楊廣和李世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在為一個國家努力,為什麼會全然不同的兩種結局呢?歷史真的讓人深思。

  就個品德而言兩人都不是什麼好鳥。但人們只看到他們相同的地方,沒有看到不同的地方。

  1、楊廣用人不明,對他忠心的多被他幹掉,留下的多是溜須拍馬之輩,關鍵時刻都背判了他;李世民知人善任,組織能力強,看看他的那些部下,非常有才的真沒幾個,人各有缺點。但李世民能揚長避短,讓各自的能力都發揮到極限,比如:多謀的老房軟蛋,就讓他老老實實出出主意就行,如何作決定就不用他管了。喜歡沽名釣譽的魏老頭,你嘴巴多是吧,就去當諫官吧,看你有多少口水。而且這些下屬誓死都忠於他。李世民成就了他們,讓這些實際上能力一般的大臣,成為千古名臣。

  2、楊廣好大喜功,明知做錯事不肯認錯,又不肯回頭,他修運河、征高句麗,本沒錯,但搞得國庫空虛,怨聲載道,他明知國力不夠,但為建功立業、為了千古留名,為了那點私慾就是不肯回頭,搞建設不等於窮折騰。如果他多點自知知明,或者有一點同情心,關心一下百姓,他有可能成為繼漢武帝之後又一位千古名君。但可惜的是歷史沒有如果;李世民也好大喜功,他大興土木,遠征高句麗,但他最終能向眾人承認錯誤,從而得到世人原諒,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3、楊廣枉殺大臣,多得他自己都數不過來,而李世民只殺了劉洎、李君羨。雖然有點五十步笑百步之嫌,但殺忠臣不像打敗仗逃跑那麼簡單。人才難得,忠於自己的人才更難得,殺一個少一個,忠於自己的人殺得太多當然要失敗。

  4、楊廣中後期對軍隊缺少約束,下面部將不聽指揮,要麼臨陣脫逃,要麼打著楊廣的旗號四處虜劣,後期逃兵特別多。而李世民的部下對他忠心耿耿,對他有點背叛他絕不容情。軍隊是他的命根子,他把軍紀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5、楊廣不聽勸告,幹事只憑自己的喜好。李世民能接受多方面意見,兼聽則明。對臣下的批評當時放不下面子,最終還虛心接受,雖然有點做作,但還是很難得。而且知錯能改。

  6、楊廣接手的江山絕對比李世民接手的江山富裕得多,後繼之君,但楊廣把國庫折騰空了,國力大損,朝臣離心離德;李世民居安思危,朝臣同心同德,國力增強。

  綜合以上幾點,個認為楊廣雖有優點,但過於自負,李世民有很多缺點,但卻有很多領導人所不具備的優點。而楊廣的這些缺點、李世民的這些優點都與治理國家、鞏固政權息息相關。故楊廣比李世民要差一點。


其實李世民和楊廣二人都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我們仔細的對比一下,就會發現二人有很多的共同點。

二人都是貴族出身,後來成為皇子,都是開國皇帝的次子,他們作為皇子,都是有能力的人,隋煬帝楊廣當皇子時期,隋文帝楊堅派他率領五十萬大軍,南下渡江,逼迫陳後投降,滅掉了南陳,為統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見,楊廣的軍事能力很強大。

同樣,李世民在當皇子時期,從太原跟隨李淵起兵,先後平定竇建德,劉武周,王世充等政權,為唐朝建立和統一起到了巨大的發展。可以說,唐朝的建立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從軍事實力來看,二人能力不分伯仲。

在登上帝位時期,二人本來輪不上他們,他們的兄長能力也更加出色,太子楊勇聰明溫和,幫助父親楊堅奪取北周政權,處理政務有很大的幫助,李建成同樣陪父親起兵太原,平定突厥,安定山東,擔任太子也為李淵處理政務。

楊廣登上太子之位是拉攏楊素,談好母親,步步算計,讓楊堅廢掉楊勇,登上太子之位,李世民卻是充滿了血腥之路,李建成太子之位已經穩定了下來,於是,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武力殺死了太子和李元吉,逼迫父親立自己為太子,二人奪取帝位異曲同工,陰謀血腥。

隋煬帝楊廣同樣有自己的功勞,大運河,溝通了南北水運,而且重新開創了絲綢之路,完善了科舉,這些歷史功績同樣不容置疑,李世民作為一代明君,同樣的功績也不用講。

可惜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楊廣失敗了,李世民成功了,如果非要對比的話,二人沒有可比性,他們都是一樣的人。

我是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喜歡歷史文化的請關注我吧,我會給你帶來最好的歷史問答。


這還要比嗎?一個是禍國殃民最厲害的昏君,另一個是開創貞觀之治流芳百世的千古一帝。拿他們兩人說事,有可比性嗎?


這些都不能比較的,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一樣,在對的時候遇見對的人,就比較厲害,在對的時候遇見錯的人那是該你倒霉,沒有比較性


應該都厲害

按照成功者說是應該是唐太宗是最厲害的。

按照是失敗者是應該是隋煬帝

這兩位帝王都有自己的成功者和失敗者。

他們兩個相同點就是都害死了自己大哥,自己搶到了自己的皇位


這麼說吧,你願意生活在哪個人的時代?唐太宗在政治、軍事上遠強於楊廣,甚至玩陰謀詭計也比楊廣強多了。


無論是在哪個時代的百姓,需要的都是一個唐太宗,而不是隋煬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