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的普惠兩個字,就可以看出其覆蓋面很廣。這一概念的提出,也特彆強調了「為有金融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羣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同時強調,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羣等弱勢羣體是普惠金融的重點服務對象。

現實當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小額的金融服務。在以前確實得不到關注和服務,例如幾千塊的貸款,基本沒有銀行會理會。小額的投資,也沒有機構或平臺會接受。金融在以前都設置裏門檻,將很大一部分人擋在門外。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成本太高。不僅僅對金融機構成本高,金融服務獲取者也一樣成本高。說白了,銀行這樣的機構都不願意去做。

現在怎麼那麼多機構和平臺湧入普惠金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科技的發展。這種高速發展,大大降低了金融成本,尤其是風控成本。電子化也加速了交易速度,效率成本增高。以上催生了一大批平臺和服務公司,開始了腥風血雨的收割大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