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鄭娟娟

 探尋黑洞的歷史

  一顆成熟的蘋果掉落到地面,讓牛頓思考出萬有引力的存在,他發現引力與物質的質量之間存在著相關性,隨著質量增加,引力也會增大,要想逃離一個物體的引力,必須達到這個物體的逃逸速度。舉個例子,要擺脫地球的引力,進入太空,就必須以至少約11千米/秒的速度飛行,這個11千米/秒的速度,就是科學家通過相關方程式計算出的地球逃逸速度。

  100年後,英國人約翰 米歇爾(John Michell)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一個天體的質量比太陽的質量要大得多,這個天體的逃逸速度甚至可以超過光速。也就是說,連光子也無法逃離這個天體的引力,於是,他給這樣的天體取了個名字,叫暗星(dark stars)。

  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利用數學,愛因斯坦指出物體(引力場)會使其周圍的空間、時間發生彎曲。與其把引力看作一種力量,愛因斯坦把它看作是時間和空間的彎曲本身。一個質量巨大的物體,例如太陽,會讓時空產生凹陷,使得它附近的物體,例如太陽系中的行星,沿著它附近彎曲的路徑運行。

圖片說明:網狀格表示太陽產生的引力場,黃色實線表示光線的實際路徑,黃色虛線表示從地球上看視覺所認為的路徑。產生的這種位置偏差,正是因為太陽強大的引力場,彎曲了時空,因而光線會沿著彎曲的時空前進。  圖片來自:basicknowledge101.com

愛因斯坦相對論提出一個月後,德國的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很快提出了史瓦西度規(Schwarzschild metric),又稱史瓦西外解,它是針對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方程(即愛因斯坦場方程)得出的解。根據這個史瓦西度規,科學家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太空中某些區域的時空能夠變得無比彎曲,以至於會產生一個任何物體都無法逃離的引力井。

圖片說明:根據史瓦西度規描述的引力井,紅色圈表示視界,最下方的點為奇點。

圖片來自:casa.colorado.edu

直到1967年,在紐約的一次學術會議上,物理學家約翰 惠勒(John Wheeler)提出了黑洞的概念。

如何尋找黑洞?

  在恆星形成的過程中,引力會持續擠壓恆星的內部物質,直到恆星的內部壓力大到與引力相抗衡的情況下停止。如果恆星的內部壓力無法阻止引力的擠壓作用,那麼最終就會形成黑洞。

  在上一篇中,我們提到了大質量恆星的生命終結時,會產生超新星爆發,繼而在引力的影響下持續塌縮,最終形成黑洞。除此之外,科學家們相信,還有一些黑洞是在早期宇宙,例如大爆炸之後的數十億年間,就已經形成了。

  目前,一個黑洞可以具有多大的質量沒有一個上限,例如一些特大質量黑洞可以達到10億倍的太陽質量。根據廣義相對論,黑洞的質量也沒有最小值,不過量子理論卻認為並非如此。總之呢,黑洞會通過不斷吞噬它附近的物質變得越來越大,小型黑洞從它的伴星吸積物質,大型黑洞則會把任何靠近它的物質吞噬掉。

  在探秘黑洞系列之一中,我們也談到了吸積現象,當恆星、氣體,或其他物質靠近黑洞時,它們就會圍繞黑洞快速旋轉,在黑洞外部形成一個扁平的盤狀物,被稱為「吸積盤」(accretion disk)。黑洞巨大的引力使得盤中的物質沿著螺旋線向黑洞中下落,在被黑洞吞噬之前,高速旋轉的物質失去能量釋放出大量輻射,包括X射線和其他類型的電磁輻射。因此,科學家們就通過觀測這種吸積現象尋找黑洞的身影。

  正是通過這個方法,在1971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代號為天鵝座X-1(Cygnus X-1)的黑洞。這個黑洞是作為一個雙星系統的一部分被發現的,天文學家們在觀測天鵝座時,發現有一個極其炙熱和明亮的恆星——藍超巨星,在一個看不見的對象附近,形成了吸積盤。這個雙星系統向外放射的X射線,並不是通常情況下藍超巨星所能夠放射出的程度。天文學家們通過計算藍超巨星移動的距離和速度,得出了這個看不見的物體的質量。結果是驚人的,儘管這個物體被壓縮到小於地球的體積內,它的質量卻是太陽的6倍多。

圖片說明:天鵝座X-1效果圖,左側天體中心為黑洞,環繞黑洞的是吸積盤,右側天體是藍超巨星,藍超巨星與黑洞間的物質橋表明黑洞正在吸積藍超巨星的物質,因而放射出大量射線。 圖片來自:oneminuteastronomer.com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方法可以探測黑洞的身影。例如,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可以觀測銀河系的核心區域以及附近另一個星系M87中的黑洞,它的解析度已經足夠的高,可以對視界附近流動的氣體成像。視界是黑洞的邊界,對於經典黑洞來說,黑洞外的物質和輻射能通過視界進入黑洞內部,而黑洞內的任何物質和輻射都不能穿出視界,因此又稱視界為單向膜。

圖片說明:視界望遠鏡  圖片來自:Event Horizon Telescope

科學家們還可以進行混響映射(reverberation mapping),通過用X射線望遠鏡尋找黑洞附近不同地點輻射之間的時差,來獲悉黑洞附近氣體和光子的運行軌道。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簡稱LIGO,力圖探測兩個黑洞的合併,因為當兩個黑洞融為一體時,會放射出引力輻射,又叫引力波。在物理學中,引力波是指時空彎曲中的漣漪,通過波的形式從輻射源向外傳播,這種波以引力輻射的形式傳輸能量。愛因斯坦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016年2月11日,LIGO和Virgo合作團隊宣布他們已經利用高級LIGO探測器,首次探測到雙黑洞合併的引力波信號。

圖片說明:雙黑洞合併 來自:Forbes Welcome

  除了吸積盤,還有黑洞風的存在,黑洞也會沿著它的旋轉軸向外噴射異常明亮的輻射。今年5月,天文學家在觀測天鵝座V404黑洞的過程中,發現了包含氫和氦的強風。這股黑洞風形成於吸積盤的外側,影響著吸積盤附近物質的積聚。由於風速很高,因此可以逃脫黑洞附近的引力。這些都成為科學家觀測、研究黑洞的重要對象。

圖片說明:黑洞風是怎麼吹的 來自:boingboing.net

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

  1974年,霍金提出,黑洞應當會向外輻射能量,這種輻射被稱為霍金輻射。

  在整個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斷被產生出來。量子論認為,在物質與反物質相互消滅彼此之前,一個粒子會被拉進去,同時,另外一個會以霍金輻射的形式逃脫出來。

  但是,由於黑洞會釋放霍金輻射,它就有可能隨著這種輻射慢慢消失,那麼,黑洞視界上的所有信息編碼最後會得出一個什麼樣的結論呢?有一天黑洞真的會消失嗎?又或者會一直存在於宇宙中?

  有一種理論認為,霍金輻射中包含了上述所有的信息。當黑洞衰退時,它已經保存了被它吞噬的一切物質的所有信息,並將這些信息以霍金輻射的形式釋放到宇宙中去。

  黑洞的存在,使科學家們可以在一個極端的引力場中測試廣義相對論。科學家們又將黑洞作為一個重要的機會,來回答粒子物理理論中最大的一個問題,為什麼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之間無法達成一致?

  越過視界,我們就進入了黑洞最為黑暗的秘密空間,這個秘密空間,物理學界至今無解。科學家們無法解釋穿過視界前往奇點的過程中,物質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在黑洞內部,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彼此衝突。有的科學家提出假設,黑洞內部可能存在蟲洞,這些蟲洞可能通向其他的宇宙,也有可能會通向「白洞」。

  不過,有時候,現實可能比幻想還要令人驚訝。

重要聲明:(媒體轉載必閱)

  本系列均為作者原創,請其他媒體在轉載時尊重作者的著作權,註明作者及出處。法律與良心,請一同遵守,謝謝合作。

朋友們亦可關注筆者的網易號「一心的未來世界」,探秘系列持續更新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