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它百般伤害,却从未想过舍离它 宗教 第1张

  文:慧灯法师

  我们是怎么对待烦恼的呢?

  《入行论》中讲到“犹忍不嗔彼”,不论烦恼怎么折磨,我们都忍着,不嗔恨。这里的“嗔”是厌恶、舍离的意思——纵然烦恼百般伤害我们,我们却从未想过舍离它。

  比如感情受挫时,我们可能从未觉得是自己太执着,没有意识到是一念贪心害了自己,反而责怪对方有负于自己——我们不责怪烦恼,而是责怪外境。又如我们因为暴饮暴食而把胃吃坏了,身体垮了,但从来没有责怪是竞争心、贪心等烦恼导致自己压力过大,反而责怪饮食让自己身形不佳、身体不好。

  总之,我们一直在责怪外境,而从来没有责怪过从根本上伤害自己的烦恼。《佛说无常经》云:“循环三界内,犹如汲井轮,亦如蚕作茧,吐丝还自缠。”众生就是这么可怜:本没有人伤害我们,让我们痛苦并流转于轮回,是我们自己像蚕一样,不断吐出丝来把自己层层包住,作茧自缚。

  我们一直向外寻找,却不去找痛苦的原因——烦恼,反而一直任由烦恼造业,由业感受痛苦。

  由此可见,我们一直珍惜、百般疼爱着自己,最终却被自相续中的烦恼所伤害——是我们自己害了自己,可我们却一直忍受着烦恼,从来没对它说过:“我要远离你!”有时我们甚至认为有烦恼才正常。

  比如在工作中一旦远离了竞争,或可以轻松一段时间,我们马上就会想:“我是不是已经跟不上时代,跟不上工作的节奏了?”所以,我们往往不但不想舍离烦恼,甚至还有一点害怕舍离它。

  想要获得安乐,应向内观察。

  了知了我们的现状和上述道理,对实修的帮助是:我们可以确定修行的目标。《大乘庄严经论》中说:“解脱即迷尽。”解脱并不是从外界重新得到了一种安乐,所谓“解脱的安乐”就是当下断除烦恼而已。

  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来源于自己的烦恼,一旦烦恼消除,自然可获得解脱的安乐。就像希阿荣博堪布在《前行笔记》中所开示的:“安乐不是硬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立情绪,它其实只是贪嗔痴慢疑等负面情绪的减弱,因此不对治五毒烦恼而想另修出一份喜乐宁静来是劳而无功的。”

  安乐并不需要向外追寻,更不是能刻意营造出来的;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安乐,那么所有的修行都不应向外寻求,而唯一应该向内观察。如果修行出现了问题,那肯定是因为没有向内观照,没有找出自己的烦恼。

  如果我们生起了种种痛苦,其实是自己内心的烦恼没有断除罢了,而不应归咎于外境。帝洛巴尊者的殊胜窍诀讲道:“显现未缚贪执缚,断除贪着那洛巴。”我们既然已经了知了烦恼住在内心并且伤害着自己,修行就应该向内观照。

  ——文章根据菩提洲在线课程讲释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