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產品經理的角度,分析社交產品到底應不應該允許用戶對發佈的動態進行修改。對於普通讀者來說,也可以瞭解到微信朋友圈爲什麼不能像QQ空間動態一樣修改錯別字。我們在生活中,應當培養一定的產品思維,產品思維可以幫助我們結構化思考問題。

社區類產品的“動態”應不應該允許用戶修改?

我們在使用市面上的社區產品比如朋友圈、微博時,時常爲發佈的內容中有錯別字懊惱不已,既想把這條內容直接刪除,又捨不得已經收穫的幾十個贊;不刪除吧,錯別字或者錯誤的內容又着實礙眼,心裏癢癢的很。

我們就總是想,要是可以直接編輯修改就好了,然而,對於用戶所發佈的內容動態,大多數產品是不支持直接修改的。

近幾年來,隨着大衆對於互聯網接受程度地加深,修改動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本文就針對社區類產品的“動態”是否應當允許修改,展開一個小小的討論,也希望一解普通用戶的疑惑。

某種意義上來說,當前社區類產品對於動態不允許修改,並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倫理上的問題。實現修改內容的功能不是難事,只需要多寫幾行代碼就成,但允許修改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纔是“大BOSS”所在。

在正式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看一看當前市面上主流的社區類產品是怎麼設計這個功能的。

社區類產品的“動態”應不應該允許用戶修改?

我們可以看到,當前主流的社區類產品大多不支持再做修改。例如我們最常使用的微信朋友圈,發佈之後要想修改就只能刪除重發,如果你捨不得已經獲得的贊,那麼不好意思,微信不支持直接在原文上修改。

允許動態修改技術上其實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產品經理在去設計功能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到這個小功能帶來的影響。社區類產品本身是屬於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和交流,而一旦涉及到溝通,就需要考慮到雙方的感受,以及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舉個例子,前不久網上火熱的豆瓣評分問題。電影剛上映時,某影評人根據真實感受,爲電影打了五星,同時寫了一個長長的短評,說出了許多用戶的心聲,其他用戶紛紛爲這評分點贊,很快在網友的助力下,這個五星正面的評分被頂到了豆瓣熱門,排在最前。但是接下來,這部電影的競爭對手找上了這位影評人,承諾支付五萬元,把評分改成一星差評。

此時,由於之前的點贊依然在,這個由五星好評變成的一星差評,依然排在所有評分的最前面。後來的觀衆打算看這部電影時,就會首先看到這個差評,可能就會放棄觀影。

這個例子比較直觀,這樣一說,大家就會明白了,允許動態修改,可能會帶來倫理的問題,動態作者可能出爾反爾,或者將之前的錯誤默默改正。普通用戶改一個錯別字還好,但如果這條動態可以作爲法律存證呢?可以達成商業合作呢?信息本身存在欺詐呢?被別有用心的人鑽了空子,問題就大了。

因此作爲產品經理,在設計這個功能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到產品到底要不要允許用戶對發佈的動態進行修改。

市面上主流的社區產品,雖然大多數不允許用戶修改,但也有不少支持修改,支持修改的產品還分爲顯示“已修改”標籤和不顯示修改標籤等多種形式。我們就要分析,什麼樣的產品可以一定程度上放開修改權限,什麼樣的產品暫時還不能開放修改編輯。這個問題需要結合自身產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總的來說,我認爲離不開兩種類型,即“廣場”和“客廳”。

顧名思義,“廣場”就是一大羣人聚集在一起,互相不認識,你在這兒喊一嗓子,衆人有興趣了過來看一眼,沒興趣了也不搭理你,沒什麼人在意你到底真的說了點啥;“客廳”式的社區就好比在自家客廳裏宴請朋友,來得都是熟人,你作爲主人說句話,大家都聚精會神地聽,你做出的承諾和保證,大傢伙也都記在心裏。

社區類產品的“動態”應不應該允許用戶修改?

也正是因爲這個差別,你在兩種場合說的話也自然不同。微博就是“廣場”式的社區,用戶發佈的內容,只要來過的,都可以看到,所以用戶在微博會分享一些新鮮事兒,一般不會有人在微博直接達成大的商業合作的,就算用戶後期修改了微博內容,頂多也就是一個芝麻綠豆的小事兒,無關緊要。

同時,也因爲用戶在“廣場”上更注意形象,頭髮不能亂、嘴角不能有飯米粒兒,所以修改微博裏礙眼的錯別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需求。

“客廳”就不一樣了,來得都是熟人,或者合作伙伴。就像朋友圈,只有好友才能看得到,屬於一種強聯繫。在朋友圈尋找一個合作,承諾有什麼什麼好處,很快就會有合作伙伴或者朋友公司找上來達成合作。要是等人家辦完事兒,你把那條動態允諾的好處一改,這到哪兒說理去?

雖然可以通過法律或者其他途徑去解決,但畢竟傷了和氣。所以具有強社交聯繫或者涉及商務合作的產品,大多都不允許用戶修改動態內容。

社區類產品的“動態”應不應該允許用戶修改?

總而言之,用戶修改動態內容,要考慮產品圈層、社交範圍、需求強弱等多方面因素。聽我講了這麼些例子,大夥兒明白產品經理的苦衷了嗎?

作者:亨哼,一個正經的互聯網產品人,微信公衆號:亨哼陣地(ID:hengpaper)

本文由 @亨哼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