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片尾,不論是Skylar Grey演唱的《Everything I Need》,還是一幅幅精美的畫面都給人帶來驚喜。這樣一種結尾形式很新穎,也讓人不由好奇這些設計的出處。

為此特意上網查了資料,原來這些創作畫面,也就是這些精緻的序列概念,源於Prologue 工作室的創意總監 Aaron Becker 和 Simon Clowes 多年來一直尋求能夠共同合作的項目。

Becker 曾為電影《招魂》(2013),《碟中諜5:神祕國度》(2015)及《分裂》(2017)製作標題序列。

而Clowes 先後為《X戰警》《基本演繹法》《合金裝備V :幻痛》創造一系列片頭序列概念設計。

終於在2018年,他們共同參與了超英電影《海王》的標題序列製作。

在 2019年3月 《Art of the title》 的採訪中, Becker 和 Clowes 以及監製 SETH KLEINBERG,談論了關於《海王》標題序列的創作。

他們談論了關於創意故事板、運動測試和低倍數的渲染的執行問題、視覺呈現和規則,並分享了一些小細節:

「它非常空靈,全部由顆粒和水下光粒子組成,這些粒子會組成圖像,能夠分散並匯聚。」

「我們沒有從頭開始建模的預算,這個方向的創造充滿透明度,我很喜歡它。」

「這個想法很酷:3D航海地圖,但沒有成功。」

「很多時候他們都會說:『我們喜歡你做的每件事,…但我們不想只選擇一個想法』。最後你不得不把它們混在一起。」 ——Clowes

「這是常有的事。他們並沒有真正決定他們想要什麼樣的風格。」 ——Becker

「我們不想和電影中的視效做比較,我們想要呈現一些更超現實的、永恆的事物。」

「我們必須弄清楚如何用冰凍的氣泡和灰塵喚起『在水下的感覺』。」 「最近看了一些紀錄片產生靈感,例如碼頭的珍寶來自達米恩·赫斯特的紀錄片,我沒有嘗試去研究水下的視覺效果——紀錄片讓我可以看到光在水中實際上是如何反射的。」

「我們提出的規則是:生物發光、珍珠和金色、熔岩。在這三個世界裡待著,不僅是從故事的角度,也是為了幫助製作。」

「一些生物發光材料不可能在 Maya 中做。我們必須冒險使用Houdini。」

「這些羅盤嵌在地面上,看起來就像它們在亞特蘭蒂斯的底部老化了很多年。在電影中,現代亞特蘭蒂斯是未來主義的,而這是建立在古老的亞特蘭蒂斯之上。

「在30秒~40秒的時間裡,你會注意到我們到了遠古時期,所有的東西都崩潰掉在地上。」

「可以看到一些已經崩塌的遺跡和舊雕塑。」

「珍珠…它的演變和它與黃金相容的外觀是我喜歡的地方。當你把白色和金色混合在一起時,會有一種奇怪的乾淨——非常有史詩感。 大約在00:36秒,雕像將黃金和珍珠放在一起的方式,讓你覺得它老了,但仍然是乾淨的…生長在臉上的珊瑚效果很好。」

「在電影結束時,由於沒有辦法捕捉戰鬥場景的範圍,所以我們試圖鏡像故事的弧線——那場熔岩一樣燃燒的戰役。」

正是兩位設計大師專業的態度、卓越的創造力,對極致的追求給我們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末尾加入這些精緻的畫面,讓我們對海洋世界的感知更宏觀豐富了,彷彿電影中的故事可能都是真實存在的,它是生命的起源,裡面或許真的埋葬了多少失落的文明,一定還有無數的奧祕等著我們去探索發現…


毫不誇張的說電影是採用了3Dmax製作手法,3Dmax是一種可以應用在工業、廣告以及特效製作的高端3D三維軟體。

電影片尾的精緻序列就是用3Dmax製造的原型並用相關動態flsah製作。

電影的片尾還給了觀眾一個不錯的彩蛋,這個彩蛋纔是後面更加有趣的地方。

《AQUAMAN》是一部可以拿來斟酌的好電影,電影從始至終給人的感覺非常貼近生活。能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電影均可以讓觀眾為之一震並鼓掌叫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