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李彥宏被潑水之後,該新聞幾乎上了各大媒體的頭條。社交媒體上也開啟了一場盛大的段子寫作大賽,大家沉浸在一片洋溢著娛樂至死氛圍中。

今天該熱點開始慢慢消退,是時候探討一下核心的問題了———

這次被人潑水,李彥宏的形象到底有沒有受到影響?

如果就潑水這件事本身來說,李彥宏的形象是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的。因為一個正常的人,在一個公開場合,做正常的演講,然後突然上來一個人,向他潑了一瓶水。大家不會對被潑水的人有什麼負面想法,反而認為潑水的那個人是個瘋子,得趕緊讓保安抓走,然後恢復之前的狀態。

在潑水發生的過程中,李彥宏的表現也非常好。雖然一開始略帶懵逼,說了句「Whats your problem?」但他很快就回復了狀態,並用了一句還不錯的圓場語:「在AI前進的道路上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但是前進的決心不會改變,AI會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所以現場的朋友,基本感覺不到什麼尷尬或者負面,更不會認為李彥宏的形象有問題,反而覺得他很紳士,反應也非常快。

從一般的突發事件來看,其實李彥宏是受害者,而受害者,往往是值得同情的。知乎上有人舉了不久前美國影星施瓦辛格被飛踹襲擊的例子,事件發生後大家都在關心施瓦辛格的身體,並譴責襲擊者想紅想瘋了。從這個角度看,其實李彥宏也是值得大家同情的。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堅信,這個事件是百度公關聯合乙方策劃出來的事件。為此這些人還寫出了「上熱榜預算2元」的段子。在他們看來,潑個水不影響身體,反而引發公眾同情,消除此前大家對百度的負面理解,同時炒作這次百度AI開發者大會。

這聽起來的確能唬住很多行外人,並相信了這個陰謀論。但它並不符合話語權爭奪的原理。

我在此前的文章《互聯網的發展史,其實是一部話語權的爭奪史》中提到一個話語權的公式:話語權=硬實力+軟實力+傳播力。在這個事件中,李彥宏的形象話語權=李彥宏原來的公眾美譽度+這次事件的解析權和解析內容+所解析的內容的傳播力。

我們假設,如果沒有外面輿論的幹擾,現場的7000人中,有幾百個科技媒體人,加上這屆百度公關能調度的媒體資源,和百度自身產品的影響力資源,是非常龐大的。他們都很欣賞李彥宏,至少不會認為李彥宏是個壞人,他們來這裡都是想跟百度合作的。而且,李彥宏是整個會議的東道主,從正常的會議來看,李彥宏的公眾美譽度,是非常好的。

現場的媒體朋友都是這屆百度公關請來的,他們大多數拿了車馬費,部分還有甲乙方合作關係,所以在解析這件事上,基本會聽這屆百度公關的。擁有強大解析權的這屆百度公關,肯定往李彥宏形象好的方面來解析,比如同情李彥宏譴責潑水人之類的。

解析通稿出來之後,公關會跟現場的和不在現場的媒體一一溝通。按照以往的慣例,這屆百度公關會有豐厚的預算,接下來則是鋪天蓋地的新聞轟炸,影響力非常龐大。

按照這個假設,李彥宏被潑水事件,不但不會影響到他的個人形象,還會提升他的形象。

但路徑不是這麼走的。

這個會議是網上同步直播的,面向無數的網媒和網友。來參加這個會議的7000人,每個都帶了一臺手機,因為他們都是圈內人,每個人的好友,都有3000到5000左右,一起發個朋友圈,覆蓋的一級影響力就至少觸達2100萬人,這些人都是互聯網圈和媒體圈最有話語權的羣體。

事件發生之後,他們迅速通過手機,第一時間把這件事踢到了網上。李彥宏和這屆百度公關,能夠牢牢的控制現場的話語權,但是,當這件事被踢到了網上,就由不得李彥宏和這屆百度公關控制了。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網上,是什麼決定李彥宏的形象走向的:

在網上李彥宏原來的公眾美譽度(硬實力):可以說非常差,很多人眼中的互聯網壟斷者、傲慢者、不顧用戶生死的商人。在過去半年,批評他的熱點新聞不斷,從復旦女生獻歌事件到最近高考報志願百度搜索現垃圾廣告被罵拉低中國互聯網產品的體驗水平。大面積來看,他的美譽度是非常低的,是個公眾很討厭但又奈何不了的人,因為他有錢有權。

在網上這次事件的解析權和解析內容(軟實力):上面提到,如果這件事沒有直播,現場的人不能上網,那麼解析權和解析內容牢牢掌握在這屆百度公關手裡,解析出來的內容,肯定是正面的內容。但事件發生後,網上成了主要的輿論場。社交媒體的段子手、對百度沒有好感的媒體、自媒體人,以及各種KOL、圈內人,他們的體量是現場媒體人的幾萬倍甚至幾十萬倍。他們的對這件事的解讀能力非常強大,採用了迎合大家情緒的手段,既政治正確,也娛樂至死,迅速形成了「輿論主流」,卷席整個社交媒體,像洪水猛獸一樣,打造了一個負面李彥宏「活該被潑水」的形象。

在網上所解析的內容的傳播力(傳播力):有人(包括這屆百度公關)在營造」企業家李彥宏是受害者的形象「,有人則在營造「惡人李彥宏活該被潑水的形象」。從目前來看,營造他好形象的這批人少,傳播力非常有限,而營造他壞形象的這波人多,傳播力非常廣闊。從朋友圈頭條,到知乎熱榜,從微薄話題,到媒體評論,基本佔了最好的位置,雖然很難做統計,但放眼望去,基本都是負面信息。

這個事件裡面,其實隱藏了一場形象話語權的戰爭。雙方實力懸殊,無論在硬實力、軟實力還是傳播力上,「負面形象的李彥宏」都甩「正面形象的李彥宏」幾條街。

李彥宏的敵人,從最開始的「潑水者」,轉變成網上反對他的那批人,接著轉變成主流輿論。儘管依然會有一部分人認為,李彥宏是受害者,是紳士,蠻有風度的。但更多的人認為,他是一個「活該的惡人」,向他潑水,是痛打落水狗,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因此,這次潑水事件,對李彥宏的形象來說,是大打折扣的,品牌的損害,無法估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