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熱愛中國歷史的小熙,誠心學習交流,敬請批評指正!

「修昔底德陷阱」的意思是:一個新崛起的大國與現存大國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

現在很多人用此定律來揣測中美關係,中美是否會有一戰?

我認為修昔底德陷阱幾乎成了必然!但歷史告訴我們,一些必然的鐵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曾一次次地被推翻!

規律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時候真的是事在人為!

1500年以來,全世界15次新興國家的崛起中,11次引發了戰爭。

最典型的例子是一戰與二戰,德國的崛起挑戰了英國日不落帝國的國際地位,兩國的摩擦等原因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

中國近幾年多次向世界表示:

「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

「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強國只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於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

這無疑傳遞了一個和平信號:

一、幾千年來,無論強大與否,中國沒有追求霸權的基因!

二、中國呼籲世界各國不要被所謂的鐵律所迷惑!避免兩敗俱傷,走和平共榮之路。

三、中國不認為「修昔底德陷阱」是一個必然!

所以,「修昔底德陷阱」只是一個偶然,中美也不可能開戰!原因如下:

一、中國和美國在經濟上存在著巨大的互補性與相互依存性。

中國是美國在全球最大的貿易夥伴。而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場。 若兩國開戰則兩敗俱傷。

二、兩國教育來往密切。

中國大陸地區赴美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人數佔到美國外籍生源比例的31%。兩個教育上交往如此密切的國度家很難產生重大分歧,所有分歧都會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三、中美實力還存在差異。

中國只是大國,離強國還很遠。中國人均GDP還沒到1萬美元,而美國是5.8萬,歐洲幾個國家甚至已經超過8萬美元。所以,中國現在仍然是經濟追趕者的角色。

在面對「中國軍力和美國差不多」的論調時,張召忠將軍就曾直言不諱的說:中美軍力差距巨大,美國就是原地不動,中國20年也追不上!

我們仍需努力,既要看到差距,也要看到進步。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將會用事實證明:「修昔底德陷阱」只是歷史的偶然!

本文系「小熙為人人」自媒體原創,敬請指正!歡迎轉發!

文中圖片均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感謝對小熙的關注與支持!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關於修昔底德陷阱究竟是歷史的必然還是偶然,這源於我們究竟是用怎樣的心態去對待這個世界的。

用等級的眼光看世界,看誰的力量強,比誰的拳頭大。誰強壯誰是老大,誰強壯誰是話事人,弱肉強食。那麼新興強者的出現必然會對既有強者產生威脅。一方面,既有強者要保持自己的統治地位,另一方面,新興強者要爭取統治地位,這樣一來,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不共戴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因而戰爭隨之即來。

想當初周天子分封諸侯八百,周天子是老大,統治下邊八百諸侯小弟,若哪個小弟不服,周天子便號令其他諸侯「以討不臣「。等到周老大年老體衰,沒有了統治力量,便出現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大家都開始秀肌肉,比拳頭,爭著要做新的老大哥,合諸侯,匡天下。大家殺來殺去,最後八百諸侯就剩一個秦做了新的主宰。沿著歷史的長河,秦漢三國,東西兩晉南北朝,隋唐宋朝元明清,不一例外,這家才起那家敗,世態有如雲變改,君也,誰做主?民也,誰做主?放眼世界,莫不如此,不光華夏。荷西爭霸,英法百年戰爭,一戰、二戰,新興強國不斷挑戰既有強國的世界統治地位,修昔底德陷阱一再上演。

不過,同樣的事情經歷的多了,我們便認為事情就是這樣;同樣的思想灌輸的久了,我們便以為這就是真理。我們何不換一種眼光來看世界,換一種心態來對待這個世界呢?就像我們習主席所講的,新中國曆來主張的,強國不一定要非要稱霸,二元對立也不是處事唯一的標準,和平共榮才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光明之路。我們不應該被歷史的慣性所左右,大家都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諧共贏,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

八卜書友為你答疑解惑,歡迎大家關注點贊

修昔底德陷阱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至於歷史的必然和歷史的偶然,這個無法確定,因為目的對於此問題的發生,也有許多其他的方法來緩和,關鍵還是看雙方領導人的理智性。小編個人傾向於必然。

看以往的幾次轉變,從英國與西班牙的戰爭,中國近代與西方的戰爭,都是修昔底德陷阱的實例(中國與西方的可能不太適合)。但是有一個特殊,就是從英國向美國的轉變沒有發生戰爭,根本上也是英國主動退出,自己承認了美國的領導地位。

蘇聯與美國,爆發了冷戰與扶持國家的熱戰,大致也可以算上屬於修昔底德陷阱了。

最現實的是目前中國與美國,美方可是惡狠狠的盯著中國,目前雖然沒有爆發熱戰,但是在其他方向的博弈可一直進行,包括還在進行中的經濟戰。但是真正的交火,目前應該不可能了,畢竟現在的戰爭破壞力太強了,屬於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誰也不想因為爭奪老大地位讓自己的國家也成為一片廢墟。


既是必然也是偶然,關鍵在於守成大國和後起的大國怎麼處理兩國之間的關係,不能出現戰略性誤判,不能咄咄逼人,也不能杯弓蛇影。胸懷、格局、利益、分享、合作。共贏是重點,妥協是方案,和平是前提,意識形態是障礙。世界之大,民生之艱,權力之貪,利益之廣,哪是某幾個國家說了算。做好自己,處好關係,穩住底盤,開闢通道,拿出智慧,修昔底德陷阱是可以避免的。忍者為王,發展為重,國防為盾,教育為基,民心為本。重大分岐要避免,不失底線用手段,關鍵時刻要決斷。美英是樣板,但人家有血緣。


修昔底德認為在古希臘城邦時代,雅典作為一個新興城邦,其力量的增長引起了斯巴達的恐懼,使其採取措施來應對雅典崛起的挑戰,從而引發了兩城邦間近30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現代學者從分析「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之間戰爭爆發原因的視角出發,重讀歷史,用「修昔底德陷阱」解讀現代世界權力轉移、秩序變遷過程中的戰爭與和平問題,賦予了「修昔底德陷阱」重要的現實意義。

1.從動態變化的發展思維來看

新興國家實力的增強是量的不斷積累而發生的質變;傳統的既存大國是量的勢力相對下降而發生的質的變化。二者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既存大國要去捍衛本國的地位,新興國家要從各個方面突破舊有秩序,從而導致「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陷入「修昔底徳陷阱」式的大國戰爭,結果形成這種「因果循環」的關係。我們要用動態思維的方式認識變化,適應變化。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這個「修昔底徳陷阱」。

2.從相反相成的辯證思維來看

任何事物都存在此消彼長,相互推盪的對立關係,又存在彼此感應相互吸引的融合關係。國家間誘發戰爭的因素很多,如:領土衝突,民族糾紛,歷史矛盾,宗教信仰,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都會相應地制定符合本國利益的對外政策,外交方針。各國間協調合作,和諧共處就會打破這種「修昔底徳陷阱」。尋求更好的解決爭端的辦法而不是戰爭,可以說「修昔底徳陷阱」只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3.從執中用權的中道思維來看

「與時偕行,知幾通便」是大國間處理相互關係通行的法則。拿中美兩國來說,中美關係是國際社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我們偉大祖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逐漸增強,與美國的摩擦也在增多,但我們中美兩國不會陷入「修昔底徳陷阱」。因為中美兩國在經濟,科技領域的合作日益加強。雙方領導人多次會晤,中美貿易談判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競爭之上的合作無過無不及,合作共贏是求的大國關係的平衡是最好選擇。

從以上三個方面分析,「修昔底徳陷阱」沒有必然性也不存在偶然性。稱「修昔底徳陷阱」為「鐵律」也是不合適的。


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是歷史上偶然也是必然的結果。意識形態,社會價值觀註定以戰爭定地位,爭霸權。歷史發展到今天,國與國之間應該摒棄所謂的修昔底德「定律」。

在推進人類文明世界的進程中,應該避免大國之間戰爭,打破修昔底德陷阱,和平發展,共同進步。文明不應該是剛剛起步的野蠻人,靠肌肉,靠經濟發達,靠霸權欺凌同類。人類所以稱之為「人」就應該有別於動物類的「弱肉強食」。

所以,有智慧,有包容性,有胸懷天下的群體(或者說多數國家)一起構建和諧和平的世界,不人為戰爭,命運共擔,才是理想的世界。當然,美好的嚮往要靠實力說話,溝通,對話等等……


感謝邀請!

「修昔底德陷阱」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守成帝國與新興大國、強國之間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在這裡可能有人要舉例說明英美之間的博弈,是如何如何用所謂的帝國「禪位」來實踐的事實。事實果真如此嗎?我看未必,只是有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罷了!

美帝國主義所以取代英國的霸主地位是有著複雜原因的,我們可以縱觀一下美國在一戰中和二戰初「坐山觀虎鬥"、「隔岸觀火"、「借刀殺人"和"魚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戰爭策略,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一種現象(結果)的出現,有著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同時,次要的非根本的原因也在起作用。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和這種結果之間存在著一種穩固的、確定不移的聯繫,它使這種現象必定出現,決定著客觀過程具有一種必定如此的基本趨勢。而次要的、非根本的原因和這種結果之間,只存在著一種不穩定的、暫時的聯繫,它使這種現象可以這樣、這時出現,也可以那樣,那時出現,使客觀過程的基本趨勢產生某種程度的搖擺和偏離。比如:二戰中和二戰後,前蘇聯和其它盟國的關係就是這樣子的。所以,我們要正視歷史、正視現實,歷史是一面很好的鏡子。現實問題和矛盾是雙方的事情,不是一廂情願的。如今的美國已經明確無誤的向全世界宣告,中俄是它最大的威脅和競爭對手,雖說中國的發展不會威脅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但人家是這麼認為的嗎?就算你不會、也不想欺負別人,人家信嗎?人家上你家門口來不斷的找事挑釁,甚至騎在你頭上拉屎。你究竟能忍多久?在忍無可忍之下我們又會如何決擇呢?
總之,必然性和偶然性同時存在,不可分割地聯繫著。所以,恩格斯講:「被斷定為必然的東西,是由純粹的偶然性構成的,而所謂偶然的東西,是一種有必然性隱藏在裡面的形式」。我們決不能把一類事物看成完全是必然的,而把另一類事物又看成完全是偶然的。任何一個具體事物、現象的出現,都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任何具體的事物和現象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辯證統一。












修昔底德陷井(定律)即不是必然,也不是偶然,它是客觀存在。只是現在還沒有出現,美國學者,把它作為國家戰略進行研究,是可以能解的,因為美國世界上唯一守城大國,居安思危,有目標,有設想,搞一些沙盤推演式的研究,無可厚非。關鍵是我們自己可別真認為自己是攻城一方,那就錯了,這才是真正的陷井,我們可能是新興大國不假,但離所謂的攻成方還遠著呢,根本不據備改成條件,因為我們只大不強,這是現實,千萬不能把別人設好陷井,當作英雄般就跳下去,這是極悲哀的。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我們一要冷靜,二要客觀,三要真實。對自己有一個真實的評判,依據自己的實力,作自己的事。即,不對抗,不對立,不挑頭,多協商,多合作。總之我們離修昔斯德定律的攻成方還很遠,別人研究是他們的事,我們只須按自己計定方針辦自己的事。


必然性佔多!守成大國時間久遠內部矛盾必然突出,即使在制度上更加完善 也不能改變漸漸形成的固有內部矛盾!戰爭時期名將輩出,和平時期定然是商業巨子居多,而商業財富過多的人其勢力必大,唯我獨尊的思想和行為漸漸顯現!霸凌思想有意無意的唆使著去征服不該擁有的東西!久而久之 就成了習慣,剝削的習慣,貪婪的習慣,無窮無盡慾望的習慣,這樣的人越多國家內部矛盾就越多,最終黃巾起義再現的結果就是那麼的必然!守成大國的消亡必然是內部矛盾無法緩解,導致內部戰爭內部消耗,國家政體混亂上下無心!無論是東漢末年還明清末年都是這一結果,最終走向覆滅!這樣新起大國就有機會做頭把交椅的膽略和能力 。當守成大國還沒有到達覆滅的成熟時期新起大國就去挑戰 那殘酷而激烈的戰爭就是不可避免了,在新時代的今天由於核武器的作用和威力 激烈的戰爭可能避免,但是其它領域的爭奪戰 會更加激烈!


上個世紀共產黨中國同美國的代理人國民黨打了幾年的仗,五十年代在朝鮮半島又同以美國為首的21國集團打了一仗,六十年代在越南的領土上又同美國幹了一仗,美國全輸。中國怕它了嗎?以前中國人不怕美國人,以後更不會怕它!該來的總要來,我們時刻準備著迎戰張牙舞爪紙老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