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馬不可輕視,謹防陰溝翻船 運動 第1張

隨着內地大滿貫賽事之一的武漢馬拉鬆落下帷幕,火熱的馬拉鬆賽季暫時告一段落。本週日內地將迎來以上海半馬、揚州半馬為首的一大堆半馬賽事。

許多跑友有的是剛剛人生首馬,有的是大幅刷新PB,當來到半馬賽場,你會抱着怎麼樣的心態?會覺得小菜一碟嗎?在此,就和大家探討一下“半馬”這個話題。

//

半馬為乜容易被輕視

//

現如今各地火熱的全馬賽事因名額有限,半馬成為很多跑者的第二選擇,這也就造成了很多跑者不重視的原因。

先來看看專業運動員為乜不青睞半馬吧:半馬不是奧運會項目,不管是奧運會還是內地的全運會,都只有10000米和全馬。

故此很少有着名中長跑運動員以半馬為主項的,一般只是作為馬拉鬆或者5000米、10000米運動員的副項,或者參加半馬以賽代練。

半馬不可輕視,謹防陰溝翻船 運動 第2張

如果你見到有一位大牌明星長期活躍在半馬賽場的,一般是在職業生涯轉型時期(場地跑轉向路跑、馬拉鬆)作為自己的過渡項目,或者參加全馬之前參加一次半馬作為競技狀態調整。

而業餘層面上,半馬的地位可能還要更加尷尬一些。因為,現在業餘跑圈內形成了一種“距離至上”的風氣,誰跑得長、誰就是英雄。

入門跑友以“短時間進階全馬”為榮,而身經百戰的馬拉鬆跑友已經不滿足全馬,逐漸開始挑戰百公里越野賽。與此同時,距離更短的半馬、10公里以及10公里以下的田徑中長跑,就受到輕視。這種“歧視”是非常尷尬的。

半馬不可輕視,謹防陰溝翻船 運動 第3張

//

全馬跑得好,未必半馬就輕鬆

//

完成全馬固然值得點贊,但是因此產生“距離歧視”,看不起半馬和更短距離項目,就不應該了。

因為每個項目都有它的難點、痛點所在,要練好都不容易,都要付出過人的汗水和心血,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即便全馬跑得“溜”,未必半馬就輕鬆!

甚至對一個零基礎的業餘跑友來說,全馬可能還是所有田徑項目中最容易提高和突破的。半馬項目的“痛點”,主要可歸為以下幾個方面:

1、比賽距離長

關於比賽距離,全馬與半馬從專業角度講都已經屬於超長距離的徑賽項目(長距離是5000米、10000米)。

故此,半馬絕對不是業餘跑友們經常說的“短距離”,只是因為現在業餘跑圈太看重全馬,而給半馬貼上了“短距離”的標簽。

跑友們可以想像一下,你平時完成一次20公里以上訓練課的頻次、完成的體感(疲勞程度)、以半馬比賽的配速跑的最長距離(畢竟跑半馬比賽和平時慢跑21公里是),這樣一想,很清楚就可以掂量自身的能力和半馬的難度。

2、比賽強度高

“超長距離”的特點就決定了項目的供能特點,全馬和半馬比賽中有氧供能都可以接近95%,只有少部分的無氧代謝。

有氧供能比例高亦是運動強度較低的一個特點。不過話說回來,這種“強度低”只是相對而言的,同樣是有氧供能,半馬比賽和平時慢跑21公里絕對不是一個概念,比賽中的心率、肺通氣量都要遠高於平時慢跑,你會感覺心跳強烈、呼吸困難。

另外一點就是乳酸。全馬和半馬的比賽強度,都比較接近乳酸閾值(在有氧狀態下的最大運動強度,產生乳酸的臨界點)。

但是相比之下,半馬的強度明顯更接近甚至要超過乳酸閾,造成體內的乳酸濃度遠高於全馬比賽(跑全馬你可能幾乎感覺不到)。

舉個例子,如果跑半馬90%有氧、10%無氧,全馬95%有氧、5%無氧,雖然供能都是有氧為主,配速也只相差點點,但半馬比賽產生乳酸的量就是全馬的兩倍。故此,半馬對耐乳酸能力、速度耐力(維持高速度的能力)就提出更高要求。

半馬不可輕視,謹防陰溝翻船 運動 第4張

3、跑半馬同樣會“撞牆”

有一些跑友認為只有跑全馬、跑到30公里才會“撞牆”,而跑半馬只有21公里不會“撞牆”。

殊不知,任何距離的項目如果全力跑,都會有“撞牆”的疲勞點,只是“30公里”被現在很多跑友給“妖魔化”了。換句話說,跑半馬不撞牆,很可能是你沒盡力跑。

由於運動強度的差異,半馬與全馬的運動疲勞是不一樣的。半馬比賽強度更接近最大攝氧率和乳酸閾值(甚至要超過乳酸閾),故此可能乳酸堆積、心肺負擔要多一些;而全馬比賽的疲勞更多的是能量消耗、長時間興奮造成的神經疲勞等等。

故此半馬比賽中,會出現更多的肌肉發酸、發沉、呼吸急促、意識和視野變模糊等身體反應,對很多業餘跑友來說,這種“高強度”的疲勞比“長時間”的疲勞更難承受。

這亦是為乜一些資深跑友中意全馬,反而比較抗拒半馬,曾有位跑友表示“我寧可受3小時全馬的罪、也不要受1個半小時半馬的罪”。

4、提高更困難、競爭更激烈

水平比較高的跑友可能也有體會,內地半馬賽場競爭可能比全馬還要激烈,爭奪名次的難度一點都不遜於全馬。

一些體校、體工隊、學校運動隊的專業、半專業中長跑運動員,尤其是人數最多的800米、1500米運動員,絕大多數會參加半馬而不是全馬,使得內地半馬的整體水平比全馬高出很多。

而且,半馬比賽距離短、選手之間的距離差更小,沖刺和爭奪必然更加激烈。

半馬對速度和速度耐力要求更高,而這正是大部分業餘跑友的弱項(它更需要在青少年時期訓練,後期提高很困難),大多數業餘跑友因為前期速度訓練基礎較差,“速度瓶頸”很明顯,突破比較困難。

故此,業餘跑友要想在半馬取得突破,難度毫不亞於全馬。

半馬不可輕視,謹防陰溝翻船 運動 第5張

//

輕視半馬,容易“陰溝裏翻船”

//

輕視半馬不僅跑不出好成績,更重要的是容易出問題,造成受傷、甚至猝死。

近年來馬拉鬆賽場的猝死事故引起高度關注,而這些事故具有幾個明顯特徵:1、半馬 2、臨近終點 3、年輕男子。

悲劇接連不斷地復制,是對跑友們長鳴的警鐘。在舊年的上海半馬、揚州半馬比賽中,當天天氣悶熱,都出現了許多跑友中暑案例。

總之,無論參加半馬還是全馬,當要出成績、奪名次,都是在挑戰身體極限,只是兩者的極限有所不同而已。

即便我們已經具備順利跑完全馬的能力,也應該以系統的備戰、恰當的比賽策略,最重要的還要有一顆敬畏之心。

敬畏生命,是對自己和家人的負責,亦是對田徑項目、對所有田徑人的尊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