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焱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許可在“2019第六屆金融315高峯論壇”上發佈《2019金融消費者保護研究報告》。

  楊東認爲,當前應轉變立法理念,在審慎監管的基礎上,適用行爲監管理念,充分貫徹“適度傾斜”的立法原則,制定有利於保護金融消費者的法律法規,重新構造相應的規制體系,及時地應對技術變化,並進一步研究討論金融消費者個人隱私、個人信息和數據的保護、金融消費者維權渠道等問題。

  楊東表示,個人信息、隱私數據的保護和安全治理是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組成部分。目前,數字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法律制度不健全,個人隱私容易泄露,個人信息和數據保護等方面均存在安全隱患。

  據悉,《2019移動金融類APP隱私政策透明度測評》和《未來法治研究報告一:全球金融科技與監管科技競爭力報告》也同時發佈。報告指出,近八成APP隱私政策透明度不及格,分析了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重點針對英國、澳大利亞、日本、中國香港的情況進行總結報告,提出金融科技發展的四個指標,即市場規模、核心技術、監管科技、法律和監管。

  許可認爲,金融控股公司重要的競爭力在於能夠協同各個公司之間的資金、客戶和信息,讓整個集團的競爭力提升,從而更好爲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如何在保護個人數據安全、個人數據權益的基礎上促進金融控股公司發展成爲核心議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