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

陸秀夫背負南宋末代皇帝踏海殉國,整個南宋最後的士大夫階層集體在崖山自殺,以死明志不向蒙古投降。

因為在那時候,中原地區農耕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激烈衝突數百年,以蒙元大殺四方統一天下而結束。

元朝以少馭多,文明落後,採取鐵血統治,漢人被統治者稱作是兩腳羊,統治者按民族實行歧視政策,漢人在最末等。社會數量上主體的漢族反抗之激烈,起義之連綿,幾乎橫貫整個元朝一代,社會崩壞,盜賊橫行,災荒不斷,土地兼并嚴重,兵連禍結,亂世人不如太平犬。

金庸的射鵰三部曲,從《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到《倚天屠龍記》,就是以百年反抗蒙元為背景,所演繹出的武俠名著。

在整個朝代,蒙古人無需勞動就可以享有漢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財產,殺一個漢人只需罰交一頭毛驢價錢。漢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或兄弟排行為名(如朱元璋名字是後起的,一開始叫朱重八;朱元璋諧音「誅」「元」「璋」【璋是一種像刀片一樣的玉器】),漢人不能擁有鐵器,連一把菜刀也必須幾家合用。賦役沉重,再加上災荒不斷,廣大民眾在死亡線上掙扎。元政府妄圖以此鎮壓以漢族為主體的反元鬥爭,甚至要殺絕張、王、劉、李、趙5姓漢人,這些倒行逆施,加速了元朝持續不斷的起義烈度,在白蓮教(明教)首領韓山童(很多人認為的倚天屠龍記里張無忌的原型)掀起「明王出世」大起義後,元朝遭遇了重挫,最終各路群雄奮起,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打敗南方另一起義頭領陳友諒(《倚天屠龍記》小說里的丐幫負責人),攻破大都,成就帝業,使「胡虜無百年國運」。

明太祖朱元璋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得國之正,福澤綿長。即使幾百年後明朝滅亡清兵入關,為緩和民族矛盾,清朝統治者都要稱自己「入華夏而華夏」,不算「夷狄之君」,要去祭拜安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以示清朝君主也是華夏正統,遵華夏漢統。改朝換代後朱元璋在清朝皇帝眼裡還仍有如此的「江湖地位」,這側面說明了他領導的反元大業多麼得天下人心,元朝暴政又是多麼殘忍無道。


王莽建立的新朝。有觀點認為王莽是穿越者,把現代的某些理念運用他建立的新政權中,但我認為這正是王莽失敗和政治上幼稚的體顯,因為作為一國之元首要做的是讓國家平穩運行,讓百姓安居樂業,而不是標新立意,朝令夕改。而王莽恰恰是這樣一位使當時民眾憤恨,使當時社會秩序大混亂,世風日下,民不潦生的糊塗君主。


清朝,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官場索賄成風


我聽說是晉朝,也不知道真假,反正現在電視機很少有晉朝的。


晉朝吧,天下富足,然而貪官污吏眾多,什麼斗金的段子《世說新語》里比比皆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