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盜父母就是父母通過強力手段掠奪子女的資源為自己所用達到自己的目的,或者剝奪子女思考的權利。有點父權主義,就是什麼都為孩子做決定。那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就失去了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1-18歲,按道理來說,這個階段我們一般是被父母供養,自己慢慢成長並獨當一面過程,但是經常被父母按照自己的習慣來要求孩子,有些要求可能不是特別合理。18歲之後仍然,也存在這樣的現象,有些父母拿孩子的錢財,像出去打工的錢,就不給孩子了,還像小時候一樣對待長大了的孩子,也就是俗話說的孩子獨立的權利被父母無形的給剝奪了。


強盜父母,這裡首先需要先定義怎麼纔算強盜父母,我以前沒聽過,但是比較感興趣這個提法,強盜是通過強力手段掠奪他人資源的人,和父母結合,那就是父母通過強力手段掠奪子女的資源為自己所用。

下面提幾點我對這個的思考:

1.女方要的彩禮:尤其是女方還有兄弟的,這裡應該就算是掠奪女兒婚後的資源給自己用了。

2.18歲到成婚前的索要資源行為:按道理來說,這個階段我們一般是被父母供養,自己慢慢成長並獨當一面過程,但是也存在有些父母拿孩子的錢財,像出去打工的錢,上班後的工資等。

3.未成年前:這個階段就是父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子女身上,用孩子的成長性獲取自己的意願達成。

當然多數父母不會如此做,而且怎麼纔算強盜也有待商榷,不過現實生活中還是有此類情況出現的。


在你分數好的時候強調排名,在你排名好的時候強調分數——總之就是玩個鈴鐺滾回去學習!

只看到別人家孩子好,看不到人家家長對孩子的培養!

認為培養就是各種培訓班!各種培訓班!各種沒有周末的培訓班!

一切無法讓你在應試教育體制內獲得優勢的技能都然並卵!一句話學習好什麼都好,學習不好什麼都呵呵!

考試成績出來以後,總是要和身邊的小夥伴比較,當你灰常自豪的告訴父母自己考得比小夥伴好的時候,他們瞬間就會改口「你就不會跟比你考得好的人比比!!」

為什麼別人能考前幾名你不能?(內心:為什麼人家能當總統的女兒而我不能?!大家都是人咯!)

關於家庭

壓歲錢/零用錢我先替你保管!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你是哥哥/姐姐,一定要讓著弟弟妹妹!或者你還小,要聽哥哥/姐姐的話!

房間門沒有特殊情況不許鎖!不許鎖!不許鎖!

孩子不配有隱私!!!偷看日記偷看簡訊息什麼的媽媽你造我的心裡陰影面積嗎!!!!

當要我做事的時候:「你這麼大了怎麼還不會blabla……」;當不同意我做某件事時:「你還小,等你長大了再說吧……」

沒有獨立的財政。「你不需要零用錢,要買什麼跟媽媽說!」然而說了以後發現自己的要求都是不合理的要求好嗎!!!

當出現爭執時,總是說「我這麼辛苦養育你,你憑什麼不聽我的?!!!」


聲名:只針對行為和現象

父母之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它是每個人童年的天使,呵護孩子成長。

我也為人父母,也深知為孩子付出是一種怎樣的愉悅。

但我並不覺得自己因此而偉大。

父母愛護子女,人之常情而已,何必過分標榜。

凡是標榜起來的東西,都有虛偽頂著它的大旗招搖撞騙。

這世界沒有完全無私的人,但有的父母對孩子可以做到無私。

相對應的,這世界卻有完全自私的人,這樣的人不過把孩子看成謀利的工具。

我看到過一個報道,在美國的一些偏遠農場,有的農場主為了少僱傭勞力,就不停的生小孩,並讓小孩從四五歲起就幫他們勞作,等到快長大了,需要生活花費了,就將小孩殺死,埋在地裏。

這恐怕是這個世界的極端了,說這個,只是用事實來說明,世間確實是有對子女心存惡意的父母的。

以前,我痛恨這樣的人。

當了父親後,我的痛恨甚至可以用激烈來形容。

到底是多麼惡劣陰毒的人性,才能讓一個人喪盡天良的坑害自己的孩子。

在普通人的世界,殺人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日常的算計。

算計無可厚非,但因為算計不當,導致有很多小孩在長到二三十歲的時候突然開始怨恨自己的父母。

事情的緣由屬於家事,外人難以分辨真偽,對錯分寸,只能由當事人來把握。接下來的話,希望能幫到一些朋友。

首先對幾種關於孝道歪理駁正一下。

1.生命是父母賜予的所以要無條件感激父母。

駁:生育是自然生命的規律,父母們不過是一時歡愉,若是沒有那個快感,只有一把屎一把尿鬧心操心的十幾年,人們未必會選生孩子這條路。

2.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駁:當人們沒有道理時,就強行賦予自己的身份某種權利。

客觀講,是人就有錯,有錯就要改,知錯不改,那就是不想把日子過好,所以自私的人通常也是家裡的禍害,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幾代之後,一鍋老鼠屎再生出多少好娃來都會被污染。

3,父母養育了子女,子女就要感恩。

駁:有恩纔要報恩,養也分個三六九等的養法。

只管喂飯不餓死是養,呵護心理健康,注意性格培養也是養。

在中國,常年擠兌小孩給小孩造成心理陰影的父母佔一半以上。

常言道,修身齊家。

在不需要作偽的家庭相處中,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本性。

有的人一時熱血,當年的胯下難禁造就了現在不得已的教育投資,腸子都悔青了,自然不會對子女有什麼好臉色。

有的人外好裏差,見人都說好,唯獨對家人惡語連連。在外面喫了虧,就更要在孩子身上鬧情緒,找回成就感。

為人父母,是避免不了付出的,即便這種付出有的人並不願意。

而風氣的標榜讓他們覺得,自己的那點付出已經是偉大的父愛母愛了,於是理所當然的對孩子帶著幾分怨氣,要求。

父母一旦產生了這種情緒,就說明他們自身是缺乏德行的,也就是說,修身,沒有做好。於是帶著怨氣的持家,自然也不會好。

很多小孩一邊在家承受著慫貨父母在外面不敢表達的作威作福,一邊在學校被教育無條件感謝養育之恩。

從小就被灌輸了與現實不符的極端觀點,這樣只會令孩子積累怨念和委屈。

反彈是必然的,這是父母和社會風氣造下的因,自然有相應的果報。

等到孩子成人了,要立業了,父母就拿著報答感恩之流的話,將那些明顯少於旁人父母付出拿出來,佔著煽情的孝道風氣沒有履行養育責任的他們,希望佔有子女的酬勞,這樣的父母有什麼恩可報。

如此做派,怎能夠得上一個好字,事情自然也是處處漏風。

這樣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圖省錢圖省心,很多該做的事沒做,佔了一個懶字。

孩子長大了,圖謀他人所得,不免一番哭窮佯怒,佔了一個賴字。

這樣,又懶又賴,還想不勞而獲的人,按道理,應該有一個什麼樣的晚年,我想大家心裡都有數。

生活就像一棵樹,施怎樣的肥,就開怎樣的花,結怎樣的果。誰也沒有資格逃離。

說說正確的態度。

首先人與人的相處是基於尊重,把自己當人的同時也把對方當人,這樣才能產生正常的秩序。

包括尊重他人經歷,心情,想法,並互相有協商的表達,共同朝好的方向努力。

關於親情,孝道的解釋。

其實任何感情,都只是個名義,人與人相處靠的就是真實感受。

子女愛父母,父母也愛子女,互相為對方好。

父母為子女考慮,替子女承擔,這是愛子女,是養育。

子女為父母考慮,為他們付出,替他們承擔,這是孝道。

家庭裏,愛的主導權在父母,因為嬰兒是沒有辦法替父母承擔的。

所有小孩都是首先感受家庭的愛,然後纔是做出反饋。

如果感受的是怨恨和譏諷,反饋的自然也不會是愛。

親情與孝道的存在基於有愛,而愛基於平等和尊重。

當有一方開始忽視另一方的利益感受和想法時,他們之間有愛的一方就會受傷委屈。若不及時安撫挽回,就會形成長久的痛苦。

童年孤獨和痛苦的回憶,會成為一生夢魘,無時無刻不影響的孩子的精神和生活。

所以,若要家庭和睦,首先每個人要有修身之德,不能敗喪,然後尊重彼此的想法,最後,該付出的時候不能慫。

家庭相處,是最考驗人品的。

家和,萬事必興。


以我想:大至是發生在兒女婚姻關係中,出現的最為常見的一些問題,有些女方的父母,要向男方父母要很多的彩禮,幾萬,十幾萬,幾十萬,還有上百萬不等,實在沒法辦到的家庭雙方只有放棄另找。當然,這些當中也存在著家庭成員反對的原因,故意為之,也有女方家庭成員多,好解決下一成員的婚姻問題,而埋下的伏筆。更有些父母要來只是自已留著養老天年而用。但是也還是有很多家庭,互擔體量,簡單辦理的,那樣兩個家庭的壓力都很小,年輕人的日子反倒過得很平靜幸福。


不經過你的同意將你帶到世界上來,然後以你為恥,認為是你讓他們沒面子,在人面前抬不起頭。明裡暗裡,有意無意的提醒你,你的到來是導致家門不幸的肇因,你應該為自己的存在感到罪疚和羞恥。沒完沒了的向你傾倒苦水,誇大犧牲,哪怕這些與你扯不上絲毫關係。


應該是小孩子的壓歲錢給父母騙走了,所以在小孩子的腦海里父母就是強盜吧,


什麼是強盜父母?

很簡單,強迫孩子的想法按自己的想法標準來,不尊重孩子,沒有站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只是用父母的標準,而且,還認為自己是對的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最終不應該成為一種索取關係,而應該是對方成長的參照和修鍊對象。愛你,與你無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