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好與不好是個偽命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和田玉中好與不好是相對市場價值相對你自己的需求而言的,你手裡有一萬的東西但你不能說一千的東西不好, 一萬有一萬價位的精品一千有一千價位的精品,重要的是你花的錢要物有所值,你花幾萬買個幾十克的小白料它可以算的上精品,我花幾千買個又白又細的平安扣,它也算是精品,只不過大小不同,但是玉質確實同等的。又想要玉質又貪圖個頭,又不想出好的價格,那可以去買彩票~

既然沒有好壞,那麼什麼樣的和田玉值得收藏呢?按照藏玉的理解應該是品相好的玉。這裡用了一個辭彙----品相。那麼對於玉來說什麼叫做品相?

品相是一個綜合標準,對和田玉而言,它泛指純凈度、細膩度、完整度、形狀、工藝、白度的和值。和值越高我們說這塊玉的整體品相越高。

對於普通收藏者來說整體品相追求的不是極致,而是剛剛好。

細度剛剛好----細度好的就別要求高白,又白又細的那叫極品料!玩料價格當然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工藝剛剛好----名家作品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起的,不求工藝做到極致,精湛就行,線條流暢主題清晰,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佳!不要買個東西自己都不知道什麼寓意。

形狀剛剛好----不求圓潤不求飽滿,別缺一塊別少一塊,別帶上咯手大小適合自己的身形。

完整度剛剛好---避免選擇裂大傷多的,玉雕是減法更是美容手術,不求無暇但求瑕不掩瑜。

純凈度剛剛好---可以包容棉水線雜質,但是前提是不影響品相,不在正面明顯突出位置。

白度剛剛好----白度好就別要求肉眼無結構,行內說十白九松,要求白度就對細度要求放低一點點,要求細度就對白度要求放低一點點。

以上指標不求極致但求均衡,只有這樣你才能得到一個價格剛剛好!


嗯,其實沒太看懂你的問題,你是想問大家更喜歡玉石或者金銀呢?還是想問怎麼判斷玉質好壞?

關於個人喜好問題,小編倒是覺得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嗎,小編屬於什麼都喜歡的類型,好看就可以!

至於怎麼判斷玉質好壞,不考慮預算的情況下,要結合四點考慮:

一、白度:

按白的程度,一般分為脂白、一級白、一級半、二級白。至於白度的標準,抱歉沒有。畢竟這是個很主觀的東西,小編也沒辦法瞎給你編一個標準出來啊~

二級白:肉眼看上去有明顯青或者灰,然而比青白玉更白的

一級半:肉眼看上去呈略帶青或灰的白色

一級白:肉眼看上去呈白色,無偏色或微偏色

脂白:肉眼看上去白色,無偏色

即便是同一白度,實際上也不全是一種顏色:

  1. 高白:常見於比脂白還白的料子,像雪一樣。「雪」和「脂」,這兩個形容就可以代表高白和脂白的不同,相信大家的理解能力,不多贅言。

  2. 暖白:白底色,然而仔細看略帶微黃,就是正午陽光灑在玉石上的感覺。暖白的料子一般油性都不錯。(上邊一級半白度那個竹子就是暖白,不過實物沒有那麼黃,因為光線原因拍黃了)

  3. 灰白:白底色,然而料子顯得暗淡,顏色悶悶的,看著不太舒服。具體會在下面講閃青閃灰時候說。

  4. 瓷白:很好理解,拿家裡的瓷碗看看就知道了,看著很白,但脂份不夠,感覺光澤更銳利,不油潤。

  5. 僵白:一般出現在石性重的料子上,看過去不太像玉,像石頭。

  6. 雞骨白:介於僵白和瓷白之間,比僵白好一些,但是玉性也不太強。不能理解的啃個雞腿就知道了,不要吃烏雞,那骨頭顏色是墨玉

不過這也並不是越白越好,畢竟十白九松嗎,白度好的料子陽起石含量較少,因此常顯得松嫩,不油潤細膩。看著白花花,然而缺少了潤澤感。因此不是越白越好,否則俄料就要大行天下了。當然,又白又細膩油潤的料子也是有的,然而這樣的料子真心是鳳毛麟角,價格也很凄美哦,要是能碰上,錢包君又能承受得起,就收吧,傳家的東西總是不嫌多的。

二 、油性:

這種油性:體現在視覺上,就是柔和的油脂光澤,而不是翡翠那種剛性光澤;體現在手感上,就是摸起來很順滑,不幹澀,感覺摸上去能化開去的樣子。

這也是為什麼前面說和田玉不是越白越好的原因,細度和油性,才是和田玉得天獨厚的美。

(細度好然而油性偏弱的籽料佛在眼前)

細度油性都好的籽料原石

細度油性都好的羊脂白籽料戒面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和田玉的油潤是從內而外的,不是往上抹油的那種感覺,現在有不少商家為了好看,給玉石抹一層油再拍照,然而這種不是發自己肌理的油潤,很快就會被擦掉。

(靠打燈和抹油呈現出油潤效果的所謂「籽料」)

三 、細度:

細度一般具象為另外兩種說法,有結構無結構、肉質鬆散和緻密。其實就是白玉內部顆粒的細膩和均勻程度。

近年俄料成品尤其愛用這個指標,可能是因為料子量大,好顏色又越來越少,因此就追求細度好的無結構料子,還分成肉眼有結構、室外光有結構、打光有結構等等。

(打光無結構的糖白玉山料)

和田玉是纖維交織毛氈結構,打燈看過去,內部會像雲絮一樣,細度好的料子,看過去是一片密密的雲絮,細度不好的,看上去是一團團的。所謂打燈看不到結構,就是指雲絮細密均勻,沒有呈一團團的斑塊,而不是說看過去和玻璃一樣。究其原因,還是陽起石起了關鍵作用,陽起石質地細密而顏色偏青,陽起石少則色澤白亮而細度欠佳。

當然平時我們不會沒事打個燈看玉,肉眼看上去能不能看出結構呢?細度好的料子,一眼看上去,就覺得像攪拌極其均勻,完全沒有顆粒的米糊,而細度不好的料子,看上去就是攪拌不均勻,有顆粒感的米糊。

(肉眼看有結構的籽料觀音牌)

肉眼有結構的籽料大業有成牌

(肉眼看無結構籽料龍鳳呈祥)

(二級白然而細度很好的鐲子)

四 、糯性 :

糯性好的料子,一般我們叫做渾厚、老熟、老氣,和松嫩相對。糯性好的料子,細度必然也要好。但細度好的料子,不一定糯性就好。

(料子老熟的光白籽獨籽佛)

糯性其實是個綜合指標,細膩油潤,說一塊和田老熟渾厚,就是極大的讚美了,如果再加上顏色白膩,不要猶豫,趕快收來傳家吧。

糯性好不好大概只能靠多看料子來感覺,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比喻來感受一下:

  1. 熬好的豬油,還沒有凝固的時候是細膩的(細度好),半凝固的時候是渾厚的(糯性好)。

  2. 像好大米煮熟的時候,晶瑩厚實。

  3. 像水洗過的肥皂。

  4. 像加了油去揉,揉了很多次非常筋道的麵糰。

更多和田玉相關知識,關注我們即可獲取~


判斷一塊玉,大致分為3個方面

1:材質,對於和田玉來說就有很多種,料的形成籽料,山料,山流水等,然後就是品類白玉,碧玉,青玉,墨玉,青花等。其次就是瑕疵,裂,咎,棉,雜誌,潤度等來鑒別料的價值

2:工藝,玉雕來說主要分3種加工模式,機雕,手工,機雕加手工。

機雕行業術語就是工藝不活,線條比較規範,價格很便宜。

手工也分為大師工,和學徒工,一般知名一點的玉雕大師工費都是按克算,一克500,1000,或者更高,學徒工就不忍吐槽了,好一點的也有,差一點的工把觀音都能做成奧特曼。

光,柔光是玉雕最後一道工序,也是比較重要的部分,料好,揉出的光也比較好,亞光,亮光還有桐城光,磨砂光,揭陽光等不同類似

所以判定一塊玉的價值,就主要在料,工,光三部分。


判斷一塊玉是不是好玉,首先必須懂得如何識別玉的真假,如果連識玉的基本知識都沒有掌握,判斷一塊玉的好壞也就無從談起。

玉一般以玉料產地來區分,如和田玉、闐玉、緬甸玉,以及其他如俄羅斯玉等等。古玉一般以闐、和田、緬甸出產的居多,其中和田、緬甸玉以質好聞名。闐玉也有好的。至於其他玉大都是近十幾年來新出現的品種,單硬度方面與上面所說的幾種玉相比較,稍為遜色。

好玉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完整,無瑕庇,通體透明,水頭足(潤澤柔美),玉質絡紋鮮嫩,泡光均澤等,缺一不可。

好玉如世上所遇心儀佳物,可遇不可求,得到好玉是一種緣分。


從你所描述的給你說一點情況啊,玉這個東西如果是外力甩裂什麼的,你說的那種方法基本不會把裂給消除了,可能不是裂是輕微蹭痕,比劃痕還要輕的那種,你想想幾千幾萬年的玉石在大自然作用下,那些裂都不會復原,你想是不是?玉好壞每個品種不同判別方式不一樣。至於喜歡金銀或者玉,那個要具體到人了


玉分軟玉和硬玉,通常我國軟玉是指的和田玉系列的,硬玉是指翡翠,因翡翠密度高(可達到3.33)折光率可達到1.66(與寶石接近),硬度更是達到6.5-7,所以翡翠價格要高於和田玉,玉石就是石頭經過幾百萬年的地殼運動形成的,經常佩戴要注意一個月用清水浸泡半個小時,這樣才能養玉,不要讓玉失了水,不管是翡翠還是玉石都應該好好珍惜,沒一件玉石成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幾百萬年的形成與你結緣來之不易,且買且珍惜!


說實話,在周家買的300多的玉觀音,不會是好玉的。沒必要這麼寶貴它了,建議再加個0買個掛件吧,可能會好些,如果加2個0可以更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