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景點常熟沙家浜絕對值得去,但踏準時間更好,因為有個演出很有意思,錯過就可惜了,我來詳細說說,讀後覺得還不錯的話還是希望大家多多分享,多多關注我哦,這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沙家浜風景區位於明媚秀麗的陽澄湖畔景區,佔地面積6000多畝,交通便捷。

景區利用革命歷史、綠色生態、民俗文化等旅遊資源發展旅遊業,建成了革命傳統教育區、水生植物觀賞區、紅石民俗文化村、蘆葦水陸迷宮、橫涇老街影視基地、沙家浜濕地公園、美食購物區等功能區域,先後形成了紅色教育遊、綠色生態遊、金色美食遊、演藝文化遊、休閑養生遊等旅遊產品,是長三角地區獨具特色的休閑旅遊度假勝地。

這裡因京劇《沙家浜》而家喻戶曉。抗日戰爭時期,在蘆葦盪的綠色帳蔓裏,新四軍戰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譜寫了一首首壯麗的戰鬥詩篇。

聽說景區裏的實景劇、京劇表演、石灣山歌等眾多演藝節目現已成為沙家浜又一大特色品牌。特別是有兩場大型實景劇《讓子彈飛》和《蘆盪烽火》很棒,前者運用詼諧、幽默的表演手法,後者運用現代高科技特效手段,都是演繹沙家浜的傳奇故事,講述軍民緊密配合,共同抗擊日頑的英勇鬥爭故事。

時間挺緊湊,只去看了《蘆盪烽火》,這個蘆盪劇場規模不小,佔地面積近17000平方米,總投資約2000多萬,可容納觀眾超過2600人,觀眾席臨水而建,從看臺對面到湖中蘆葦島上,全部是民國時期江南民居建築造型。

革命樣板戲【沙家浜】對我這個年齡來說是沒接觸過,在幾十年前是風靡全國啊!描述抗戰時期,江南新四軍浴血抗日,某部指導員郭建光帶領十八名新四軍傷病員在沙家浜養傷,「忠義救國軍」司令胡傳魁、參謀長刁德一假意抗戰,暗投日寇,地下共產黨員阿慶嫂依靠以沙奶奶為代表的進步抗日羣眾,巧妙掩護了新四軍傷病員安全傷愈歸隊,最終消滅了盤踞在沙家浜的日偽武裝,繼續為解放江南大好河山奮戰。

指導員養傷回來,戰士和老鄉們都在歡迎他,起初看看這個,覺得就是把戲劇搬到實景地,放一點樣板戲,對對口型,可看下去後,還是有點意思的。

反面角色上場,胡司令和刁德一。

「想當初,老子的隊伍才開張,攏共纔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遇皇軍追得我,暈頭轉向,多虧了阿慶嫂,她叫我水缸裡面把身藏。」 當時最經典的戲文又在耳邊迴響。

鬼子來啦!居然開來了炮艇。

耀武揚威,不可一世,摩托艇在前護衛。

開始恐嚇老百姓,要找新四軍傷員,中間也穿插了一些笑料,讓人忍俊不禁。

新四軍開始反擊,槍炮聲四起。

敵人慌亂不堪。

敵我雙方在水裡展開追逐。

大家都是摩托艇高手,玩起了特技表演。

在躲避槍林彈雨。

飛躍障礙。

這時發生爆炸,很逼真啊!

又一次衝過敵人的火力點。

這揚起的水花,一直和前幾排觀眾親密接觸,所以坐前面的要帶好傘。

這追逐的小船說翻就是不翻,高手!

最後,敵艇撞牆而亡。

但敵人是很殘暴的,不會就這麼輕易放棄。

新四軍遭到了強烈的阻擊。

大家先轉移。

日寇的炮火肆孽,岸邊烈火熊熊,很多戰士受傷了。

新四軍放大招了,RPG火箭筒出現。

別太糾結當時有沒有誕生這個武器,在旅遊景點看一場秀,比手撕鬼子、褲襠藏雷有趣多了。

敵人被打敗了,丟下一地的屍體。

又一次的消滅了敵人,新四軍和老鄉們向觀眾告別。

觀眾真是不少,這30元的演出,運用火爆、水爆等高科技手段,配合水上飛艇表演等特技,整個場景集特技、音響、聲光電融為一體,為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覺盛況,彷彿身臨其境,值回票價了。

留個影,在先輩戰鬥過的地方,留下革命的種子。

看,岸上又是一排竹船,來了沙家濱,怎能不進蘆葦盪?

蘆葦是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從水深幾釐米至1米以上,都能生長形成蘆葦羣落。所以池塘、河岸、湖泊、江灘邊多水地區,常形成一片一片葦塘。

這裡3月中、下旬出芽,4—5月生長旺盛,6—7月就長高長密了,9—10月開花,11月結果。

坐船,開始體驗蘆葦盪。

蘆葦盪,它粗看好似青紗帳,實際上它比青紗帳更神祕,深深淺淺,有的蘆葦叢可以走進去,有的蘆葦叢裏是污泥潭,一旦陷入就危險了。蘆葦的根、莖、葉、花都是中藥材。蘆花可止血解毒;蘆葉可治發背潰爛;蘆莖、蘆根能清胃火,除肺熱,有健胃、鎮嘔、利尿之功效和可解魚蟹之毒。

船孃邊搖邊唱,一段段江南小曲回蕩在蘆葦叢中。

歌聲中、笑聲中、水聲中,時間過得飛快。

再來看看橫涇老街,門口有一段城牆,這個是為了拍電視劇的需要而造了一段城牆。

鬱鬱蔥蔥的城牆。

橫涇老街。這是經過修復的一座江南水鄉小鎮,它重現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江南農村鄉鎮的風貌。

小橋流水隨處可見。

白牆黑瓦紅燈籠。

彷彿自己真回到了那個阿慶嫂的年代。

一些陳舊的木柱構建的街廊下,有許多店面,踩著平滑的青磚路,尋找著春來茶館。

廊下掛著一串串紅色的燈籠,翁家糟坊、桑蠶人家、竹木工藝店、鐵匠鋪、藍印花布等一大批老店悄悄分佈在各處。

果真遇到了阿慶嫂!

刁家大院──「忠義救國軍」司令部。由許靜演阿慶嫂,陳道民演刁德一的三十集電視連續劇《沙家浜》,就是在這裡拍攝完成的。

這是一家小型的酒坊,在這裡可以瞭解一下製作燒酒的傳統工藝。

還可以免費喝上幾杯。

春來茶館是沙家浜風景區眾多的茶館之一,它屬於第三代春來茶館。據地方誌記載,在明朝時,這裡的茶館就是十分普遍。

在抗日戰爭時期,僅沙家浜鎮大大小小的茶館就有34家之多。當年新四軍經常利用茶館作為掩護,聯絡接頭,傳遞情報,許多茶館曾經是我們地下黨的交通站。

風聲度竹有琴韻,月影寫梅無墨痕。

遊客在這裡都忍不住按幾張。

「壘起七星竈,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竈上的水壺還在燒著水,這只是一個裝飾,讓遊客拍照用。

店裡店外,兩個世界。

都說這個角度最美,我也不能免俗,來一張。

穿過蘆花村風調雨順的亭子,繼續上路。

再去蘆盪濕地看看鳥。

觀鳥處做的很詳細,有圖片和文字介紹。

遠觀不解饞,我們有坐船悄悄接近這裡。

乘坐遊輪緩緩駛入,宛若化身飛鳥,進入鳥類的天堂。

這些白鷺出生沒幾月,也不怕人。

好奇的打量著我們。

小夜鷺,也很淡定。

小野鴨有些警覺,飛了起來。

這成千上萬的居民在這裡也是有天敵的。

當然,最大的敵人還是不懷好意的人,前年景區內的245隻夜鷺幼鳥和83隻夜鷺蛋竟遭非法捕獵,時候偷獵者受到嚴懲,園方為了保護好這些國家一、二級保護珍禽採取了很多監控措施,讓它們能安心生活在美麗的沙家浜。

還有個天敵卻讓園區的人興高采烈,這裡居然發現了在鳥類食物鏈中處頂端的國家保護動物--隼,這個在江南很難得,可惜我們無緣拍到。

穿行於水天間,靜看白鷺蒼鷺在水上、頭頂飛翔。

讓景區內的鳥類有舒適的生存環境,公園開展了一系列生態恢復和保護項目,使得濕地面積擴大、植被覆蓋率增加,明顯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狀況。

公園特地設立了濕地保育區,該區域內除必要的保護和修復外,無人為幹擾,無建築,無遊客,通過水系,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成為鳥類棲息繁衍的家園。

再見了,萬千鷺鳥棲息的美麗依舊的天堂。

最後說說喫飯,沙家浜農家餐館就在沙家浜風景區入口處,很多的,我當時隨便找了一家。

門口站的自然就是阿慶嫂了,飯莊挺大,樓上樓下2層。

點上一桌河鮮和特產。

這是這裡的名菜,爊雞,皮黃脆滑,其肉緊鮮嫩,醇香四溢,美味可口。

甲魚。

這湯不簡單,魚蟹蝦都齊全,鮮美無比。

水邊的鴨子怎麼能少?

又見鮮美的春筍。

茭白是我國特有的水生蔬菜。世界上把茭白作為蔬菜栽培的只有我國和越南。

剁椒魚頭。

來上一盤蒸菜,原汁原味。

無肉不歡,紅燒肉也不可少。

鱔絲,這裡不像蘇州菜館裡的那麼甜。

這個不陌生了吧?香椿炒蛋,在興福寺那裡喫麪已經看到原型了。

這裡的餡除了肉還有其他,可惜沒分辨出來。

大致介紹了沙家浜的行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沙家浜還是很值得一玩的,慢一點可以逛一天。

沙家浜風景區:旺季(6月1日-11月30日)成人票110元,淡季(12月1日-次年5月31日)成人票80元。電瓶車15元一個人,在環線的六個車站可上下車一次

畫舫(14人以下包船300)

竹筏(4人以下包船150)

搖櫓船(6人以下包船120)

亮點:春來茶館(20茶水)、蘆盪烽火實景演出(30門票)、濕地觀鳥

午飯阿慶嫂飯莊,景區門口,人均:60

作者簡介: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搜狐自媒體認證專家 樂途專欄作家 攜程簽約旅行家攝影師 個人攝影、旅遊、體驗公眾號:caophoto


上上週,我去常熟後,觀光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沙家浜,個人認為那裡有美麗的江南風光、綠色濕地生態,而且又是5A景區,實在很值得去看看。

我最喜歡坐著搖櫓船在蘆葦盪裏穿梭,看著眼前綠悠悠的水、綠悠悠的樹,以及無數自由自在的白鷺,就會覺得時光蔥蘢而美好。蘆葦包圍的水面,就像一座迷宮,每一個轉彎都是不一樣的景緻,帶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這裡還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文化基地,據說很多國家領導人都曾到這兒感懷紅色文化,每天,這裡會上演實景劇,我看的是《蘆盪烽火》,非常有意思,小小的劇場還原了江南水鄉的民居、碼頭等,劇中運用的激光、火焰等高科技手段,營造出激烈的戰爭場面,一度讓觀眾身臨其境。

這裡還有沙家浜影視基地,是為了拍攝《沙家浜》而修建,恢復了沙家浜老街、刁宅大院、春來茶館、江南小漁村等一系列紅色遺跡,《金色年華》、《三言兩拍》、《茉莉花》、《陸小鳳》等便是在這裡拍攝。


作為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濕地公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國防教育基地、華東地區最大的生態濕地公園的沙家浜,秋天還是值得一去的。 在20世紀60年代、70年代唱遍全國的樣板戲《沙家浜》所講述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帶。抗日傳奇故事與當地的陽澄湖、蘆葦盪、大閘蟹等地方特色,豐富了這個景區的文化內涵。 因京劇《沙家浜》而家喻戶曉。抗日戰爭時期,在蘆葦盪的綠色帳蔓裏,新四軍戰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譜寫了一首首壯麗的戰鬥詩篇。現闢有蘆葦盪、教育館、春來茶館等景點。

我們在初冬時節,蟹肥菊黃的午後,跟隨上海的大巴來到了這片美麗而又富有傳奇故事的景區。劃著小船搖曳在蘆葦盪間,想當初新四軍拿的是長槍短跑,而今我們手裡也一樣是「長槍短跑」,但那只是一種形容。

在驚險和刺激中,感受到抗日戰爭的熱潮。可能老一輩對《沙家浜》比較熟悉,而到了我們這輩80後90後,也許理解的更少了。但愛過主意教育扔不能忘。當學英語,學國外知識普及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去了解中國歷史,近代史,知道抗日戰爭的那些事蹟。

這個情景劇,已經穿越時空,演繹步步驚心。讓子彈飛一會吧!

穿越了,內褲外穿的超人玩起了雜技。相當給力啊!鼓掌。。。。。

嗨,大哥,說是讓子彈飛,你咋把炮彈都給抗起來了呢?我玩不起我拍攝起,哼,你敢扛我就敢拍。

嘭!!炸了,果然步步驚心啊!觀眾席上傳來一陣陣噓唏聲。估計膽小的會尿失禁了吧!反正昶永全場無尿意,hold住了。哈哈哈!

嘭!又炸啦!碉堡都給炸飛了。。。這不是讓子彈飛了吧!應該是讓炮彈飛。。。。倒黴司令才剛跑進去。估計皮開肉綻,血肉橫飛了。

神馬?只是衣服破了,但還是被八路軍給拿下啦。怎麼?李小龍?何許人怎麼也抱頭出來了?那誰,那不是上海灘裏的誰誰誰嘛,穿越得太厲害啦。

演出完畢,該殺的殺了,該娶的娶啦。該散得散啦。。。。


常熟沙家浜,是國家5A級景區,當然值得去一遊。

這裡先簡單介紹一下沙家浜的由來。1939年,由新四軍劉飛帶領的36名傷病員,在陽澄湖畔的蘆葦盪養傷,這批傷員在當地黨組織和羣眾的幫助下,不僅養好了傷,還在當地開展了抗日鬥爭。解放後,劉飛寫下了長篇回憶錄《火種》,介紹36名傷病員抗日事蹟。上世紀五十年末,上海滬劇院把這個事蹟改編成滬劇《蘆盪火種》。到六十年代,又改編成現代京劇,當時毛主席看過後,建議把劇名改成《沙家浜》,因為常熟就有個沙家浜鎮。

現在的沙家浜景區,不僅帶有傳奇的抗日鬥爭史,還是個華東地區最大的濕地公園,佔地一千多畝。夏季,正好是沙家浜蘆葦盪茂盛的時候,高過一人的蘆葦盪,進去的話只能靠當地人的小船。濕地公園內建有科普園、魚樂園、植物園、觀鳥棧道、蘆盪迷宮、萬竹島等景點。

另外景區也是進行紅色教育的基地。沙家浜照壁、革命歷史紀念館、國防教育園等,也是遊客參觀的場所。當然景區內的演繹文化,也值得看看。像一天四場的《沙家浜》演出,阿慶嫂與刁德一的「智鬥」,也一定會吸引你。每天中午的實景演出《蘆盪烽火》,也是必看的劇目,演出中的火爆、水爆部分,採用了現代高科技,場面相當震撼。

如果你是在節假日或雙休日去沙家浜的話,還能湊巧觀看昔日水鄉人民俗文化,像水上娶親,農俗表演等。

去沙家浜,可以選擇半日由或一日遊,一天的話,遊覽會比較充裕一些。最後祝大家在沙家浜玩的開心。


沙家浜旅遊區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南隅、交通便利,是國家5A級景區、國家濕地公園、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基地、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沙家浜擁有獨特的歷史人文和自然生態資源,有革命傳統教育區、紅石民俗文化村、蘆葦水陸迷宮、國防教育園、橫涇老街影視基地、沙家浜濕地科普園等功能區,形成了紅色教育遊、綠色生態遊、金色美食遊、影視文化遊、休閑養生遊等令人青睞、嚮往的旅遊產品,值得去,必須去!


多謝邀請,首先,沙家浜曾經因為樣板戲阿慶嫂、刁德一等等鮮活的形象聞名全國。其次,作為江南水鄉,沙家浜也是獨有的特色,值得一看。

可惜的是上次去常熟時間很緊沒有去。但我們去了另一個地方,不虛此行,我覺得更值得一看,那就是虞山。

虞山雖然不高,但在水鄉平原地帶,依然獨樹一幟,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虞山就有幾分靈氣。我們是徒步登山,那天有點小雨,還有點霧。在半山腰上是一排排的茶樹,感覺香煙繚繞,飄飄渺渺,山青水秀,好像仙人畫中游。

虞山也給水鄉添加了一些剛陽之氣。更妙的是山上還有一個古寺,叫什麼忘記了。松柏參天,相當幽靜。據說不少古裝戲曾當外景。

最難忘的是寺裏的齋餐廳對外營業。坐在古色古香的紅漆窗前,外面淅淅瀝瀝下著小雨,風鈴丁零丁零的響,微風拂面,人生第一次喫到了滑炒銀杏果。從來沒想到銀杏會這麼好喫。一邊喫一邊與朋友笑談人生。得生如此,夫復何求?

總之,去常熟旅遊,沙家浜值得一看,但絕對不要錯過虞山。


別的不說,門票是八十好像,景點先不提,對,停車場是挺大的,除了坐個小船遊蘆葦盪以外,前面的就是送你一個拍照的小掛件,後面參觀一些歷史遺留下的東西,槍炮是重點,結局是它離陽澄湖不遠,想喫正宗大閘蟹的需要把眼睛放亮一些,不保留,賞它一顆星!


廣告打的不錯??常來常熟!沒有去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