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心說到日心說走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其原因肯定是多元素的,宗教,政治,思想,觀測手段,知識基礎等等都對日心說的建立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不過我在此處只站在科學、數學領域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人類早期觀測天象的手段是光學望遠鏡(對觀星的原因就不作討論了),根據觀測和計算就創立了當時社會背景而言比較先進的行星軌道模型(比如地心說的托勒密體系)。

不過隨著數學領域的不斷發展,和觀測手段的提高就逐漸發現總有不小的誤差出現,因為假如原有軌道體系正確,那麼就能通過計算得知,在某個時刻,觀測者在什麼位置利用望遠鏡以什麼樣的角度望向天空,目標星體就應該出現在觀測鏡頭範圍以內,不過借住托勒密體系計算出的值總是存在誤差,唯一大致週期不變的就是太陽繞行地球一週的時間(月球的討論不在此處展開討論),於是乎,一個大膽的想法在當時被提了出來,有沒有可能並不是地球不動,太陽在繞行地球運動,而是太陽纔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這個想法一經嘗試計算和觀測,有著超過原天文體系的精確度,不過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直到後來又提出了開普勒三大定理(這部分我發過的一篇文章有所提及圓錐曲線論是如何推動其發展的,有興趣可以閱讀一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