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終將是不平靜的一年,太多陪伴我們成長、影響幾代人的大師和名人,相繼離我們而去。謹以此文,聊作紀念。

歷史小說家二月河

(2018年12月15日去世,享年73歲)

二月河一生最有名的作品就是他的「清帝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普遍認為雍正這一部最經典,出神的描寫讓人身臨其境。

1980年,當時的二月河還叫「凌解放」,35歲的他是一名「紅學」愛好者,一直鬱鬱不得志。

在一次《紅樓夢》學術討論會上,有學者嘆息,康熙這麼有文治武功的帝王,卻沒有一部文學作品來寫他。凌解放像在部隊點名喊立正一樣,「騰」地站了起來說:「我來寫!」

40歲的時候,他已經寫了17萬字的《康熙大帝》.馮其庸看過後說,你什麼都不要搞了,專心致志完成它,這是你未來的路。

《康熙大帝》第一卷面世後,即引起文壇轟動。黃色封面上,署名「二月河」。

從此,他走上了歷史小說的創作之路。

很多年後,二月河自述筆名的由來時稱,「二月的黃河,冰封解凍,萬馬奔騰」。

二月河在南陽市臥龍區委宣傳部工作了10多年,他的生前居所,就位於臥龍區委院內。

二月河生前居所

他的《雍正皇帝》被認為最好看,但卻是一部對雍正的過譽之作,把雍正寫得和小白兔一樣純潔無暇大公無私。

也正是因此,人們對二月河產生了爭議。

但那又如何呢,很多人紀念他的方式,或許就是在晚上重溫一集《雍正王朝》。

藥物化學專家彭司勛

(2018年12月9日仙逝,享年100歲)

藥物化學專家、院士、教授。

1948年,彭司勛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獎學金,赴美國進修。和他一起獲得世衛獎學金的有21人,藥學僅他一人,全部前往美國。

研究生畢業後,彭司勛就準備回國。此時,新中國已經成立,政府號召海外學子回國參加建設。但是,美國當局不希望學習理工科的中國學生回大陸。朝鮮戰爭爆發後,更是百般刁難。

1950年8月29日,經過大家共同努力和鬥爭,彭司勛終於與其他中國留學生一起,帶著他提前買好的《藥物化學》、《藥理學》、《分析化學》、《雜環化學》等資料,以及實驗試劑,在舊金山登上了「威爾遜號」輪船,回到母校任教。

他從事藥學教育和科研40多年,寫了很多教材,培育了大批藥學人才。

12月5日,遺體告別儀式在南京舉行

《指環王》導演傑夫·墨菲

(2018年12月3日去世,享年80歲)

Geoff Murphy,紐西蘭的資深電影人

曾作為二組導演拍攝過《指環王》(魔戒)三部曲,以及《王牌特工2》。

《指環王》被稱作電影史上最震撼、最宏大的魔幻鉅作,沒有之一。是對託爾金先生傾注一生所構築的中土世界的完美展現。指環王講的是另一個世界的故事,卻讓我們無時無刻不想起身邊的事和身邊的人。

這種電影,看完之後感覺度過了一生!

物理學家張首晟

(2018年12月1日去世,終年55歲)

這是一位不摻水分的大物理學家。斯坦福教授,同時也是美國和中國的院士。

12月1日在舊金山跳樓自殺。生前,他的家人並不知道他患抑鬱症。「然而,回想起來,他們開始相信他有抑鬱症的癥狀。……可悲的是,我們知道,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也往往不知道愛人的痛苦。」(——張首晟家庭發言人)

而在去年,張首晟還笑稱:「我現在54歲,感覺人生才剛剛開始。」

張首晟初中還沒畢業的時候,正好趕上了恢復高考。他捧著一套數理化自學叢書讀了一個暑假,就考上了復旦物理系,那年他僅15歲。第二年便被公派去德國柏林留學。

在柏林五年的課程,他三年就讀完了,但他第一次為人生的前途感到了迷茫。因為當時,大家都不看好理論物理的就業前景,很多同學都轉行了,他面臨著物質與精神的極大矛盾。

有一次旅遊,他來到著名的哥廷根墓地。這裡埋葬著不少如雷貫耳的大科學家,他發現,他們的墓碑都十分簡單,除了名字和生卒日期之外,就只有一個「公式」。

玻恩的墓碑,刻著他的矩陣力學公式

張首晟開始問自己:「這一輩子要留下什麼?」

他的回答是,「一個樸素的墓碑,一個簡單而普適的公式,這纔是人生最高境界。」

於是他遵從內心的聲音,沿著理論物理走了下去。先後拿下「歐洲物理獎」、凝聚態物理最高獎「奧利弗·巴克利獎」以及理論物理最高獎「狄拉克獎」。

恩師楊振寧稱,張首晟拿下諾獎只是時間問題。但是他沒能等到。

除了物理學家的身份之外,他還創辦了創投公司——丹華資本,專註於投資美國具有創新科技的公司。

然而他最愛的還是學術和教書,所以創投公司並沒有投入太多精力。早期他個人投資過VMware,獲得了上百倍回報。

但是成立丹華後,幾個重金投資的項目,光場相機LYTRO、機器人公司3D Robotics、無人機Airwave、室內地圖Insidemaps、機場用車Flightcar等,均血本無歸。基金賬面回報僅約1倍,基本無法返還投資者收益。

美國政府在301調查報告中說,中國利用創投進行技術轉移,並點名多家公司,其中就包括丹華資本。

相聲名家常貴田

(2018年11月30日逝世,享年76歲)

生於相聲世家,系已故相聲表演藝術家常連安的長孫,常寶華的侄子,常寶堃(藝名小蘑菇)的長子。

他從小活在相聲窩裡,但是9歲那年他父親成了烈士,12歲時拜了只有一條胳膊能動的趙佩茹先生為師,可以說是挺慘的開始。

不過他勤奮,這個人勤奮了一輩子。電視上他和王佩元先生說的相聲,都是他自己加以改造的。和常寶華叔侄倆在文工團時也經常有合作。叔侄二人去世相隔只兩個月。

他創作的《喇叭聲聲》、《動力研究》、《帽子工廠》、《祝你成功》等,是其代表作品。

美國前總統老布希

(2018年11月30日去世,享年94歲)

小布希和老布希

老布希(George H. W. Bush)的人生經歷相當豐富。他出生於上流社會家庭,18歲時因日本偷襲珍珠港而決定加入空軍,在戰場上經歷了生死考驗。

二戰結束後他進入耶魯大學讀書,畢業後創辦了自己的石油公司,在40歲時成為百萬富翁。後來他轉入政壇,於1988年當選美國總統,在外交上較為溫和。

《海綿寶寶》作者史蒂芬·海倫伯格

(2018年11月26日去世,終年57歲)

美國漫畫家,創造出家喻戶曉動畫《海綿寶寶》。

在去年3月的時候,史蒂芬·海倫伯格被診斷為「漸凍症」(ALS),和霍金的病相同。但史蒂芬·海倫伯格沒有霍金那麼幸運能和ALS抗爭幾十年,在今年11月26日,史蒂芬·海倫伯格最終閉上了眼睛。

他從25歲開始,花了幾年的時間來創作《海綿寶寶》。

現在,我們這些看著《海綿寶寶》長大的孩子們,也慢慢成長到了二十多歲,成長到了史蒂芬先生剛開始有創作《海綿寶寶》萌芽的年齡。

晚安,海綿寶寶。晚安,史蒂芬·海倫伯格先生。

《末代皇帝》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

(2018年11月26日病逝,終年77歲)

義大利的大牌導演,在1986年進入到紫禁城內重要場所拍攝電影《末代皇帝》。

整部電影的內容主要依據外國教師莊士敦所著的《紫禁城的黃昏》以及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改編,西方視角。

1987年《末代皇帝》在義大利公映,頂著一片質疑的聲音,橫掃奧斯卡、金球獎、義大利大衛獎,貝託魯奇在那年頒獎季是拿獎拿到手抽筋,一舉走上了人生巔峯,也把中國歷史文化帶到了世界電影之巔。

武俠小說家蕭逸

(2018年11月19日病逝,終年83歲)

南金庸北蕭逸,兩個武俠文學大師在同一個月先後離世。現在東邪古龍,西毒溫瑞安,北俠梁羽生,南帝蕭逸,中神通金庸,武俠五絕之中唯剩下溫瑞安。

由於很少和媒體接觸,90、00後羣體幾乎都不熟悉他。他的作品風格沒有金庸的格局大,卻柔情細膩,手法多變。因為擅長描寫人物之間的情感,人送雅號「情俠」。

給我們這一代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三部作品《馬鳴風蕭蕭》《甘十九妹》《飲馬流花河》。《飲馬流花河》是完全用散文手法創作的,讀後令人悵然若失、久久無以釋懷。

蕭逸出生將門,父親是國民黨高級將領,抗日名將蕭之楚。

戰亂、動蕩的社會,把蕭逸的童年割得支離破碎,沒能讓他得到理想的教育。25歲時,才從臺北一所中學畢業。在海軍學校待了兩年後覺得無聊,退學後開始創作武俠小說。

蕭逸年輕時寫小說寫得飛快,一天能寫兩萬四千字。那時的蕭逸意氣風發,據他所說,那個時候他和古龍每人都有好幾個銀行戶頭,各家出版社寄來的錢收都收不完。

1976年,蕭逸舉家遷往美國洛杉磯。他曾說,遷往美國就是為了和周圍的環境切斷聯繫,和外界斷絕來往。

他的內心是嚮往孤獨的。

11月19日因肺癌晚期,醫治無效辭世。在創作了55篇武俠小說之後,他最終放下了手中的筆。

中國「核司令」 程開甲

(2018年11月17日仙逝,享年101歲)

程開甲其實根本算不上「名人」,絕大多數人都沒聽過他的名字!因為他做的工作,和他的名字本身,全都是國家最高機密。

他就是核試驗的總設計師,是讓美國、蘇聯都顫慄的中國「核司令」。

程開甲年少時,曾因家庭變故而性格叛逆,小學二年級因為不好好學,竟然留級三年。但是到了初中時開始發奮讀書,高中時成績極為優異,考入浙江大學。

在浙大就讀的四年中,為了躲避日軍的炮火,浙大搬了7個地方。在一次轟炸中,他的衣服和書籍都化為了灰燼。悲憤的程開甲在筆記本上寫下兩行字:「中國落後捱打的原因:科技落後。拯救中國的方法:科學救國。」

1946年,程開甲來到英國愛丁堡大學,成為了玻恩的研究生(就是張首晟參觀他的墓地的那位)。在玻恩的引領下,他還結識了薛定諤、海森堡、謬勒等物理學大師。

程開甲拿到博士學位後,成為了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的研究員,薪水和社會地位都足以讓很多人羨慕!但畢竟是異國他鄉,矮人一等,加之新中國成立帶來的巨大鼓舞,使他婉拒了玻恩的挽留,回到了一窮二白的中國。

1950年8月,暑氣正濃。在回國的行囊中,他除了給愛人買的一件皮大衣外,全是寶貴的物理學書籍和資料。他回到母校浙大,做了物理系的教授。

1960年3月的一天,校長找到他說:開甲同志,北京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借調你,明天就得報到!校長從抽屜裏拿出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二機部九所。

從此,這位物理學教授走下講臺,4年之後又走進死亡之海羅布泊(核試驗場),一待就是20年(1964至1985)。

在第二次地下核試驗成功後,程開甲和朱光亞為了拿到第一手珍貴的數據,進入地下的爆炸中心實地考察。這在世界試驗史上都沒有先例,因為那裡有看不見的、恐怖的核污染。

程老曾不止一次地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國家強起來,國防強起來!為此,已經100歲的程開甲,每天仍舊伏案工作。

在程老的生平裏,經常可以看見那些傳說中的人物:

他是波恩的弟子,與師兄海森堡發生過爭吵,又被泡利勸和,李約瑟修改過他的論文,狄拉克卻匆匆一瞥,還曾與薛定諤繆勒鮑威爾並肩。在我們看來都是傳說的故事,他卻真的生活於那個傳說的年代。

可以肯定的說,以程先生的資歷與智慧,如果他選擇不回國,拿一尊諾獎是不難的。

可是他回來了,放棄了科學家的榮耀,成就了祖國的國防。

程老,走好。

《蜘蛛俠》作者斯坦·李

(2018年11月12日去世,享年95歲)

Stan Lee,《蜘蛛俠》、《鋼鐵俠》的創作者,美國漫畫界元老級人物。

斯坦·李是美國漫威漫畫公司的中流砥柱,之所以地位如此之高,是因為他賦予超級英雄曲折的故事和糾葛的內心,他是深入人心的故事的持筆者。

在斯坦·李的筆下,那些英雄,跟我們普通人那麼像,也會在利益和良心中搖擺,也會為生活中的瑣事而煩惱,也會為失去親人而痛苦。

1941年,斯坦·李生平第一部作品問世,即《美國隊長》系列漫畫。後來相繼創作了《蜘蛛俠》《鋼鐵俠》《雷神託爾》《綠巨人》《X戰警》等。

斯坦·李也曾不止一次地表示過,他不理解那些看漫畫的人,如果自己有空沒事做,也不會看漫畫。

2018年11月12日,在好萊塢一家醫療中心去世。

曾仕強教授

(2018年11月11日病逝,享年84歲)

曾仕強教授出生於福建,長於臺灣,在臺灣交通大學任教授。他用中國式智慧講述為人處世之道,契合中國人的特性,講圓融、講變通。

比如他講「開會」,西方人開會和我們中國人開會有很大不同。西方人通常是直來直去,在會上相互爭論和反駁是很正常的。而中國人開會則都是把分歧放在私下,會議桌上向來是一派和諧的(自行腦補勝利的大會、團結的大會)。

曾教授為普通百姓所熟知,主要始於2007年登上《百家講壇》。他講的《易經》,幾乎是老少皆宜,婦孺皆懂。聽他的講座,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很多人講的是知識,而曾老講的是智慧。

曾教授留下不少經典語錄,傳播最廣的莫過於:養兒子不教,害自己全家;養女兒不教,害別人全家

筆者認為他的講座比他的書更有意思,因為講座中的幽默比較多,氣氛環境很容易讓人接受他的理論。

年初的時候曾教授還在微博發布了自己得癌症之後的感想。跟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沒有高呼打倒癌症云云,而是選擇了平和的全面的調理。在生死麪前仍能保持平常心,最後安詳得走掉,這是真修行。

武俠大家金庸

(2018年10月30日去世,享年94歲)

武俠小說泰斗,影響了幾代華人。

原名查良鏞,出身名門,書香世家,祖上曾經"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同輩名人有詩人穆旦(查良錚),表兄徐志摩。瓊瑤也是他的遠房親戚,大概叫他叔叔。

他自小接觸經史,又積累了明清、西洋小說等閱讀量,文學素養極高。

1952年,香港武術界太極門與白鶴門發生衝突,並於54年設擂比武。那年查良鏞正在香港《新晚報》任職,《新晚報》為了給武術界推波助瀾,總編羅孚催促查良鏞寫出了《書劍恩仇錄》,筆名金庸。從此一炮打響,走上了武俠創作之路。56年,於《香港商報》連載《碧血劍》,57-59年,連載《射鵰英雄傳》。

金庸的小說,三分文言七分白話,文筆如滔滔大江奔流直下,又夾雜古意盎然,富有音律美。

他多以主角視角來行文,有極強的代入感,又刻意避免西式中文(翻譯腔),國人讀起來非常順滑,引人入勝。

金大俠離開了江湖,但江湖中將永遠有金大俠的傳說。

主持人李詠

(2018年10月25日去世,終年50歲)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非常6+1》,我是主持人李詠!」

80後和90後很多人小時候看他的節目,對他的記憶還停留在《非常6+1》這樣的節目中。

從《幸運52》到《非常6+1》,從《詠樂匯》再到《偶像就該醬嬸》,那些陪伴我們度過一個個夜晚的節目,如膠片般在腦子裡一幀幀地放映。

10月25日因癌症在美國逝世,年僅50歲。最後的遺言是:「沒有遺憾只有不捨」。

早前有網友爆料「李詠和哈文從央視辭職移民美國」,還稱偶爾還會被拍到在美國街頭遊玩,對此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直到去世之後,人們才恍然大悟,李詠一家定居美國其實是為了治病。比如哈文微博上每天一句的「早安」,看來也是對老公說的。原來他們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啊,多活一天也是慶幸。

人們也纔想起去年李詠接受採訪時,那滿臉憔悴的狀態。

相聲名家師勝傑

(2018年9月28日病逝,終年66歲)

師勝傑出身於相聲世家,父親師世元是當時的相聲名家。後來又拜侯寶林為師,柳活(唱功)極好。聲音清脆,嗓門吐字醇又亮,風格不粗,很精巧。代表作品有《婆媳之間》、《結婚》、《知錯就改》、《我要補課》、《姓名研究》等。

他的身體,多半毀於長期過量飲酒。

當年在北大荒當知青時,他被分到了酒廠幹活,其中的一項工作就是要品嘗酒有沒有燒好,夠不夠度數。日久成癮,平時在酒桌上十分豪爽,經常飲酒過量。

因患胰腺癌肝轉移,9月28日在哈爾濱病逝。

歌手臧天朔

(2018年9月28日病逝,終年54歲)

9月28日因肝癌去世。知名搖滾歌手,一輩子就一首歌:《朋友》。

臧天朔是地道的北京人,從小被父母逼著學鋼琴。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崔健的樂隊裏擔任過鍵盤手。曾經是一個時代叛逆的象徵。

有人說,臧天朔是繼杜月笙之後,令人記憶深刻的,有成名曲的,砍人水平最高的歌手。

2003年,廊坊火車站附近,百餘個壯漢打砸一家迪吧,同時是附近見人就砍,街邊老太,無辜小販,普通保安,垃圾桶旁邊的流浪漢無一倖免,各種死傷。原因是臧天朔和該迪吧老闆發生股權糾紛。

路邊的無辜被砍的人們,也只能無奈地扯個條幅,「不夠朋友」。(參考m.sohu.com/n/260604944/

而想深入報道的記者,則被死亡威脅,一篇稿子被壓了五年。最後被判刑六年。

由於其在獄中表現良好,於2013年2月19日獲假釋出獄。

有人說,他當年在北京搞黑社會,只要來北京演出的都要收保護費。後來收到成龍頭上,被掀了,誰讓成龍更加手眼通天。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拒絕任何人的探視。他把手機微信全刪了。

「光纖之父」高錕

(2018年9月23日去世,享年85歲)

我們現在上網,基本上用的都是光纖了。我們今天所依賴的手機,那些信息基站之間的傳輸也是離不開光纖的。

而高錕就是發明光纖的人。

在光纖通信的早期研究中,人們普遍認為玻璃纖維不適合做光纖的材料,因為光損耗太大,很短的距離就衰減沒了。這時候高錕指出,損耗大隻是因為材料純度不夠,有太多雜質,只要能解決這個問題就行了。

1964年,他提出用光來代替電流進行同化,用玻璃纖維代替導線,這就是光纖的前身,隨後他開始做大量的研究,論證了光纖可以作為傳遞信息的很好的介質,而這種介質的損耗率非常低,再加上光本身的特性,可以說是迅速改變了數據傳輸、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

2009年的國慶節附近,光纖獲得諾獎了,得主正是高錕。

在美國的家裡,高錕的夫人黃美芸告訴高錕:「電視裏在播諾貝爾獎,那是給你的。」

「給我的?哦……挺好的。」這位華裔科學家面無表情地回應。

在接到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消息的當天,高琨正從老人健康中心回到家,他的眼睛始終停留在太太身上,「天真」地沖著她笑,順從地聽著「指揮」,換鞋、喝牛奶、喫蛋糕、穿馬甲。這是他唯一能叫得出名字的人。至於「光纖」為何物,他早已不記得了。

因為他患上了阿爾茨海默氏症(俗稱老年癡呆),平時的言談舉止猶如小孩一般。

「高鐵院士」王夢恕

(2018年9月20日病逝,享年80歲)

中國著名的隧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因主持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而被稱為「高鐵院士」。

隧道之於高鐵的重要性,遠要比其他交通工具更甚,因為要保持平穩運行,「低修洞,高架橋」是高鐵在山區修建的唯一方式。

王夢恕因為直爽敢言,人稱王大嘴。

當年劉部堂執掌鐵道部,底下溜須拍馬的不在少數。但他卻總是頂劉部堂的牛,說他一言堂,做事霸道。等到劉牆倒眾人推的時候,他反而屢屢發聲說劉部堂做事不容易,引進消化高鐵全盤組織。

當年轟動一時的溫州動車事故中,王老出來說了一席話:技術很過關,很可能是司機疲勞駕駛導致的事故。於是被很多人罵了,反正在那個時候,為高鐵(動車)說話的都是罪孽。

結果那次事故,導致中國的高鐵建設被嚴重的拖延了。而現在,當高鐵飛架南北的時候,我們再一次見識到了老一輩科學家的認知境界。

去年,王夢恕接受採訪時,回答了一些熱點問題,可以瞥見其觀點和性格。

1、高鐵能不能提速?

「現在不能提速。」「要留個富餘,對高鐵列車壽命有好處。」 提速後兩個鋼軌的推力會很大,鋼軌的穩定性很關鍵,「這個是安全因素」。

2、高鐵票價會不會漲?

「早晚要漲,但不會亂漲。」「票價六年沒變,但是社會物價水平六年間有一定比例上漲。」「現在的高鐵票價是『福利』性質,高鐵系統200萬職工是靠鐵路系統在其他方面的盈利來養活。」

3、春運期間會不會漲價?

「春運期間高鐵不漲價。」 王夢恕解釋說,高鐵票價是全網定價,春運漲價會牽涉到各路段的鐵路局,「每個局都是單獨覈算,春節漲價不好操作。」

4、「空跑」線路會不會停運?

「不會停,一個乘客都沒有的線路都不會停。」 「我們的政策是『先建設後發展』、『以建設帶發展』。」

5、未來中國高鐵怎麼建?

「接下來我們將在中國『南大門』和『東大門』修建重要線路」。

王夢恕的一位學生說:「他最大的願望是中國高鐵建設事業路網布得更密,使大家交通更便捷,中國幾大海峽隧道:臺灣海峽、瓊州海峽、渤海灣海峽,希望能挖通。」

9月20日,王夢恕因為腦溢血去世。

草原歌手布仁巴雅爾

(2018年9月19日病逝,終年58歲)

「吉祥三寶」歌曲的作者和原唱之一的「爸爸」,地道的草原歌者。

他出生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1978年出道。1990年前的布仁巴雅爾,還從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能去北京,從事一個叫「唱歌」的職業。因為唱歌在他的生活中,就和喫飯、喝水一樣平常。

他的歌聲中飽含對故鄉草原的感情,那是融化在骨子裡的。聽他的歌,彷彿是跟著他從阿爾泰高山牧場,到一望無際的戈壁,再到天山腳下的一場旅行。

代表作有《天邊》、《呼倫貝爾大草原》、《吉祥三寶》、《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如今布仁巴雅爾老師回歸了騰格里的懷抱。我想在他不長的年月裏,直至最後一刻,心中依舊眷戀著這片世世代代守護著的草原吧。

評書演員單田芳

(2018年9月11日去世,享年84歲)

60後、70後、80後,恐怕沒人沒聽過單田芳的評書。一人一桌一摺扇,俯首說書六十年。

單田芳一口沙啞的嗓音,辨識度極高。就是這個聲音,陪伴了幾乎每個70、80後的童年。當年人們守在收音機旁等著聽單田芳的評書,和今天人們追劇是一個心情。

而如今,評書已經被邊緣化。

「預知後事如何」,再也沒有下回分解了……

小提琴家盛中國

(2018年9月7日病逝,享年77歲)

估計很多人是頭一次聽說他的名字,因為聽小提琴的人不多。他是最早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他演奏的版本非常出名。

《梁祝》是筆者學生時代最喜歡聽的曲子,但是個人更喜歡呂思清的版本。

盛中國的父親盛雪是小提琴教授,母親朱冰從事聲樂,他們有十一個孩子,其中十個以音樂為專業,有九人拉小提琴,盛中國是長子。

9月7日因心臟病在北京去世。

相聲名家常寶華

(2018年9月7日去世,享年88歲)

常家是相聲世家,出現了許多知名的相聲演員。他是開心麻花裏的常遠的爺爺,是常貴田的四叔。

常寶華9歲便登臺演出,21歲時拜馬三立為師,一生從事相聲事業。徒弟有牛羣,趙福玉等。

1976年,常寶華和侄子常貴田的相聲《帽子工廠》曾轟動一時。

常先生曾說:「我不喜歡相聲,到現在也有厭惡的一面。相聲與耍貧嘴不能劃等號,相聲與出洋相無緣,不要把相聲演員變得那麼醜陋。

葬禮上,常遠捧著爺爺的遺像

作曲家蘇越

(2018年8月22日去世,享年63歲)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東南風還是西北風,都是我的歌」,這首老歌,80後和70後幾乎是人盡皆知。而這首名曲的作者,正是大名鼎鼎的作曲家蘇越。

他的代表作有《血染的風采》、《黃土高坡》、《熱血頌》,以及眾多影視劇配樂,捧紅黃格選、謝東、朱樺、白雪、戴嬈等歌星。

8月22日因膽囊癌辭世。

他的妻子安雯(87版《紅樓夢》中晴雯的飾演者)發布微博:今生至此緣了,愛過無悔無求。永別了,蘇越,帶著我對你的愛好好地走吧……

聯合國前祕書長安南

(2018年8月18日病逝,享年80歲)

安南在1997年至2006年任聯合國第七任祕書長。

在歷任祕書長中,他是唯一一個從聯合國系統最低級別的P1職位一直晉陞到最高職位的人。在他漫長的職業生涯裏,幾乎只供職於聯合國,而從未在其它任何政府和代表團工作。這是與眾不同的。

安南是迦納人,出身於部落酋長家庭,從小在物質無憂的環境下長大。

16歲時就讀於迦納最好的學校「曼特西皮姆」,後來進入迦納庫馬西理工大學,並在兩年後到美國留學。24歲進入聯合國工作。

1998年初,伊拉克武器覈查危機驟然升級,美英兩國大兵壓境,戰爭一觸即發。安南力排眾議,毅然飛到巴格達,與薩達姆達成了協議,把戰爭向後推遲了5年。

人們盛讚安南,並不是因為他的能力高超,能阻止流血衝突。而是因為他努力踐行一個國際公務員的使命與職責——不受任何國家的操控,不聽從任何勢力的指使,只忠於聯合國和《憲章》。

安南2001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十七年後病逝。

《櫻桃小丸子》作者櫻桃子

(2018年8月15日病逝,終年53歲)

櫻桃子出生於日本靜岡縣清水市,大學在讀期間作為漫畫家出道。

從70後到90後,小丸子是我們共同的記憶。在整整三代人的童年裡,這個滿身缺點的小女孩從不曾褪色,從不曾老去。

有人說,「喜歡小丸子的人從8歲排到了28。」 而如今,當年8歲的小女孩已進入職場,當年18歲的姑娘已經步入中年。 當生活的壓力接踵而來的時候,我們都想退回到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回到櫻桃小丸子的故事裡。

櫻桃小丸子的原型,其實就是作者自己

她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豪華的房子,沒有漂亮的裙子,甚至沒有一個牀。

她上著普通的小學,交著普通的朋友,就這樣普通地長大。

她的生活似乎太過平凡。然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平凡,才照見了我們自己。

8月15日晚8時29分,櫻桃子因乳腺癌離世。讓《櫻桃小丸子》成了繼藤子·F·不二雄的《哆啦A夢》、多田薰的《惡作劇之吻》、德田肇的《四驅小子》之後,又一部在未完結狀態下作者離開人世的漫畫作品。

我們再也看不到由她本人所繪的《櫻桃小丸子》大結局的那一天,再也無從知曉小丸子到底會嫁給花輪還是大野了。

作家李敖

(2018年3月18日去世,享年83歲)

「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李敖是因為罵而出了名的。

李敖狂傲,他可以狂到大罵執政黨領袖;

李敖謙卑,在昔日恩師面前單膝跪地,為老師穿鞋。

喜歡他的人說他是真性情,不喜歡的人說他是瞎胡鬧。

他罵蔣介石,罵李登輝,罵民進黨是一羣爬樹的猴子。他罵了一輩子,抗爭了一輩子,但是隱約之中,他的晚年似乎有些孤獨。因為他罵過的人或是死了,或是退隱了,他的銳氣也消減了很多。

去年3月,李敖發微博說得了腦幹惡性腫瘤。

一年之後,在臺北榮民總醫院病逝。

李敖一去,臺灣便少了一個鬥士。雖然很多人不能全部贊成他的觀點,但是都承認那是些很有力量的話,現在敢這樣說話人的越來越少了。

斯蒂芬·霍金

(2018年3月14日去世,終年76歲)

「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把宇宙給弄明白:它為何如此,為何存在。」

3月14日,是物理大神愛因斯坦來到這個世界的日子。巧合的是,同樣的大神級人物霍金,在這一天離開了這個世界。

霍金的一大成就是證明瞭奇點定理,即:時間和空間都是彎曲的,二者最終交匯於一點,時空在此結束

另外,他還發現黑洞並不是十分黑。以前,科學界普遍認為黑洞的引力極大,大到一切物質都被吸進去,連光也無法逃脫,所以看起來漆黑一片。但是霍金髮現,黑洞仍然會有少量的粒子向外射出,這就是「霍金輻射」。

霍金並未獲得諾獎,因為他的理論尚未經過嚴格的實證。

大部分人聽說霍金的名字,是緣於他的科普書。

他寫過《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等科普書(其中《大設計》內容與前兩本90%重複)。雖然他竭力避免在書中出現數學公式,但是普通人仍然難以讀懂。因為專有名詞太多了,而每個名詞又完全可以寫成一部小書。儘管如此,曾經有許多的少年,就這樣看著他的書,在將來的選擇中進入了物理學聖殿。

另外,他還經常對人類發出驚人的警告,比如:

  • 不要試圖和外星人接近,那會造成大災難;
  • 人工智慧的發展會比人類進化的速度更快,可能會導致人類滅亡;
  • 基因編輯可能會導致出現「超人」取代人類。

霍金出生在一個英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一名醫生,熱愛科學研究,經常帶小霍金去實驗室玩耍。

學生時代的霍金,被認為是一個「傻瓜」。因為他總是笨手笨腳,字寫得一塌糊塗,作業更是亂七八糟。

但是,有一位老師卻認為霍金非常聰明,還給他取了一個了不起的外號,叫「愛因斯坦」。這位老師可能自己也沒有想到,真的會一語中的。

進入大學之後,霍金的智商開始爆發。他覺得課堂上教學的內容有些過於簡單了,以至於有很多空閑來看科幻小說。

他的教授伯曼曾說,大學物理課程對霍金來說,根本不算一回事。

1962年,他進入劍橋大學念博士。正是在劍橋期間,他患上了罕見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那年,他僅21歲。

霍金開始消沉,有時甚至會借酒澆愁,覺得自己的人生就是一部悲劇。

但最終他還是回到了學校中。他想,既然只剩下這麼短的時間,與其默默地死去,不如留下一些有意義的東西。

他的所有成就,正是在患病之後獲得的。

在失去語言能力之後,他只能利用眼球的上下左右移動發出指令,通過電腦語言合成器,發出獨具特色的「電腦聲」。後來因為臉部肌肉惡性萎縮,他衰弱到每分鐘只能講出一個英語單詞。

2009年6月28日,霍金為時空旅行者舉辦了一場聚會,但是除了他自己,並沒有其他人出席。

(當然,也可能是我們看不見(=﹏=)b)

如今,霍金走了,去了別的時空參加聚會。

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模樣,就是一個人歪著腦袋,縮在那個高科技輪椅之中。

作曲家姚明

(2018年1月21日逝世,享年69歲)

有些歌曲,將京劇和曲藝元素融入進去,被稱為「戲歌」。《唱臉譜》、《故鄉是北京》、《前門情思大碗茶》就是這種「戲歌」的代表。這些歌曲,正是姚明所作。

《西遊記》續集中的插曲《真假美猴王》和《就這樣走》,以及主題曲《通天大道寬又闊》,也都是姚明的作品。

宇航員約翰·揚(John Watts Young)

(2018年1月5日逝世,享年87歲)

這是一位傳奇性的宇航員,在先後6次太空飛行中,約翰·揚在太空實驗軌道上度過了835小時。他還是唯一一位操縱過四種不同類型航天飛船的宇航員,被稱為「宇航員中的宇航員」。

約翰·揚曾在1972年4月21日執行阿波羅16號任務時登月,是第九個踏上月球的人。他們駕駛登月艙在月球表面的笛卡爾高地著陸,行駛了26公里,採集了90千克月球岩石土壤。

有一次他未經批准,就偷偷把一塊醃牛肉三明治帶上太空船,作為禮物送給另一名宇航員。此舉遭到NASA的批評,也成為美國出名的「另類」宇航員。

1月5日,因肺炎併發症在休斯敦住所中去世。


今年真的是告別之年,諸多大神離我們而去。

金庸去世,我們失去了江湖。霍金去世,我們失去了宇宙。海倫伯格去世,我們的童年塌了一塊。

但是轉過頭來,世界又曾在乎誰呢。

(鍾天,2018年12月23日,始發於公號《功夫趨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