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到小店的朋友表示左腳足弓內側已經疼痛三週以上,走路也會一拐一拐,經過瞭解,這位朋友曾經發生車禍,並撞擊到左邊的臀部,時間久了也沒有處理。

 

過去我們曾經提過,骨盆是承上啟下,把上身的力量均勻的分配到下肢,因此骨盆是否能維持在中立的位置,影響著我們上身與下身的力量分配,這位朋友很明顯的曾經有過外力的撞擊,因此骨盆的位置應該也有所偏離。

 

經過我們的檢查,這位朋友左側的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以及股四頭肌、髂徑束都是拉緊的,當大腿肌肉都如此緊繃的狀態下,自然小腿的肌肉也會跟著緊張,小腿的肌肉緊張了也會連帶影響足跟的受力位置,造成足底的屈趾肌羣發生粘連。

 

從這位朋友的案例我們又印証到,身體的疼痛絕對不是單一疼痛部位的問題,而是整體的結構有所改變,才導致疼痛部位的產生,如果不處理整體解構,而只處理單位部位,疼痛的問題就難以被緩解。

 

首先我們先腰椎及骨盆的位置調整歸位,再把左腿的肌羣放鬆後,從大腿、小腿到腳踝一路對上,讓左腿回到原來順位,自然足弓的疼痛就能緩解;不過我們還是必需強調,當左腿的順位偏離時,整個身體的架構其實都是跟著改變的,因此我們的調整不只是左腿,而是整個身體結構的重新順位。

 

疼痛點的發生,並不代表是問題的根源,而是其他問題的代償結果。
最後我們也建議這位朋友可以用溫手泡小腿,緩解足底疼痛及軟化僵硬的肌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