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小編來自中國牛蒡之鄉(山東蘭陵),分享一下我所知道的牛蒡種植技術。

牛蒡是菊科牛蒡屬直根系二年生草本植物,也叫東洋參、東洋牛鞭菜,最早從中國傳入日本,日本將之改良成食材,又引入中國。目前在日本、韓國、台灣等地區比較受歡迎,廣東、福建等地的食客喜歡將牛蒡作為煲湯、飲茶的材料。十分受歡迎,而且種植的經濟效益較高,每畝產量輕鬆達到5000斤,價格近年到過3,4元。很多當地種植戶奔赴濟寧汶上、曲阜等地承包土地種植牛蒡(牛蒡耗地力較高,種多了地受不了,一般都換地種植)。

牛蒡根系肉質豐滿,具有芳香的氣味,可以作為食材處理成牛蒡絲,炒菜、做丸子、做餃子餡、煲湯,也可以加工成切片晒乾或烘乾製成茶飲,被成為牛蒡茶。根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通五臟惡氣、久服輕身耐老」,廣東、福建的朋友最喜歡。

種植技術:

栽培的季節,

一般山東栽種牛蒡多選擇秋種,9月下旬到10月下旬陸續可以種植,春季可以在3-5月種植。秋季種植需要覆蓋地膜保溫。

種子處理:

牛蒡種子如果是進口的,價格較貴,最好先將種子在陽光下曬5小時左右,然後以接近50-55℃溫水浸泡20分鐘,之後冷卻到20℃後浸泡6小時,之後用濕布包裹在25℃環境下催芽種子露白就可以播種了。可以採用直播、點播、也可條播。

條播的話,每畝用種子500克均勻播種;

點播的話,行株距可以在30X25厘米,每個穴播4顆種子;

以3-5厘米深的淺溝(或穴深),播種後用細土覆蓋2-3厘米。秋季種植還要搭蓋小型地膜覆蓋,一般7天左右就可以出苗了。

田間管理:

主要是間苗、定苗

在越冬前,2-3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間苗,標準是條播的保持間距8-10厘米,點播的每個穴里留2棵。5片真葉時進行定苗,標準是間距25-30厘米,去除弱苗,畸形苗,保留健康種苗。

中耕除草

及時進行除草,注意培土,防止乾旱,防治地下害蟲。

11月到12月上旬,進行兩次培土促進土壤增溫。

水肥管理

定苗後可以追肥一次,之後澆水;

10月下旬後,7-8天澆水一次;

11月-12月,10-15天澆水一次;

此後到1月不出現乾旱情況不需要澆水;

2月立春後逐步增加澆水次數,保持土壤濕度60%,避免出現土壤乾旱造成主根分叉。

4月後揭去覆蓋設施,採取露地種植,直至收穫。

收穫、分級

一般收穫時,去除地上莖葉,保留15厘米左右,在種植的根系一側挖開土層,避免碰上表皮影響品質,根據相應的長度,一般以40,65厘米為標準分級收購,如果價格不理想,還可以在地內生長儲藏1月左右,看準時機及時銷售。

總的來說,牛蒡作為一個在日韓受歡迎的蔬菜作物,在廣東福建也深厚食客歡迎,種植前景不錯,還要開發更多的烹飪方法和食用方法。

有興趣種植的朋友可以先到這裡參觀、品嘗,觀摩,學習,再判斷是否進行種植,避免盲目投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