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藝術與遊戲,天野喜孝與新川洋司時隔20年再對談

來自專欄愛玩評測菌28 人贊了文章

「藝術的一大特徵就是創新性和獨創性,如果一部作品代表了前所未有的形態,那麼這就是藝術的一種體現。」

作者 熊貓命,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將遊戲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大師

作為首屆功能與遊戲藝術大展的活動環節之一,主辦方邀請到兩位與遊戲圈頗有淵源的插畫家天野喜孝以及新川洋司,在2018年9月9日上午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報告廳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談活動,就插畫藝術、自己的創作經歷、對遊戲行業的看法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其實早在20年前的1998年冬天,當時初出茅廬的新川洋司就和已經是業界大師級別的天野喜孝進行過一次對談,再加上新川洋司還是第一次來中國大陸參加類似現場活動,讓這場對話顯得意義非凡。

雖然現場沒有配備同傳,導致現場翻譯跟嘉賓的講話之間有一定時間間隔,很多幽默的段子、笑話現場觀眾會慢半拍才能反應過來,但整體來看天野喜孝和新川洋司都比較放鬆,特別是天野老師的思維十分活躍,很多讓全場爆笑的橋段都出自他之口,與新川就像兩個老朋友一樣在臺上閑聊,整個活動的氛圍還是非常輕鬆愉快的。

雖說是自由的對談,但主辦方預先設置了幾個話題供嘉賓自由發揮,這篇實錄報道也以這些話題為脈絡進行整理。

第一章 再次相遇

兩位首先就此次中國之行發表了一些感言,天野老師想起了自己多年前為了追尋日本傳統繪畫文化的源頭而第一次來到中國大陸前往敦煌參觀的故事;而新川洋司則是第一次到中國大陸參加活動,而且表示自己本身就是天野老師的死忠粉,所以非常榮幸和開心。

回望20年前的那場對談,當時是由入行時間並不長的新川洋司發出邀請,結果得到了已經功成名就的天野老師的積極響應,他至今對此感到由衷的感謝。

而在天野老師眼中,新川洋司這20年來其實並沒有什麼改變,儘管在遊戲圈的名氣已不可同日而語,但始終保持著當年那種對遊戲的熱情與認真,這一點十分難得。

接著主持人問新川老師和當年那次談話對他的人生有沒有產生什麼影響,新川打趣地回答道:「老師其實也一直沒有變,一直都這麼帥。每當在工作上遇到瓶頸的時候,只要翻開雜誌看到天野老師的相關文章或是作品,就會產生一種自己也必須要加油的想法。」

沒想到天野老師聽了之後反問道:「真的嗎?嗯,可能吧。」引起全場大笑,在對話過程中第一次展現出機智和幽默的一面。

天野喜孝(右)與現場翻譯

接著兩人介紹到彼此都有隨身攜帶速寫本進行塗鴉的習慣,以便記錄一些與工作無關的靈感或是創意,但二人的不同之處在於,天野先生的速寫本上除了塗鴉以外往往還會配以一定的說明文字,對此他解釋道:「畫作其實是某種世界觀、場景的體現,因此配以一定的文字進行補充是非常必要的。」

這件事引出二位就「文字與畫面之間的關係」這個話題的一番談論,新川介紹道義大利知名汽車設計師馬塞羅·甘迪尼(編註:代表作蘭博基尼Countach,第一代寶馬5系等等)曾在一篇採訪中提到,他在設計一款汽車時不是直接作畫,而是先用文字將車輛的外觀描述出來,他認為如果無法用文字描述的東西最終也是無法變成畫面的。

這讓天野老師想起了他早年為各種小說繪製封面的經歷,同樣也是先有文字,之後再根據這些描述創造畫面,並以一部科幻小說為例具體說明瞭在將文字轉換成畫面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比如故事中的人類因為機械文明的盛行而變得十分脆弱,如果是文字的話可以用很多具體的描述來闡釋,比如從10米高的地方掉下來就會摔死等等,但要在插畫中包含如此複雜的信息就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第二章 藝術的暢想

對談的地點畢竟是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而且也是功能遊戲大展的環節之一,所以二位難免會被問到與藝術、遊戲有關的話題,這也是整場對談的第二個環節。

新川洋司(左)與現場翻譯

主持人的第一個問題是「二位認為什麼是藝術」,此時天野老師又表現出老頑童的特質,回答道「只要被美術館展出的東西就是藝術,不管馬桶也好什麼也好。」同樣引得全場大笑回應。

而新川老師則借這個話題回想起自己當年在京都精華大學(編註:同樣是一所美術學校)求學時的經歷。有一次老師佈置的明明是畫校園風景的作業,而且學校地處京都,羣山環繞,自然景觀十分吸引人。但新川洋司卻出人意表地跑到停車場畫了一幅汽車素描。

作業交上去老師自然很不滿意,但新川解釋道:「我就是喜歡。」包括現在也一直畫符合自己興趣的東西,他認為藝術就是要不斷創造能讓自己滿意的東西

而談到最中意的藝術家,天野老師首先表示自己對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藝術家十分推崇,包括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等,他們的作品都擁有不受時空限制的強大魅力以及極高的藝術價值,這一點讓他十分欽佩。

但顯然不是所有的藝術形式都有這樣的實力,天野老師舉例稱如果他現在要畫一個三四百年前的人物,要弄清楚他的服裝細節就非常麻煩,不僅史料很難查,而且就算查到了也不知道對不對,畢竟短短几年間流行服裝就可能發生很明顯的變化,但這樣的時間維度放到史料裏完全體現不出來。

現場的整個氣氛還是比較輕鬆的

從這個話題入手,新川洋司緊接著詢問天野老師在遊戲人物、舞臺劇的服裝設計方面有沒有一些心得體會。對方回答:「我比較傾向於不去看任何的資料或是別人的作品,而是從自己的日常生活裏汲取素材以及靈感,體現比較自我的一種幻想色彩,一旦看了之後難免對自己的設計產生一些影響。」

而新川洋司在為遊戲人物設計服裝時有一種特殊的做法,就是以真實的環境為前提來考慮這件服裝是否合理,角色的活動是否便利,有時甚至還會用各種材料真正把這些服裝做出來進行觀察和測試,體現了他和他的團隊在服裝設計這件事上的認真態度。

「二位如何看待藝術與遊戲的融合」可能是整場論壇最受關注的一個問題,天野老師首先作答道:「大概2002年的時候我在紐約舉辦畫展,當時把創作的一些遊戲角色原畫還有動畫片設定也放了進去。就像剛才提到的那樣,我認為只要進了美術館、畫廊的作品就可以稱作藝術品,所以這就是我認為的遊戲與藝術相互融合的一種形態。但需要強調的是,遊戲跟藝術的設計是完全不同的領域,大家在理解時不要將它們混為一談。另外藝術的一大特徵就是創新性和獨創性,如果一部作品代表了前所未有的形態,那麼這就是藝術的一種體現。當然遊戲跟藝術的結合將來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

第三章 碰撞

本來在這一環節主辦方的議題是「兩位老師如何看待傳統手繪跟當下流行的電腦繪畫技術,以及兩位更擅長使用哪種技術來進行創作」。

沒想到其實兩位大師都更習慣於用傳統的手繪方式進行創作,包括在遊戲公司任職的新川洋司至今仍然喜歡以實物為基礎來將想法具象化,有時甚至會用粘土來搭建模型。

「像PS、Zbrush這樣的工具當然也會用,但那畢竟只是工具。」新川洋司補充道,「不過做成CG的話確實有助於提升整部作品的完成度。」

這時天野老師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認為CG說不定更適合那些比較本身不太擅長畫畫的人使用,他們的畫技與各種電腦軟體結合,說不定能夠衍生出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

接著新川洋司把話題引到「天野老師最喜歡什麼樣的繪畫工具」這個問題上,老師的回答十分幽默:「最喜歡的還是鉛筆,和一些比較便宜的紙,紙太貴的話畫起來心裡會有壓力。」再次引起全場大笑。

新川老師對此表示認同,並展開談到在繪畫過程中這種對心理狀態的微妙調節也是非常重要的,並詢問天野老師在什麼地方、哪種狀態下最容易進行創作,對方十分幽默地回答道:「只要跟工作沒關係就行。」現場的反應可想而知。

天野老師進一步舉例說他躺在家裡的沙發上看電視的時候是最輕鬆愜意的,這時一般都會在身邊準備一些紙筆,可能看到哪位主播比較有意思,就隨手拿起來畫上兩筆,雖然這些畫肯定不是什麼大作,但對老師自己來說是最放鬆的創作狀態,他也十分享受這個過程。

而在繪畫藝術的探索方面,功成名就的天野老師也一直沒有停步。他在會上分享了最近嘗試了一種全新繪畫材料「灰泥(漆喰)」,也叫巴黎灰泥、熟石膏,原本是一種建築材料,但最近被一些畫家挖掘出來用作繪畫材料。

它的質地跟油畫用的顏料有些類似,但是幹了之後不會反光,所以呈現出一種全新的感覺。另外這種材料是無法用筆來進行創作的,所以繪製的時候只能用手一點一點抹到畫板上去。天野老師表示這個創作過程本身不僅很有趣,而且還讓他聯想到當年在敦煌看到的美麗壁畫,因為從這些壁畫的規模、色彩、保存完好度來看,說不定當年也用了類似的材料跟技法。

靈感枯竭是像天野喜孝和新川洋司這樣的創作者難免會遇到的尷尬,當主持人拋出這個問題之後,天野老師先是開了句玩笑「想不出來就睡覺唄(笑)」,接著還是認真回答了主持人的疑問。

「從我自己以往的經歷來看基本上沒遇到過十分苦惱的情況,一般很快就能想到點子。當然平常也少不了有意識地充實自己的體驗,我自己首先想到的是旅遊,比如到巴黎去、到北京來等等,接觸一些新鮮事物,只要離開東京就能遇到很多這樣的東西。雖說現在網路資訊發達,有時也可以通過網路看到一些海外的情況,但實際上還是有大量的信息是通過這種形式無法接受的,我還是比較推薦到實地去進行體驗。」

第四章 進化·個性

最後這部分主要展示了兩位老師這些年來的一些作品及其背後的創作故事,比較遺憾的是由於新川洋司已經從科樂美離職,之前很多知名作品的版權不在自己手裡,所以展示的全都是為新公司小島Production繪製的LOGO草稿等作品。

第一幅是天野老師在龍之子動畫公司工作期間的作品《再造人卡辛》的兩位主人公,左邊的女主上月露娜完全由天野老師創作。這部於1973年首次放映的動畫片一出現也勾起了新川老師的久遠回憶。

接著是小編個人非常喜歡的《吸血鬼獵人D》的一副水墨風設定圖,主人公D獨自一人站在廢墟中。天野老師介紹道他個人非常喜歡中國的水墨國畫,有一段時間專門學習了相關技法並將其引入到自己的畫作中,所以這幅畫既有中國國畫的味道,同時又體現了《吸血鬼獵人D》的未來世界觀設定,呈現出比較獨特的觀感。

這是天野老師受美國一家遊戲雜誌的委託創作的,黃色部分其實是金箔,原畫的效果十分華麗,右邊是沒事畫著玩的(笑)。

這是以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為原型創作的一幅作品,收錄在天野老師的早期個人畫冊中。當時出版方完全任由老師個人自由發揮,沒有任何的限制與要求,在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之後,他最終選擇了「飛天」題材,並且確定自己要創作出一種不同於歐美式的,帶東洋文化特徵的幻想風插畫技法,所以這件作品對老師來說非常重要。

「Candy Girl」系列是天野喜孝最近幾年最為熱心的一個創作系列,總共包含108位有著明顯日式流行藝術、插畫藝術特徵的青春期少女,用以表達他對流行文化以及插畫藝術的獨特理解與體悟。其中右邊這幅畫的原稿其實是一塊鋁板,用摩托車常用的那種閃亮噴漆做底,實際效果比單看圖片要立體跟華麗得多。

這也是「Candy Girl」的原畫之一,原畫的尺寸達到兩、三米寬,主要用於表現全部108位Candy Girl以及她們原本生活的世界。

從原型來講主要還是以東京的各種事物作為素材,不過雖然畫面裏有很多女孩,但在創作過程中並沒有參考任何的模特,只有15、6歲的青春期女孩這個大體概念。之所以選擇這個年齡段,天野老師認為這個階段的年輕人剛好處於一種對世界的認識在不斷變化的時期,呈現出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接下來是新川洋司的部分。對於關注小島秀夫及其新作《死亡擱淺》的玩家來說,這個形象相信已經十分熟悉了,這雖然是《死亡擱淺》的角色印象圖,但實際上現在也幾乎成了小島Production的標誌之一。

接下來是一些設定過程的解釋。新川老師解釋說從創作理念來將是希望將電子化的概念與宇航員這個身份相結合,同時又在細節部分加入了一些類似中世紀騎士的形象元素,最終創造出一種十分獨特的觀感。

畢竟從零開始創造一個全新事物還是比較困難,像這樣把新的理念與既有的元素結合在一起是比較普遍的做法。第二張圖上的橙色部分是一種「計算設備」。

這是小島Production的LOGO原稿,與純粹的設定圖相比多了一些細節,當初公佈的時候引起了比較強烈的反響。

最後是異常歡樂的拍照留念環節,兩位大師都換了很多姿勢供現場媒體和同學拍照,看得出來心情都非常不錯。

在當天下午的另一場發布活動上,天野喜孝正式宣佈了將於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在北京築中美術館舉行作品巡展的消息,展出作品超過600幅,包括「最終幻想」系列、《吸血鬼獵人D》、「Candy Girl」等主題的代表作品。

關注知乎專欄 愛玩評測菌 ,閱讀更多精彩的原創內容(づ ̄ 3 ̄)づ

您還可以繼續閱讀↓

網易愛玩:《暗影:覺醒》:思路清奇的異類「刷刷刷」遊戲?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