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張邦昌是死得冤,而且名聲也被搞得很臭。

小時候買有一套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小人書《說岳全傳》,在書里的人物群像里,張邦昌是和劉豫、秦檜、万俟卨等奸人歸類在一起的。

在我幼小的心靈里,張邦昌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

但是,後來了解到了張邦昌所處的處境以及他的所作所為,我對他的看法改觀了。

話說,女真人平遼滅宋,一下子就擁有了廣袤無垠的領土,但他們人口有限,要對這些領土進行全面管理,實在力不從心。

所以,他們必須選出一個代理人,替自己管理中原大地。

選來選去,就選到了張邦昌。

必須澄清一點,張邦昌不是女真人,也不是女真人的親戚,不是漢奸,也沒有投降女真人。

女真人為什麼會選中他呢?

主要是脾氣好,是個好老人。

當然,張邦昌原來還是北宋的大官——他官居太宰兼門下侍郎,為國家首席大臣。

張邦昌脾氣好,好在哪兒呢?.

他是進士出身,憑著天生好脾氣,誰也不得罪,誰也處得來,深受大家喜歡,因此官運亨通,先後擔任過大司成、知州、禮部侍郎、尚書右左丞、中書侍郎等職。

張邦昌對朋友客氣,對敵人也客氣。

金軍入侵,他主張和氣生財,力主和議。

完顏宗望大軍兵臨汴京城下時,陪同康王趙構(即後來的宋高宗)出使金營議和的,就是張邦昌。

後來割讓中山等三鎮的合同,也是張邦昌代為簽訂。

所以,「投降派」的帽子張邦昌是戴定了。

完顏宗望卻也因此對張邦昌產生了好印象,當撤軍北返,一口指定要由張邦昌來當傀儡國的皇帝。

張邦昌嚇得屎尿齊出,哭叫說:「趙氏無罪,遽蒙廢滅,這是邦昌所不忍聞,如強要立邦昌,邦昌唯有一死。」哭著喊著要上吊自盡。

完顏宗望於是騙他說:「大金皇帝早有詔令,立宋太子為新帝,以你為相,請你善妥輔佐,不要毀敗宋金兩國的結盟,請趕緊入城。」

等張邦昌入了尚書省,受了金人威嚇的百官父老全都跪了下,為首的王時雍、徐秉哲、呂好問等人對張邦昌說:「大金準備冊立你為新帝,三日不立,將夷平宗廟,殺盡生靈。」

張邦昌一聽,如遭電擊,再次覓死覓活。

但父老百姓都哭求他「即權宜之計,救取一城老小」。

張邦昌相當清醒,知道自己一旦答應,絕對會死得很難看,他對王時雍等人說:「諸公怕死,把僭號的大罪推給了邦昌,就算能脫責而歸,焉可免禍?他日只有一死而已。」

就是秉承「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割肉飼眾精神,張邦昌勉為其難地應承起來。

但是,張邦昌稱帝,只是在金人面前做做樣子。金人一走,他就對眾人說:「本為生靈,非敢竊位。」要求大家不許行跪拜禮。 

王時雍人等不管,率百官「遽拜」。張邦昌轉身向東,「東面拱立」,以示自己不配、不敢、也不能做這個所謂的「皇帝」。

張邦昌對自己簽發的命令不稱「詔書」,而是稱「手書」;

接見百官不稱「朕」,而是稱「予」;

百官稱他「陛下」,他也總是義正辭嚴地「斥之」。非常嚴格把自己和「皇帝」的身份區分開來。

金兵北返後,張邦昌到民間尋訪到當年被宋哲宗廢掉元祐皇后孟氏,隆重地迎入延福宮,由她垂簾聽政,自己退位。

當時,王時雍曾提醒說:「騎虎者勢不得下,你可得想清楚了,他日噬臍,悔之晚矣。」

張邦昌不理,不但讓孟氏垂簾聽政,還派人把刻有篆文「大宋受命之寶」的玉璽送到應天府,交給趙構,一再辯白自己僭位實是迫不得已。

老實說,金人所成立的傀儡政權「大楚」,前後存活時間不過三十三天而已。

趙構是原諒了曾和自己有過患難之交的張邦昌的,他詔張邦昌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後又升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加封同安郡王。

但是,一年前被宋欽宗從汴京趕到揚州賦閑的李綱得趙構重用後,強烈要求處死張邦昌。

李綱說:「張邦昌篡逆已成不爭的事實,如果仍留他在朝廷,百姓將認為朝廷有兩位天子,臣不願與賊臣同居。如果一定要用張邦昌,我寧願罷職!」

趙構耳根子軟,從了他,曆數張邦昌罪狀,將之貶為昭化軍節度副使,安置在潭州,不久,又從潭州流放到長沙,遣人送詔書到長沙賜其自盡。

殺張邦昌,用李綱的話來說,那是「張邦昌篡逆已成不爭的事實」,但是比較一下清朝那位被日本人扶植起來的傀儡皇帝的最後歸宿,就知趙構對張邦昌太過了。


宋朝是一個很奇怪的朝代,你說他不是朝代吧,但是它的疆域遠遠大於五代十國中那些只能控制一兩個省份割據政權了;但是要說他是朝代,歷史上還沒有這種沒有收回燕雲十六州而且還被北方,西方的游牧民族打的狼狽不堪。公元1125年,北宋在聯合金國滅亡大遼後,最終被金人滅掉,不但開封被破,連皇帝宋欽宗,宋徽宗都成了人家的俘虜。

北宋滅亡後,黃河以南的宋朝軍隊並沒有放棄,在宗澤等將領的擁戴下,康王趙構登基,是為南宋高宗,經過數年苦戰,金人始終不能突破南宋防線,而且金人自己的統治能力也不足以對付中原漢化千年的土地,不得已,金人只好立原北宋高官張邦昌為傀儡皇帝,在北宋故地建立「偽楚」帝國。

話說張邦昌稱帝,其實也是不得為之

話說金人進駐開封后,屢次要求他稱帝。投降金人的北宋高官也勸張邦昌黃袍加身,但張邦昌以絕食回絕,並痛罵王時雍等:「諸公怕死,又掇送與邦昌邪?雖暫假而歸,焉可免禍!」不過後來,金人以全城人性命要挾,身為士大夫的張邦昌沒有辦法,這才不得不登上皇位,即便如此,稱帝後張邦昌一切從簡,不稱朕,不發旨,不建後宮,反而利用手中的權力保護中原百姓,也是頗為難得了

後來南宋建立,張邦昌去帝號投誠

一開始,張邦昌的待遇還不錯,高宗封他為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同安郡王,五日一赴都堂參決大事、不久又擢為太傅,位臍三公。但不管怎麼樣,張邦昌也是稱帝的奸臣,不管目的如何,結果是這樣。特別是孟太后對其的恨意,簡直是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加上他進和香惑主,就命令把他殺死。張邦昌最後在湖南長沙被處死。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張邦昌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從《宋史》《金史》《大金國志》等官方文獻來看,張邦昌還是冤枉的。

「張邦昌賣國」之所以能流傳這麼廣,潛夫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①稱帝事實,不管張邦昌是否願意,但稱帝已成為事實;②平息民憤,金人南下,百姓塗炭,南宋當權者必須推出「替罪羊」,不然沒法交代;③主戰派掌權,宋高宗即位後啟用主戰派,這對天然政敵,對主和派代表張邦昌的打壓是必然的。

張邦昌作為進士出身,在宋徽宗、宋欽宗兩朝歷任尚書右丞、左丞、中書侍郎、少宰、太宰兼門下侍郎等職務。由於隸屬主和派,與李綱為首的主戰派在政治上形成尖銳對立。

靖康元年,金人南下,宋徽宗禪位宋欽宗。作為主和派代表張邦昌被派往金營談判,同行的就有康王趙構,二人算是有了患難之交。在金營張邦昌極力周旋,這時主戰派突襲金營。張邦昌絕境反擊,堅稱突襲金營不是朝廷授意,雖然保住性命,但因未見割地憑據,和議並未達成。金人開戰,第二年攻破東京,擄掠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北宋滅亡,是為「靖康之恥」。

北宋滅亡後,金國急需扶持在南朝的代理人。張邦昌再次進入金人的視線,在宋齊愈,王時雍等人支持及金人的「勸進」下,張邦昌成為偽楚皇帝。

其實張邦昌不想做這個皇帝的,作為能在外交及各方利益中周旋的人物,他比誰都清楚這個皇位比任何時候都燙屁股。據《金史》《大金國志》記載,當時張邦昌詐病拒絕登基,百般推脫,甚至以自裁來威脅,但最後金國以屠城相要挾,逼迫張邦昌就範。

張邦昌稱帝後,將辦公地點設在文德殿,而非皇帝的紫辰殿或垂拱殿;將辦公桌椅西向放置,而非皇帝的南向放置。堅決制止朝廷官員行跪拜大禮,與朝廷官員開會議事時自稱為「予」而不是「朕」,公文往來時用「手書」而不是「聖旨」,通過種種表現來表明他和群臣的平級關係。

據說,王時雍身為推舉他稱帝的首席功臣、心腹和死黨。可當王時雍以「陛下」稱呼張邦昌時,被他倆絲毫不留情面地狠狠訓斥了一番。金國大軍挾二帝北返時,張邦昌身服縞素,率領滿朝文武,親自向身陷金軍牢籠的徽、欽二宗遙拜送行,並且傷心欲絕,涕淚俱下,完全是為人臣子的禮儀。

金人北返後,張邦昌立刻大赦天下,獻大宋國璽,還政康王趙構。康王趙構即位後,再次啟用主戰派李綱,主和派張邦昌自然遭到彈劾,趙構將其流放於潭州,不久賜死。

總體來說,張邦昌還是比較冤枉的。他的下場主要是由他的主和心態決定的,對待金人他是主和派,對待趙室他也是主和心態,最後淪為漢奸的罪名,並身死異地。

《宋史》在記載張邦昌的罪名時僅以「詔數邦昌罪」五字,不知何罪;《金史》記載:「康王已即位,罪以隱事殺之」,用隱事二字來形容。


網上常常看到這樣的說法,我們張家人數這麼多,歷史上怎麼就沒有一個當皇帝的呢?

誰說沒有,這不就有一個張邦昌嘛?

只不過呢,這個皇帝是金人扶持的,在當時來說的話是有點名不正言不順,且僅僅當了32天就退位了,嚴格意義上來說,也確實算不得真正的皇帝!

北宋末年的1127年,金軍攻破汴京,將宋徽宗父子俘虜,並押解北去!於是,中原無主,當時宋臣皆希望擁立趙氏為帝,但金人並不想立趙家人繼續當皇帝!

這時候,宋廷中的主和派代表,宰相張邦昌就成為了金人的扶持對象!

張邦昌很明白這個皇帝當不得,但這個時候的形勢,已經由不得他做主了!

《大金國志》載:「次日,金國文字來,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都人震恐。

三日,金使來促勸進,取推戴狀,眾人泣勸再三方從,留守司遂以推戴狀申,欲以初七日行冊命之禮。

邦昌誓自裁,或曰:「相公城外不死,今欲死,塗炭一城邪?」遂止。

張邦昌無奈繼位後,登基不稱朕,平日著裝任是一身縞素,且在諸多方面,仍舊與諸位大臣以平等關係相處!

且在其繼位後,立即派人尋找康王趙構,雖王時雍,徐秉哲,勸告其騎虎難下,還政必無善終。

但是張邦昌還是毅然還政,獻大宋國璽,立康王,請宋哲宗元祐皇后垂簾。

公元1127年4月10日,張邦昌正式宣布退位,仍稱太宰,「偽楚」政權至此宣告滅亡!

事實證明,王時雍,徐秉哲的勸告是正確的,趙構繼位後,於7月賜死張邦昌於長沙!

或許,正如張邦昌手書中所言:「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權宜一時以紓國難也,敢有他乎?」

趙構賜死張邦昌是必然的,說張邦昌冤不冤,個人覺得確實有點冤,誰都知道那皇帝做不得,張更是明白,但是沒辦法啊!

張邦昌並不是怕死才當這個皇帝的,要是怕死,他當初就不會還政趙家了!大家覺得呢?


喜歡的朋友請點贊評論哦,期待您的關注與支持,十分感謝!


靖康二年三月一日,邦昌入居尚書省聽令,百官班迎南薰門……金帥令勸進於尚書省,邦昌卧病不食者四日……次日,金國文字來,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都人震恐。三日,金使來促勸進,取推戴狀,眾人泣勸再三方從,留守司遂以推戴狀申,欲以初七日行冊命之禮。邦昌誓自裁,或曰:「相公城外不死,今欲死,塗炭一城邪?」遂止。

以上內容引自《大金國志·楚國張邦昌錄》,《宋史》中對於張邦昌被金國立為傀儡皇帝的記錄與其大致類似,但是更為簡短。很明顯,張邦昌是真的被逼著「黃袍加身」的,他本來根本沒有當皇帝的膽量,甚至為了拒絕稱帝而絕食四日以明志,但是北宋已經滅亡了啊,當時沒有被俘虜北上的百官都在金國的刀俎之上,為了保命他們就必須聽從金國人的意思——找一個傀儡皇帝出來。

而尚書員外郎宋齊愈透露了金國人想立張邦昌的意圖之後,北宋那些遺老遺少直接去張邦昌府上堵門去,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張邦昌稱帝以滿足金國的要求,如此一來他們的生命安全才有保障啊。張邦昌的拒絕讓金國人也怒了,他們聲稱張再不即位,就要屠城了,此時張邦昌則準備自殺——他就是個膽小的人啊,擔不起這種千古罵名!而遺老遺少們又不願意了——你死得到輕鬆,但是你一死,我們全城百姓都要跟著你死,你有什麼資格讓我們陪葬?

就這樣,張邦昌被逼成楚國皇帝了。

但是他做皇帝的這一個月時間內,從來都沒自稱過「朕」,從來沒有頒布過「聖旨」,甚至從來都沒有接受過百官的跪拜,如果有人為了巴結他而向他下跪,他馬上給人家回禮。同時還把宋哲宗的廢皇后(即元祐皇后孟氏)找出來垂簾聽政,當皇太后供著。而金軍撤走之後,他馬上就大赦天下,並且還政給康王趙構,他並非不知道歸順趙構的下場——王時雍和徐秉哲也警告過他,當大楚的皇帝尚有一線活命的機會,而還政給康王趙構,則只有死路一條!但是張邦昌依然寫信給趙構說自己稱帝是不得已的情況下採取的權宜之計,隨後歸順趙構。

再後來,張邦昌就被趙構抓了個把柄賜死了,你說他冤不冤?


冤枉,被迫上位、主動交權,不上位金人以屠城威脅,東京百姓也強烈要求「大楚皇帝」儘快登基,他上位跟2年前趙桓上位一樣,都是憋屈的要死要活才被迫當的皇上,40多天的皇帝當的誠惶誠恐,不敢以皇帝自居,一門心思要把皇權還給趙氏,結果還是被賜死,其冤可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