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貓叔說歷史,我來說幾句。

關於金兵南下為什麼要立張邦昌,我覺得要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去考慮,鄙人才疏,但也願意分享一些自己想法。

第一點,從戰局來說一說。金人在擊潰遼國之後,調轉槍頭,火速南下向宋朝發難的。事實上金的高層並沒有想到宋朝會如此不堪一擊,金人很快佔領了汴京,並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對於這個戰果,金人有點手足無措,高層沒有達成共識。所以說,金人對汴京一帶的統治根本就缺乏心理準備,所以,扶植一個政權作為過度應該是最好的辦法了。

第二點,從漢人的抵抗說起。北宋朝廷被破壞後,整個北方陷入了恐慌,但各地還是湧現出了很多的義軍的,尤其是黃河流域和淮河流域一帶,義軍遍地。對於這樣一種局面,金人直接實行統治,恐怕是個大難題。金人的高層也不笨,他們也想過這類問題,金人對於漢人來說,畢竟是異族,這很難平復漢人的抵抗心理。如果立一個漢人朝廷,又能一定程度上平復反抗,又能掌控這個地區,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點,從統治成本上來說說。金人的主要活動區域還是東北地區,他們的大後方也是東北地區,所以,東北才是他們的重中之重。比如,金滅遼之後,並沒有對遼原先的大草原進行佔領,擄掠之後就撤走了,這也給後來的蒙古崛起埋下了伏筆,此為後話。其實,金人出身女真,並不是游牧民族,而是漁獵民族,所以,他們呆在東北就能理解了。熟悉地理的人都明白,東北到開封是有多麼遙遠,如果貿然對開封一帶實施統治,要不要留下軍隊?軍隊的給養怎麼辦?四處都是反對力量,很難實現補給。反觀扶植傀儡就是一本萬利了,金人不用留守軍隊,只需要收保護費就可以了,簡單實用。

第四點,從環境因素方面說說。金人出自東北森林苦寒之地,他們對當地的氣候早已經適應了,留在開封一帶,經常受到疾病的困擾,這個史書有提及,說是南方「濕熱」,這個南方說的就是開封一帶。所以,還沒有被漢化的金人是不願意居住在汴京開封一帶的。這個姑且也算是一個原因吧。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想法,不妥之處,還請多多包涵。如有補充或者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但謝絕語言攻擊。


金人撫持張邦昌主要原因有四點。

第一,因為張邦昌有一定威信,便於統治,同時借張邦昌之手搜集大量錢財,一舉兩得。

第二,金人是草原居民,以游牧為生,對漢人地區完全不適應。

第三,金人除了漢人為敵外,和西遼,後來的蒙古各部也有矛盾。為了國家安全必須及時回防。

第四,說實活,金人目的僅僅只是搶奪財物,沒有更大的野心,也沒有想到北宋如此不堪一擊,僅僅只是錢財,通過張邦昌是最好的方式。

總之,強盜只是搶東西,沒有留下來的打算,找個代理人是最佳途徑。


在古代很多東西講究個名,正所謂舉大事名正言順則成其半矣,名不正言不順多毀矣!這種套路對於越是上層的人越深受喜愛,他們通過一個「名」能瞬間幫很多眼界達不到的那麼高的普通人達成一個共識。這應該是金人最為考慮的首要因素!不過具體操作中可能還會牽扯到其他各種各樣的因素,比如這個人的本性,對敵我雙方的策略,學識眼界等,這些其實都是次要的因素,因為這些缺陷或弊端是可以通過很多其他手段加以調控和改善的。所以我認為這應該就是這個事件的本質所在。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理解,歷史上這樣的問題比比皆是,最有名的就是曹操。為什麼呢,政治原因比較大。人文因素也多。用張讓漢人心理比較好接收。傀儡而已,用誰無所謂。就比如後來溥儀二次登帝一樣。不過是政治家統治社會的一個政治工具而已。


金人攻佔汴京,俘虜徽、欽二帝後,當時的主要目的是歲貢錢財,所以他們需要立一個漢人君主幫他們籌措歲貢。雖然張邦昌為帝,但所有的國家利益都在金人手裡。


因為立個傀儡皇帝漢人能接受 但如果自己的話容易引起反彈


金人怕引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游牧民族,沒有佔地的習慣,以搶略為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