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在當時名氣可以用天下聞名、如雷貫耳去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確實,柳永的詞,不僅妓女吹捧、百官喜歡、宰相知道,連皇帝宋仁宗也讀過好多闕,只是,妓女公開唱,百官暗中讀,宰相偷偷看,皇帝斜眼瞅。

按說,以這天下聞名的聲譽和學富五車的才華找個顯要的官員去推薦推薦,應該是沒問題的,但偏偏是同樣以填詞聞名的宰相晏殊,對這個詞壇新秀不怎麼待見。

柳永年輕時讀書破萬卷,學問滿腹,填得一手好詞。閑暇之時,他喜歡穿行於勾欄酒肆,那些勾欄姐妹被柳詞常常感動得臉頰緋紅、數落珠淚,他們唱柳詞、歌柳詞,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以至於柳永的青詞,比皇帝的諭旨傳播得還快。然而,隨著名氣越來越大,那些自詡為正統文人的士大夫便有了許多閑言碎語,說柳永的詞是靡靡之音,是淫曲,是毒草,上綱上線。

柳永和當時所有的讀書人一樣,想通過科舉,謀求前程,為此,他去拜訪宰相晏殊,因為晏殊既是文壇的領袖,又是皇帝面前的紅人,晏殊如果推薦推薦,科舉之路會更加順利,入朝做官也會更加方便。

於是,柳永拜訪了晏殊。當時,二人有過幾句簡單的對話。

晏殊問柳永:「賢俊作曲子么?」

柳永說:「如您一樣愛好。」

晏殊聽後,鼻子里哼哼說:「我當然作曲子,不過,我不作『針線慵拈伴伊坐』這樣的句子。」

晏殊對柳永的態度,從這冷冷的幾句挖苦話便一目了然,柳永遂拂袖而去。

柳永雖然在宰相面前碰了壁,但他還是參加了科舉考試,幾次落榜,為此,他寫了一首《鶴衝天》,中有:「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後來,柳永雖然放浪江湖、出入酒肆,但他依然衷情科場,繼續在科舉的道路上追逐,有一次確實考上了,名字遞到皇帝宋仁宗的案頭,一看:柳永,馬上御筆批下:「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這回,皇帝親自讓他名落孫山。

柳永對煙花柳巷情有獨鍾,對科舉考試也始終不棄,屢受打擊,依然去考,最後到50歲的時候,終於考上了進士,這次,愛才的宋仁宗不但沒有從中作梗,而且給了柳永一個地方小官。對於柳永來說,在科舉的道路上,也算功夫不負有心人。


題主不是已經把問題分析的差不多了么…

一方面,詞的地位不高

詞這個玩意一向是文人騷客在妓院青樓玩的時候順手填幾句讓歌女唱的,不登大雅之堂。詞得以在宋朝發揚(特別是柳七這種風格),很大程度要拜當時的社會風氣寬鬆所賜,文人們休閑娛樂就好這一口。所以即便歐陽修也會寫「弄筆偎人久」這樣的句子。但是歐陽修畢竟在其他方面也有不俗的造詣,比如詩,比如文,而柳永呢,傳下來的詩只有一首。這說明什麼,做事要有分寸!

晏殊跟柳七的對話意思很明顯,就是看不起你。

晏:「你填詞么?」

柳:「跟您一樣,我也填。」

晏:「但是我不會填你那些玩意兒!」

柳七一聽就明白了,所以遂退。在北宋雖然社會氣氛寬鬆,但是詩和詞畢竟是有高低之分的。詩言志,是高雅的。詞言情,是「低俗」的。柳永何其聰明,自然明白。

晏殊工於詩,填詞是休閑娛樂,也有不少類似的「艷情」之語,但柳永一門心思都在詞上。還是那句話,要有限度,要有分寸。

另一方面,柳七得罪了皇上

柳永當初高考落榜,填了一首《鶴衝天》詞以抒不平,這首詞不一般啊,傳遍了大街小巷,連深宮中的皇帝都聽說了。其中有一句: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後來柳永再次參加高考,本來都高中了,但是發榜的時候,皇帝故意把他的名字劃掉,並說:「你喝酒唱歌去,還要啥自行車?」。

這就是柳七得罪皇帝的全過程,本來只是發個牢騷,如果詞填的水平低點,哪怕罵句娘,也不至於廣為傳唱,被老大聽了去,所以說,這就是命。

說回晏殊。

晏殊巔峰時期可是官居宰相,這點政治覺悟還是有的。皇帝都點名批評你讓你走開了,我還能讓你回來么?雖說仁宗皇帝算得上是歷史上最仁義的皇帝,但是晏殊也不敢這麼抬杠吧,何況…他本身又看不上柳七。

苦逼的柳七公子,官是當不成了,所以在青樓待了一輩子,跟妓院的小姐姐們產生了一段又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

他自稱白衣卿相,自嘲奉旨填詞。也成就了「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傳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