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金融棒棒糖一直有一個簡單的看法:中國的事,關鍵在挑人。

21日晚間,陝西省掛出一系列人事任命信息,其中:任長安銀行行長劉紅旗為陝西金融控股集團(陝西金控)陝西金控黨委委員、書記,並擬任董事長人選。

陝西金融界2018年人事變局就此開始。

「五四青年」劉紅旗

劉紅旗的百度介紹非常簡單,只有區區幾十個字,還是2015年被省政府任命為長安銀行總行行長的事,這與其他在「體制內」成長起來的廳級幹部非常不同。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紅旗行長大多數職業生涯走的都是「專業道路」。

經過多個信源佐證,校尉君梳理紅旗行長的成長軌跡如下:

1:出身基層:劉參加工作的第一站是建設銀行「渭南縣行」,歷經一線多個崗位,37年的銀行生涯中,縣、市、省三級一站都沒有跳躍過,於2006年被提升為建設銀行陝西分行副行長之前,一直專註於信貸領域,因此至今都被稱為「公司金融」項下的專家。

2:飽有毅力:農村出身的劉行長常常自嘲「參加工作前我真的沒上過大學」(後期就讀於西北大學),校尉君相信這是時代的原因。而需要注意的是,他曾於2012年入選「中國建設銀行高級領導人培訓項目(EDP)」第一批學員(全班僅20餘人),足以證明持續學習是劉的一個特點。

3:推崇新意:建設銀行至今有員工說,雖然離劉距離較遠,但十幾年下來都感受到「他是一個講究創新的人」。校尉君曾在2017年6月發文《劉紅旗:「精準脫貧」是不是另類風口》,後臺留言中,不少「建行糖豆」仍對「依舊保持創新能力」的劉表示懷念。

4:仍接地氣:許多人說「金融家」扮演久了,語言中似乎就缺少了神采。但校尉君在長安銀行公眾號上曾讀到過《12張PPT:劉紅旗講清小微之道》,在這個獨立演講中,劉堅定地說「與大行相比,我們長安銀行自己就是小微企業」、「為什麼不給小人物夢想,給他們一個機會,一定會嚇你一跳」。這樣的表達,只能說明劉行長「血仍未冷」,哈哈。

5:專業過硬:這一點校尉君不多說了,在陝西銀行業界擁有一定閱歷的人,不知道劉紅旗的人很少,大家比較一致的評價是:「漫長的一線工作,使劉比較善於建立大邏輯大框架」,而且「對重點突破和節奏把握很有一套」。

是不是有人想看清劉行長的履歷?神通廣大的校尉君也沒有啊!但西安金融棒棒糖更願意放一條娛樂信息,哈哈。

1963年5月生人的劉紅旗,2018年正逢其「54周歲」,聞知其工作變動,不少金融圈的人都開玩笑說:「這是五四青年再上崗啊」。

陝西金控是啥情況?

校尉君接觸的大多數金融人表示:「陝西金控確實沒有做到位」。更直接的描述是:「做得太空,實際的東西偏少」。

2011年陝西金控成立時的規格很高,時任省委書記、省長親自揭牌,當時新聞報道中透露的要求是:「要充分利用政府在資源配置上予以支持等有利條件,在市場中奮力拚搏,儘快成為省屬金融產業的重要支撐」。

8年過去了,成果如何呢?在陝西金控的官方網站上,可以得到一些核心信息,例如主攻四大業務(投資基金、創新金融、要素交易、資產管理)、構建八大組團(產業投資、創投基金、普惠金融、金融服務、要素交易、資產管理、實業發展、戰略研究)。從攤子上看著實不小(總資產215億元、凈資產89億元、擁有一級企業35家)。

那麼,肯定有糖豆要問:回到2011年時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陝西金控有沒有完成這一任務呢?校尉君無法回答,這可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有能力的兄弟們,可以從國資委打聽一下,他們纔是管考覈的。呵呵 。

站在一個「正能量+建設性」的公眾號作者角度,我們更願意作一些粗淺的判斷(不準確處大家留言批評啊)。

一:「金」字名不符實:

頂著金融控股的帽子,陝西金控在覈心的金融組團卻幾乎是「0牌照」(沒有1家控股或者能夠並表的持牌金融機構)

1:控股多家擔保公司:眾所周知,擔保公司作為撬動銀行資金的槓桿所在,在現代金融領域一直「段位較低」;

2:一家融資租賃:陝西金控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註冊10億元,陝西金控佔比36%,熟悉這一子行業的業內人士評價是「一般般」;

3:P2P:金開貸,實現了初步混改(這曾是校尉君非常有興趣的一點),但資料顯示,金開貸的逾期代償金額正在放大(這僅僅是來自互金協會官方網站的公開數據喲,坊間傳言糖豆們可以自行打聽),而且全行業的「備案大考」正在臨近;

二:財務狀況並不優良:

與同城公眾號相比,西安金融棒棒糖更願意看看那些不被人注意的數據:(以下數據均來自於《2017年第一期陝西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專項債券募集說明書》)。

上圖很清楚地可以看到,89億元的凈資產只實現了剛剛過億的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只有1.31%,這確實不漂亮。(而且從2014年1.61%下滑至此)

這張圖顯示了目前因為應收款帳高企,導致壞帳居高不下,連續三年計提的準備都接近凈利潤的60%-70%左右。

最後看看負債情況

在《募集說明書》中,陝西金控表示,公司負債情況以非流動負債為主,應付債券、專項應付款、長期借款和長期應付款是主要構成部分。客觀地說,這個負擔並不輕鬆。如果從流動負債端看,2014年至2016年間其餘額為10億元、29億元和25億元,《募集說明書》中亦承認這是「規模呈波動上升態勢」。

三:市場化與專業度尚欠缺:

從《募集說明書》中可以看到,陝西金控確實也承擔了一些「類政府」職能,出資設立多家帶有政策性的擔保公司即是證明,尤其是多個「產業基金」也扮演著「引導基金」的角色。但一位接近陝西金控的業內人士還表示:「研究完陝西金控設立的基金,除了養老基金沒有涉足之外,大類基金幾乎都佔全了,尤其是後期設立了幾支百億級基金,我不好說是不是真的募集到位了,但大家真的有這個管理能力嗎?」

從這個角度上看,該人士的期待是應該有更市場化的操作,例如MOM基金(管理人基金,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機構去做)

劉紅旗能否啃下硬骨頭

上述3大問題,劉紅旗能解決不?這是2018年3月開始留下的懸念。作為觀察者,校尉君沒有能力想像這事,也無法通過採訪從紅旗行長處得知進一步的信息,但我們可以猜啊,哈哈。

其一:會不會先做減法?告別「多生孩子好打架」。

做大規模是傳統國企的歷史訴求,但在「高速度讓位於高質量」的大背景下,質量優先肯定是沒錯的。倘若如此,35家一級企業、數百億的基金、幾十家的投資企業會不會迎來一次「大幅壓縮」,就成了公眾關注的一個熱點。

其二:會不會爭取市場化?讓「上帝的歸上帝」。

這裡有一個突出的信息值得重視,國資體系改革的方向已經非常清楚,以陝西投資集團為例,「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已成為公開的提法,從2018年「兩會」上釋放的信息看更是如此,「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與「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背後,都是市場化改革的意圖。倘若在金融領域內亦如此,校尉君判斷,省委省政府對省屬金融平臺的期待與安排,也會符合這一線路圖。

其三,會不會力爭把金控做實?「名正言順地走上舞臺」。

這一點難度是最大的,縱觀省屬國有金融機構的股權,經多年自我發展,已經分散於各家之手,而且許多大股東都是「真金白銀」買來的。這就意味著陝西金控如果要做實,方式之一是依靠政府的強力劃轉,方式之二是用「定向增發、增資擴股」等市場化方式獲得其他金融機構的控股權、參股權,同時去爭取新設立持牌機構。這是懸念,自然也是西安金融棒棒糖關注的要點所在。

在公佈人事任免信息的第一天,這麼聊是不是有點不負責任?哈哈。好吧,我們來點更具建設性的內容,看看其他省市的金控平臺是怎麼做的?(僅顯示「持牌機構」)

先看走得比較遠的山西模式:提示一下,山西是在2015年12月一次性整合了12家地方金融企業中的國有產權,其官網自稱為「山西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全牌照大型地方金融控股集團」。

山西這幾年動作是很大的,其2017年成立的山西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山西國投)也曾嚇人一跳,他們一次性接獲轄區22家國有集團的股權(包括多家上市公司)。這種「真心打造平臺」的決心,自然也被市場所關注。

我們再看看「大西安」喜歡對標的成都。這是成都金控的現狀,雖然他們全資和控股項下沒有牌照優勢,但在參股領域,2銀1保1券還是比較矚目的:

廣州金控也不錯:

再看一下因市場化被高度認可的浙江模式,他們居然也把「國有金控平臺」做實了:

校尉君之所以特別在意「金融牌照」的控股權、參股權,是因為在目前環境下,各地爭創金融中心並寄望於支持實體經濟,與此同時,防範風險的第一道普遍認為是「防範金融風險」,加之金融已是中央事權,多重語境下,已經意味著「如果要擁有省級金控平臺」,就一定要有貨真價實的金融牌照。

在西安金融棒棒糖看來,把陝西金控做實,起碼有以下幾個好處:

1:協同放大:同業合作、資金融通,對推動區域實體經濟而言,非常重要;

2:風險防範:對外受分業監管,對內統籌風險控制,操作得當,確可事半功倍;

3:資本溢價:有金控平臺護佑,持牌機構在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可獲持續支持(針對「週期」、「反週期」而論);

結尾:

中國的事,關鍵在挑人。

這是西安金融棒棒糖的一貫看法。

現在,就看劉紅旗的了。

不一樣的財經觀察。

一個專註本土評論的公眾號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西安金融棒棒糖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