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很難完全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都要基於一定的歷史背景和所處的立場來看。

在《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中主要塑造的是康熙皇帝濃墨重彩的一生,基本符合歷史記載,以這個觀點來看,其中鰲拜,吳三桂,鄭經,噶爾丹等作為康熙的對手敵人就成為了「反派」人物。

劇中的噶爾丹

在劇中噶爾丹是康熙最大的敵人,康熙曾經說過東南沿海的台灣不過是癤癬之疾,大清真正的威脅是西北的噶爾丹,為了暫時安撫噶爾丹,康熙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示弱,不但賞賜大量金銀珠寶,還將自己最心愛的女兒藍齊兒嫁給噶爾丹。

但是雄心勃勃的康熙怎能在卧榻之旁容下噶爾丹,當東南沿海危機解除就是大清和噶爾丹的正面碰撞,而且以康熙皇帝親征來結束這場紛爭,這其中康熙皇帝經歷了「寒熱症」,暗殺,以及險些發生的宮廷政變,最終贏下了這場對決,正面人物勝利,「反面」人物最終失敗,這就是噶爾丹的結局。

歷史上真正的噶爾丹

在歷史上噶爾丹和他說建立的準噶爾汗國曾經極度強盛是中亞地區最為強盛的政權之一,康熙雖然擊敗準噶爾但是並沒有徹底將其消滅,直到乾隆時期由於準噶爾汗國自己內部出現分裂才給了乾隆建功立業的機會。

在電視劇中噶爾丹最終被大阿哥手刃,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噶爾丹並非死於清軍之手,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皇帝御駕親征在昭莫多之戰中擊潰噶爾丹主力,隻身潰逃的噶爾丹陷入絕境暴病而死。

在噶爾丹死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為新的準噶爾首領,此後準噶爾汗國再度強盛,在康熙後期和雍正時期都曾給大清帶來了很多麻煩,尤其是雍正抱著建不世之功的想法出征最終失敗無奈和準噶爾和談。

噶爾丹無論在政治能力還是在軍事上都表現得非常出色,最終失敗有著多種原因,在《康熙王朝》劇中的噶爾丹和歷史上有一定差異,但是從整個歷史的角度上看,噶爾丹並不是反派人物。


《康熙王朝》里的葛爾丹搶奪其它部落的草原,燒殺搶虐。

葛爾丹是一位非常有野心的首領,有鐵木真的霸氣。管理軍隊他有自己的方法,處事靈活多變。他時常說不要被金銀蒙蔽了雙眼,困住你的手腳。從這點來看,這個反面人物思想格局有點高。

大清在剿滅明兵,平定反叛時,草原各部落貢獻自己的兵馬錢糧。後來,朝廷為各部落劃定疆域,和睦相處。部落每年向朝廷貢獻自己的牛羊作為報答。康熙皇帝也每隔一段時間就去會會他們,傾聽他們的心聲。這是一種策略,只要部落之間和睦相處,大清的國門就不會打開。

葛爾丹部落就是其中一個,可是葛爾丹不滿足於現狀。他對外私通沙俄,出賣自己和同伴的疆土和錢糧去換取沙俄的支持。葛爾丹對內採取近攻遠交的策略,吞併了土謝圖等草原。當時,葛爾丹鐵騎圍攻土謝圖部落時。部落的大汗奮起反抗。葛爾丹部落在金礦的帶動下,已經兵強馬壯。土謝圖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土謝圖大汗及兒子先後抵禦外敵時戰死,草原的公主寶日龍梅帶著金冊逃了出來。在土謝圖看來,這是部落唯一的希望。只要康熙皇帝知道這件事,失去的牛羊和子民就會奪回來。

中國最大的政治正確就是領土完整,在這個邏輯下,凡是分裂國家、搞地方獨立或者是割地賠款的,天然就是反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