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篇準備挨噴的回答。

目前中國有兩所中學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一所是安徽的毛坦廠中學,一所是河北的衡水中學,一所是"高考工廠",一所是「造夢工廠"。

在寫自己的感受之前,我從網上摘抄了一段河北衡水中學2017年高考成績:2017年高考,衡水中學理科700分以上11人,600分以上2003人,文科600分以上442人,174名學生考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2017年《中國學科競賽500強排行》中,衡水中學排全國第一。

寫到這兒,我相信己經有很多人不以為熱,嗤之以鼻了,甚至準備口誅筆劃一棍子打死了。腦袋裡想的儘是衡水中學殘酷的準軍事化管理,想到的衡水中學只不過是培養了一羣高考機器,做題機器等等....

以前我也是這樣看衡水中學的,但現在,我的看法漸漸改變。

有一次參加識教學研討會,參會的有校長,教研員和老師,其間聊起衡水中學的話題,一位教研員厲聲譴責衡水中學模式,一位校長也對衡水中學進行了抨擊,我真覺他們心裡充滿了羨慕嫉妒,因為他們根本不可能達到衡水中學的成績,還總要為自己找個藉口,讓自己心裡有滿足感。

我們都在抨擊衡水中學的"沒人性「的準軍事化管理,都在抨擊衡水中學培養"做題機器"和「高考機器",覺得衡水中學的學生苦,累且可憐。但事實上,面對殘酷的高考競考,有哪所學校敢閑庭信步?有幾所學校不是培養"做題機器"和"高考機器"?有哪所學校的高三學生不辛苦?有些校長在外面宣揚我們不追求分數,我的要學生快樂,健康和全面發展,聽上去很冠冕堂皇,可高考要的就是分數,就這麼現實,你卻宣揚只要快樂,不看重分數,換個角度,也是耽誤學生。

我們都覺得衡水中學的學生很辛苦,我倒覺得有夢想,願拼博的青春辛苦也幸福,衡水中學的校訊很簡單,就是"追求卓越"四個字。其實全國的高中學生都很辛苦,只是辛苦的方式不同罷了。衡水中學的學生辛苦在學校,而更多城市裡的孩子不僅在學校辛苦,還昏天黑地地參加校外培訓班。我有位同事,孩子去年考上大學,他算了一筆帳,從初中到高中,培訓費花了幾十萬,孩子每週都參加幾門課的培訓,做題,幾乎沒有喘息時間,而家長接送陪守,也很累,這樣的日子,一點也不比衡水中學的學生輕鬆,但寒門子弟是付不起這樣昂貴的培訓班的。

白巖松說過一句話,「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儘管高考有很多毛病,但起碼現在還是最公平,最有希望的一條路"。白巖松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還說:「對於象安徽毛坦廠中學這樣的"高考工廠",我無論如何做不出任何嘲諷事請,毛坦廠中學有相當大比例是打工家庭的孩子,它寄託的是一個又一個普通甚至卑微家庭的夢想,這夢想放在高考上,別去破壞它。"

所以,我們即便不為衡水中學校唱讚歌,也要為它送上祝福!尤其衡水中學老師們,你們犧牲太多,成就了一個個學生的夢想。


我高中也是在一個類似衡中的學校上的學,同時現在坐在我旁邊的就是一個高中來自衡中的同學。

說到衡中文化,我不認為這是一種很多人口中的不太好的辭彙,而是一個適不適合的問題。

我覺得它比較適合哪些本身天資比較好的,或者說之前沒有使出全力的。

因為這樣的孩子確實適合在高壓的環境下逼他一下,這樣的孩子往往自控能力不強,平時容易被誘惑吸引,他們一旦遠離手機、網路,在一個比較嚴苛的環境下,反而容易實力大爆發,因為往往這樣的學校高手如雲,這樣的同學可以在周圍的同學的刺激和老師的監督下有很大的進步,所以高考的成績往往超出預期。

相反我覺得初中就很刻苦或者復讀之前本身就很用功但腦筋轉的並不快的孩子其實是不太適用衡中文化的,有的同學初中本身很優秀、很踏實,高中進入這種學校進入實驗班,可能因為跟不上過快的教學進度很落下,並且再過強的競爭壓力下,反而自尊心受挫,導致最終成績不如預期。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衡中能夠實現一個上名校的夢,但上過名校的學子卻不一定會有好的工作好的生活!看自己如何去選擇了,如果是想上好大學的話,選擇衡中是不錯的,也會有更多的幾率獲得好的工作。如果有更高的理想,就不必太在意這些,做到自己無悔就夠了,畢竟有很多成功的人並不是出自名校,而是一直在為自己的興趣,理想而努力!


我去過衡中,去學習觀摩衡中老師講課。印象最深的是老師留得作業是自助餐作業。發給你很多作業,只要你一眼就會做的題可以不寫,需要劃拉兩筆就能完成的作業你就劃拉兩筆,遇到不會做的題你就明天上課問老師。這個方法很科學,比一天發兩張試卷或者套題,讓全班必須都寫滿,都交上來,看了之後,再發下去,講解要好的多。好在那裡?自助餐式無形中多做很多題 ,日積月累,成績會提高。

衡中的課間操是一大景觀,邁著整齊的小步子,口號震天響。亮點是操前每人手裡還有紙條,寫著需要記憶的知識,整好隊伍了,可還在背誦手裡的知識。學習那就叫見縫插針啊。時間是海綿裏的水,要擠總是有的,正印證就這一點。


衡水中學副校長康新江:我個人認為,一個學校的成功,最關鍵的還是「學校文化」的建設。我們學校營造氛圍的特殊之處,就是在打造「精神特區」,這包含三個方面:第一是追求卓越,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第二是改革創新;第三是團隊精神,衡水中學按單個老師拼,拼不過很多名校,但是按照團隊打造,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認為,單純減負並不科學。現在的學生更需要磨練,他們最大的問題是沒喫過什麼苦。


衡中文化的核心就是激發人內在的動力,打造精神特區。追求卓越是衡中文化的集中概括。就是爭第一!不懈努力,不怕喫苦,不怕麻煩,不斷進步。兩眼一拯,開始競爭。

這種追求卓越的精神是值得各行各業學習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