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女子很早的時候就嫁人了,基本都是在14歲嫁人,在某些年代更早12歲就嫁人了,這些身體還沒有發育完全的女子嫁人之後很快就會懷孕,有些女子因爲身體發育不成熟便死於難產,爲何古代女子要嫁這麼早呢?下面我來給大家說一說。

  其實在周朝時期,周武王就下令要求18歲左右的女子必須嫁人,到了三國時期這種亂世,曹操規定女子12就必須嫁人,到了東晉末年女子14歲必須嫁人,從此之後14歲女子嫁人成爲了各朝各代的一個準則,此後的唐宋元明清基本都是14歲嫁人。那麼爲何各代都一直沿用14嫁人的做法呢?瞭解了她們婚後生活你就知道了。

  在古代,女子嫁到夫家後主要任務就是相夫教子和侍奉公婆,對於女子來說14歲已經可以完全勝任這些工作了,並且如果在小一點女子很還沒有發育的這麼成熟,很多活做不來,如果在大一點,那麼女子的生活習慣及生活方式都開始固定了,嫁到夫家去在改過來很難。因此這一時段的女子是最好教育的時期。

  除此之外,由於古代戰亂使得政府必須要讓女子早日出嫁,只有這樣纔有大量的人口來支撐戰爭,並且在古代由於勞動力不發達,因此一旦遇到戰亂,家裏多一個人就是一份負擔,早日將女兒嫁出去,家裏就可以少一份口糧,並且早日嫁出去總比被亂民劫掠要強得多。

  最後一點就是古代醫療水平有限,雖然我國出了很多名醫,但基本都是杯水車薪,在古代一次小小的感冒發燒就能奪取一個人的性命,因此早早地將女子嫁出去就是爲了讓其早點開枝散葉,在古代人多就是力量。而女子嫁過去之後也就是茶米油鹽和養育下一代,這些工作對於14歲的女子來說已經可以勝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