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在大多數人的映像裏,他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科學家,相對論的創造者,一個髮型奇怪、性格古怪的天才……網上充斥着海量的關於愛因斯坦真真假假的故事,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是通過這些二手信息來間接解讀他的。

  問題來了,這麼多年來你所瞭解到的愛因斯坦,都是真的麼?

  在愛因斯坦誕辰140週年紀念日裏,阿信精選了關於愛因斯坦的10個錯誤率極高的問題,不求你在今天能搞懂相對論,但求你不要再爲這些“假愛因斯坦”而乾掉一碗又一碗的毒雞湯了……

  2019·3·14——1879·3·14

  來

  吧

  第1題

  愛因斯坦小時候真的做了3個小板凳?

  中國的孩子們,小時候有沒有聽到愛因斯坦“第三個小板凳”的故事,雖然故事的背後想體現的是愛因斯坦“頑強的信念”“堅韌的毅力”(這是愛因斯坦繼“好奇心”之後總結的人生成功三大法寶之二),但是也從側面給人造成了愛因斯坦從小“笨手笨腳”的印象。

  語文教材中的《第三個小板凳》

  但遺憾的是,除了中文世界中有這個故事,各種愛因斯坦的官方記錄、本人回憶錄乃至德文網絡世界中,都看不到任何和“愛因斯坦+小板凳”有關的記載,也就是說,這個故事從來就沒有發生過。

  事實上,愛因斯坦從小動手能力很強。

  愛因斯坦和自己的好朋友西拉德合作申請了許多專利,其中8個是向德國,6個是向英國,1個是向美國申請的,其中還有一個你絕對想不到的發明——愛因斯坦申請發明過冰箱!

  1908年前後,愛因斯坦與哈比希特兄弟共同開發了一個電容放大器,被愛因斯坦親切地稱爲“我們的小機器”。

  愛因斯坦發明的冰箱的製冷系統圖

  第2題

  愛因斯坦從來都是這樣不修邊幅嗎?

  我們熟知的愛因斯坦的畫風,基本上都是這樣的:

  不穿襪子,不梳頭,有點搞怪,是愛因斯坦的標誌性風格

  其實年輕的愛因斯坦的顏值還是很不錯的,不信我們來看看他年輕時候的照片,精緻有型,和邋里邋遢完全不沾邊。

  年輕的愛因斯坦不僅顏值高,也還是挺會打扮的

  但是當他真正步入學術生涯之後,整個畫風就漸漸歪了。

  我們可以查到的最早的關於愛因斯坦不修邊幅的間接證據(直接證據實在是很難找到啊)是在——1913年,量子物理學家普朗克跑到蘇黎世邀請愛因斯坦加入普魯士科學院的時候,愛因斯坦的穿着風格讓他受到了驚嚇。

  要知道普朗克可是非常老派的普魯士紳士風格,西裝筆挺、皮鞋鋥亮、帶着單片眼鏡,但那時候迎接這位科學大神的愛因斯坦就幾乎接近我們所熟悉的愛因斯坦style了,頭髮亂糟糟的,不穿襪子什麼的。

  馬克斯·普朗克

  從精緻boy變成邋遢科學狂人,這中間發生了什麼?抱歉,我們也不知道(攤手)

  第3題

  愛因斯坦成名之年?

  你也許知道,愛因斯坦在1905年(26歲)就發表了日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學術成果,那這一年愛因斯坦就很有名了麼?

  錯!

  要不然就是1915年,愛因斯坦成功創立了廣義相對論的這一年?

  錯!

  真正的答案是:1919年!

  在1919年的11月6日,英國天文學家向全世界宣佈當年的日食觀測結果支持愛因斯坦的理論,牛頓創立的宇宙觀在統治世界200多年後被愛因斯坦徹底取代。

  1919年,人們觀測到了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預測的太陽附近的光線彎曲現象,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經過數年的爭執之後第一次被證實。圖爲當時的英國報紙所做的科普插圖。

  也就是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1919年前還不被世界待見。從1919年11月7日開始,全世界的媒體都炸開了鍋,各種關於愛因斯坦的標題黨和報道蜂擁而出。

  用現在的話說,愛因斯坦直到1919年11月才紅出圈。在這之前,除了科學家們沒人知道愛因斯坦是誰。

  1919年12月14日,愛因斯坦的照片第一次出現在《柏林畫報》的封面上,被這份雜誌稱呼爲“世界歷史的新偉人”。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愛因斯坦”這一概念,也都是1919年之後才被媒體逐漸創造和豐滿出來的。

  1919年,是愛因斯坦對於我們一般人視角而言的“誕生年”,也是人們開始誤讀愛因斯坦的開始……

  第4題

  愛因斯坦的IQ?

  一直以來,我們都將愛因斯坦視爲“天才”代名詞。甚至爲愛因斯坦的天才程度賦予了各種版本的IQ值(有說146、160、200等等版本)以及標題黨,看得我們這些IQ永遠超不過120的凡人只能望洋興嘆……

  可是,愛因斯坦從來就沒有測過智商,在那個時代壓根就沒有智商這一說啊!你要是信了這些“愛因斯坦智商”排名和IQ值,纔是交了智商稅。

  除此以外,還有各種關於愛因斯坦大腦易於常人的報道。事實上,雖然普林斯頓醫院的病理學家託馬斯·哈維鋸開了愛因斯坦頭骨,竊取了他的大腦,但從來沒有進行過嚴密精確的研究,也沒發過什麼論文。

  當年被盜走的愛因斯坦的大腦

  所以這種試圖從智力和大腦構造上解開愛因斯坦的成就之謎的嘗試,都是假的。

  實際上,愛因斯坦從來不認爲自己有什麼特殊之處,並且不止一次地強調:好奇,是“神聖的好奇心”,讓他能夠在日後取得輝煌的科學成就,只不過大部分人的好奇心隨着年齡的成長和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早就已經消磨殆盡了。

  好奇心,也是愛因斯坦一生唯一說過的他的“智慧竅門”。

  第5題

  愛因斯坦因爲什麼

  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9年愛因斯坦的爆紅只是人們初步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但那次的觀測其實還有很多問題,並不能完全說服嚴謹的科學界。

  但是1919年之後,全世界都爲愛因斯坦而沸騰,諾貝爾委員會完全扛不住世界輿論的壓力,愛因斯坦的物理學獎已經到了非給不可的時候。

  愛因斯坦和第一任妻子米列娃。居里夫人把諾貝爾獎章給女兒做玩具,愛因斯坦把諾貝爾獎金寫進離婚協議,那個時代的科學家都這麼有個性的啊~

  而且愛因斯坦還把獎金自信地寫進了和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的1919年的離婚協議裏,拿不到諾獎,意味着獎金拿不到,愛因斯坦自己也很着急。

  1922年,愛因斯坦被補發了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的成果並不是如雷貫耳的“相對論”,而是“光電效應”。

  搞不懂“光電效應”這是啥理論?這麼說吧,如果沒有愛因斯坦的這個發現,我們高鐵上的煙霧感應器和電梯裏讓你不會被門夾住的感應器的原理都是源自愛因斯坦的這個獲獎成果。

  雖然不及研究宇宙的相對論高大上,但是它實用啊!100年後的今天我們還用得着,也是很厲害的成果了。

  第6題

  愛因斯坦被叫做“光束騎士”?

  在沃爾特·艾薩克森著名的《愛因斯坦傳》裏,將開篇第一章的標題起爲“光束騎士”,很浪漫主義的感覺。文中,他寫到:

  愛因斯坦在智力和想象力上的不凡就這樣被文學表現手法“神化”了。一個天才少年擁有着偉大使命感的形象就這樣被樹立起來。

  其實這本文學傳記,只陳述了部分事實。

  “與光束賽跑”的思考確實與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創立有因果關係,但“與光束賽跑”並不是愛因斯坦頭腦中如“牛頓的蘋果”那樣神啓般的偶然事件。

  “與光速賽跑”其實來源於當時德國青少年中非常流行的一套科普書中的課後疑問,這套由A.Bernstein編寫的德國版“十萬個爲什麼”是愛因斯坦少年時代閱讀的衆多科普讀物中的一本,但無疑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一本。

  就是這本《通俗科學大衆讀本》中的一個小小的“科幻疑問”,閱讀過的少年中也許只有愛因斯坦把它當做真實問題思考,從而誕生了相對論。

  16時愛因斯坦不僅讀科普書,還開始讀康德的哲學……再看看自己的16歲在幹嘛?

  撇去文學傳記的光環,偉大的頭腦確實是和我們每個普通人的成長方式相差無幾的,都要從中付出巨大的努力,沒有一步登天的神奇故事。

  第7題

  愛因斯坦是:德國人?美國人?

  愛因斯坦到底是哪國人?

  這個問題估計要難倒很多英雄好漢,一般資料都會說他是德裔美國籍猶太人,有沒有被繞暈?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於德國城市烏爾姆,所以,如果說愛因斯坦早年間是德國人還是對的。

  愛因斯坦17歲時的照片,正是這一年,他打算脫離德國國籍

  但是由於愛因斯坦在讀高中的時候就非常討厭德國學校的軍事化管理,認爲德國教育不尊重學生人格,像是在培養訓練有素的狗,所以他高中沒讀完就跑到瑞士去了。

  愛因斯坦在瑞士高中畢業時的樣子

  於是,愛因斯坦1896年主動脫離了德國國籍,1901年成爲了瑞士公民,直到去世。當然,後來愛因斯坦又有了奧地利國籍;1914-1933年又同時是德國人和瑞士人……之後他避難去了美國,又有了美國國籍。

  所以愛因斯坦從歐洲逃難去美國的時候,真正的國籍身份是“瑞士人”。總之,幾個國籍中,愛因斯坦作爲“德國人”的時間是最短的。

  第8題

  愛因斯坦的綽號叫“懶狗”?

  關於愛因斯坦學生時代,最出名的莫過於喜歡逃課、還經常和老師互懟等等之類的故事了。到了愛因斯坦讀大學的時候,愛因斯坦仍然是“慣犯”,以至於他的老師閔可夫斯基氣得喊愛因斯坦“懶狗”。

  閔可夫斯基

  但這並不是故事的真相啊。

  愛因斯坦逃課從來不是爲了去玩,愛因斯坦的自學能力相當突出,之所以逃課是因爲簡單的課堂教學無法滿足愛因斯坦的求知慾,他用這些時間自學自己認爲更有價值的知識,比方說物理、哲學乃至於文學。

  愛因斯坦的大學成績單,滿分是6分,很多功課都是5分、6分哦!

  所以即使逃課,但愛因斯坦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非常好的。

  愛因斯坦大學時代的照片

  但逃課爲愛因斯坦也帶來了非常消極的影響,這直接導致他畢業以後成爲班裏唯一沒有找到工作的學生,失業了兩年,只好做家教,這段爲生計發愁的日子裏,基本沒有任何學術產出。

  不佳的境遇使他的心態也跟着崩了,對於教育體制的看法更加極端,勸自己擔任家教的家裏小孩統統辦理退學,由自己來教授功課,這樣纔不會受學校的“毒害”,最後結果是被驚愕的學生家長給辭退了……

  第9題

  愛因斯坦發明瞭原子彈?

  事實上,很多人都喜歡用愛因斯坦的那個著名公式:

  來說明愛因斯坦發明瞭原子彈,但這個公式和原子彈真的沒關係,愛因斯坦一輩子都不知道原子彈是怎麼做的,那這個公式是用來幹嘛的呢?是用來:

  仰望星空的呀!

  這個公式,說明瞭質量與能量等價,解釋了星星爲什麼會發光。直到愛因斯坦,人類歷經600萬年的進化,才通過這個簡短的公式向宇宙交出了答卷。

  另外,二戰時期,愛因斯坦給羅斯福總統寫過兩封建議抓緊研究原子彈的信,但是經過歷史學家們的仔細研究,這兩封信對於美國研製原子彈基本沒影響,愛因斯坦也沒有參與過曼哈頓計劃。

  第10題

  愛因斯坦說過“上帝不擲骰子”?

  “上帝不擲骰子”也許是愛因斯坦最著名的一句名言,但這不是他的原話。

  馬克斯·波恩(Max Born)

  這句話出自於愛因斯坦在1926年12月用德文寫給理論物理學家馬克斯·波恩的一封信(波恩是愛因斯坦的好友兼研究搭檔)。

  這封信收錄在最新一卷的《愛因斯坦全集》當中,編輯們對於這句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一直在變的譯文”做了一些評述。

  關於量子力學,愛因斯坦和玻恩之間有着長達30年的學術論戰,圖爲1930年愛因斯坦和玻恩在布魯塞爾出席索爾維會議時的照片。

  這本書中的版本是:

  “量子力學......確實有很多結論,但並沒有讓我們更接近老傢伙的祕密。無論如何,我確信他不擲骰子。”

  在這裏愛因斯坦並沒有使用上帝(德語Gott)一詞,而是用了老傢伙(德語Der Alte),這其實是一種把大自然人格化的修辭手法。

  關於愛因斯坦,這些問題,你是不是都弄清楚了呢?

  其實他就是這樣一個平凡中透着偉大的人呀!如果要說他和我們有什麼不同,也許就是比我們多了那麼一點好奇心、毅力和信念吧。

  正像霍金所說的那樣:

  “記住仰望星空,不要低頭只管腳下。保持好奇心,無論生活看起來多麼艱難,總有我們能夠勝任的事情。”

  最睿智的生命,往往秉承的都是最基本的人生信條。

  如果你希望在

  愛因斯坦140週年紀念日這天

  親自了解一個真實的他

  那麼這兩本書可不能錯過啊

  即使愛因斯坦再世

  也不可能說得更多了

  相關書籍推薦

  《我的世界觀》

  [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著

  方在慶編譯 |中信出版集團

  本書是國內首本翻譯自愛因斯坦德文原版的《我的世界觀》,其中還收錄了20多篇從未被翻譯成中文的愛因斯坦文稿!

  《物理學的進化》

  [美]艾爾伯特·愛因斯坦 [波蘭]利奧波德·英費爾德 著

  周肇威 譯 |中信出版集團

  世界科學史上普及科學思維的代表之作,作爲相對論的創始人,愛因斯坦親自科普相對論和量子論,無人可以替代。中科院衆多院士、學者推薦的經典科普讀物,入選中學生、大學生經典課外讀物書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