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崴,俄語稱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首府,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人口最多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海參崴源於音譯滿語地名,意為「海邊的小漁村」,也有人說是因為當地盛產海參而得名。海參崴是這一帶由中國人統治時期的稱呼。

海參崴臨近俄、中、朝三國交界之處,三面臨海。地理位置優越,雖不是不凍港,卻是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該城位於太平洋沿岸穆拉維約夫--阿穆爾半島的南端,毗鄰日本海。

海參崴自新石器時代時起便有人類居住,原為游牧民族居住地,後歷為渤海國、遼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等國領土。1860年清朝與俄羅斯帝國簽訂《清俄北京條約》,改由俄羅斯帝國統治。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前三月,俄國取得此地區,並在附近興建新城,名作「符拉迪沃斯托克」,意為「征服東方」或「鎮東府」,也譯「東方的王后」。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的地圖將其標記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官方場合下多單稱「符拉迪沃斯托克」。

現在的海參崴,長期定居的中國人只佔總人口很少部分,城市感覺完全被金髮碧眼的俄羅斯人統治著。這是因為斯大林統治時期,1938年,城內的中國滿族、漢族,朝鮮族人全被強制遷移或驅逐。

1958年至1991年間,蘇聯規定只有蘇聯人方可到訪該城市及居住,而且需從當局取得許可證方可進入,從而使當地的非原住民人口佔全市絕大多數(主要是俄羅斯人或中國俄羅斯族人)。在蘇聯把此城完全對外封鎖前,該地仍有不少滿族、漢族及朝鮮族居住。自1991年蘇聯解體後,該市才開始解封。由此可以看出,戰鬥民族在佔領底盤方面還是相當有一套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俄羅斯可能是「佔領」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包括貝加爾湖地區和宣布獨立的蒙古。相反,美國沒有佔過中國領土,確天天被噴,怪可憐的。

在俄國經濟開放後,海參崴位於日中貨物運輸的路徑上,來此作貿易中轉潛力相當大,位於亞洲卻有豐富的歐洲文化特色吸引眾多觀光客,也是本地中國商人蓬勃成長的要素之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