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打開文章後臺,被這樣一條評論紮了心。

那種感覺,好像被人當頭打了一棒子……

想說點什麼,卻總是感覺很無力。

可能大多數人的想法裏,應該出來分享的,一定是那種《我把兒子送進清華》,或者《如何培養出色的孩子》,扉頁上要有孩子帶着博士帽的照片以及一大串閃閃發光的履歷。

很久之前,我就說過,孩子的分數也是家長的成績表,是家長教育考覈的KPI。

在我這裏,顯然這份成績單是不能看的。

軒轅已經二年級了,學校的生活基本適應,但成績方面還是完全跟不上,課堂老師講的多數都聽不懂了,只能是我回家一點點在教認字和基礎的數學。而且隨着年級的增加,落後的肯定會越來越多,這是我不願面對卻也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小蝸牛的配置想追上小白兔基本是不可能的,除非小白兔睡覺,但事實是現在小白兔們也在不停的奔跑,與其寄希望於飄渺的奇蹟,不如先踏實的走好當前的每一步,蝸牛也有蝸牛的精彩對吧。

我長嘆一聲壓住滿心翻滾的酸泡泡:“大姐道理我都懂,要不咱們換換娃試試?”

很多時候,我們雖然看起來都是在做育兒這一件事,但其中的差別有若雲泥。

有些人帶娃是滿級裝備滅小妖,我這裏是赤手空拳打BOSS。

有些人帶娃是北京人考普通話,我這裏是學日語的考雅思。

有些人帶娃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這裏是四面楚歌困愁城。

有些人帶娃是春日出遊山花爛漫,我這裏是冰天雪地荒野求生。

有些人帶娃如縱馬奔馳指點江山,我這裏是負重前行步步爲艱。

那些跟我大談教育理論的人,無非是聊聊創造條件擴展視野因材施教,再深入一點的跟我講講正面管教兒童敏感期,卻不知我這邊都已經開始讀皮亞傑阿德勒維果斯基,什麼圖式最近發展區內部成就取向ABA訓練……爲了孩子一部一部啃下來。

那些剔着牙縫裏的肉跟我這種連溫飽都夠不上的人說“何不食肉糜”的朋友們,你們是不是覺得自己特別善良特別體貼?

其實成績這件事,從這些年身邊觀察和經歷的經驗上來看,真的是“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

我見過父母都是高知博士後對孩子無微不至孩子依然萬年吊車尾的,

也見過爹媽對娃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全靠自己的孩子次次年級前三的,

這種情況往往讓我們這些篤信科學育兒精心教育的家長陷入懷疑人生的深淵,

有時候也不得不沮喪的承認,父母的付出和孩子拿回的分數不見得一一對應分毫不差的。

但我們依然覺得,天註定的拼不了,後天的三分一定要做到位,一個班級前幾名的就那麼幾個,多數的孩子都是正態曲線的中間部分,要想再向前一步,必然要向好的看齊,看看他們怎麼學習,看看他們報了什麼課後班,看看他們考哪個學校,他們家長都爲孩子做了什麼,幫了什麼……

然而這裏面依然存在一個誤區,就是我們都想當然的以爲,成功是可以複製的。

事實上呢,即使把你丟回20年前的杭州,你也一樣成不了馬雲。

我們COPY了學霸家庭的一切,現實卻不見得一定給你一個和別人家孩子一樣的娃。

我也是走了好久,才覺得,在成績一元論的今天,我們似乎忘了好多成績之外的東西,除了“如何考上好大學娶到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峯”之外,育兒的內涵和目標難道沒有別的了麼?

帶孩子是一條艱難崎嶇的路,有的佔了天時地利人和,輕鬆一些,有些入口時就選了hard模式,團隊又配合不暢,辛苦了些,但這條路上,總也是美景與坎坷並存,且每個人的終點全靠自己建構。

有時候給大家分享育兒的內容,不是告訴大家我做的有多好,而是告訴大家我掉過的那些坑,一方面是孩子多經驗多一些,另一方面hard模式下,需要破解的問題也更多一些。

養娃的這幾年,從嬰幼兒常見病的早產肺炎臍疝中耳炎手足口驚厥貧血齲齒甲流

到兒童心理的安全感缺失陌生人焦慮抗拒型依戀困難型氣質分離焦慮

再到發育問題的感統失調發育遲緩語言溝通障礙疑似自閉阿斯伯格

我家軒轅一個不落的陪我實踐了過來……

在他倆的鞭策下,我原本的“不就是養個孩子”的想法漸漸的被全新的世界取代,

才知道原來養個孩子居然是件這麼精細的事情。

要肉體上的喫喝拉撒無微不至,更要心理上的小心呵護細心關注。

更有一些別家娃看起來毫不費力就能掌握的事兒,

到了我這裏都變成了巨大的難關,比如語言和運動。

在分享給大家這些內容的時候,我在想,成功的技巧雖不可複製,育兒的失誤卻總可以避免。

我只是在摔的頭破血流之後,告訴大家,呶呶,這個地方,有個坑,大家要注意一下別踩了啊~

或者是,這裏有個岔路,我走錯了,走了好多冤枉路,大家記得別走這裏了哈!

很多時候,如何培養一個學霸這種內容未必適合每一個孩子,但是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如何保護孩子的健康成長,如何觀察孩子的心理變化,如果根據孩子的性格選擇與孩子的相處方式,這些內容卻是通用的,只看家長們更重視的是哪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