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杭州、合肥和武漢等城市,土地又變得搶手了。

農曆新年後的南京首場土地拍賣,便迎來一場鏖戰。

3月29日,今年春節後南京首批土地出讓落槌。當天南京市國土資源局共掛出7幅地塊,最終均順利出讓,當日攬金共計120.79億元。

其中,最受矚目的是NO.2019G01地塊。由於該地塊所處的城北屬主城區發展成熟區域,且是當日出讓地塊中僅有的純居住用地地塊,因此被包括融創、雅居樂、棲霞、電建等房企報名參拍。經過120輪競拍後,最終四川房企新希望以53.2億元總價拿下,樓面地價達到22628元/平方米,溢價率28.81%,這是新希望進入南京的首個項目。

隨後出讓的含二類居住和商業性質的西善橋G02地塊,也競拍58輪,被世茂以28億元拿下,樓面地價16620元/平方米,溢價率25.56%。

4幅商辦地塊中,G03經27輪競價,被南京雨花建設以1.86億元拿下;G07地塊14輪競價後,金輪國際以9.5元拿下;大校場G04地塊和青龍山地鐵小鎮,分別被南京南部新城開發建設和南京新基安成科技公司以底價拿下;湯山G05地塊則被南京蘇豪康養小鎮投資以25.6億元價格拍得,樓面價12048元/平方米。

沒有流拍,沒有臨時中止出讓,部分地塊還被百輪競拍,對於春節後南京首場土地拍賣而言,算是迎來了一場開門紅。

雖然南京市場一度是二線城市中“地王”頻出的“四小龍”,但在過去一年,南京土拍市場的日子並不好過。

數據顯示,2018年南京(不含溧水、高淳)共出讓80幅地塊,總成交面積429.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2%,土地成交總金額827億元,相較於2017年的1664億元減少837億元,同比降幅達50.3%,也是過去5年以來首次出現出讓金額同比下降的年份。

相較於土地市場,近期南京新房市場的成交情況,也顯現出“小陽春”的回暖態勢。

最具標誌性的,便是今年2月南京部分項目的銷售許可證突破區域限價。2月18日,位於南京南站板塊的中海城南公館,在銷售許可證獲批3.4—3.7萬元/平方米,突破區域維持約2年之久的3.5萬元/平方米銷售均價的情況下,依然將推出的142套房源售罄,成爲今年首個在突破限價情況下還售罄的樓盤。

無獨有偶,3月下旬上市的葛洲壩招商融創紫郡府、以及五礦瀾悅棲原,均突破所在的江寧板塊3萬元/平方米限價,銷許獲批均價分別爲3.07萬元/平方米和3.04萬元/平方米,被認爲是市場回暖的標誌性事件。

另外,3月中旬南京河西南兩家樓盤綠地華僑城海珀濱江和升龍天匯,共推出509套房源,卻獲得了7000多個號蓄客量,項目搖號中籤率分別只有5.4%和7.7%,購買力顯現出復甦趨勢。

市場的回暖復甦,也給了開發企業重回市場拿地的信心。事實上,不僅在南京土拍獲得年後開門紅,合肥、武漢、杭州等熱點二線城市的土拍市場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復甦。

同樣在3月29日,杭州也一口氣出讓了5宗住宅用地,單日攬金73億。3月21日,合肥單日出讓6幅地塊,被融創、金地、旭輝、禹州等房企拍得,當日攬金124.47億元;3月7日,武漢也順利出讓4宗地塊,出讓金達4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3月的業績會上,不少房企重新表達對“一二線市場看好,三四線市場審慎”的態度。中國金茂首席執行官李叢瑞認爲,今年一二線樓市很可能回暖,三四線市場將會有所下探。中海、世茂、雅居樂均表示將堅持聚焦一二線策略,並對這些市場表達看好。而在過去2年,下沉三四線曾是行業中不少企業佔領市場的策略。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相對放鬆的發債環境,給房企的資金鍊提供了部分緩解,拿地積極性隨之上升。

3月以來,多家房企頻繁發佈融資公告,包括公司債、私募、短期票據等形式。同時,融資成本也有所下降,境外融資成本大部分低於8%,境內債也保持在5%以下水平。《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3月以來,房地產行業日均融資規模超過百億元,密集度堪稱近2年之最。

南京工業大學天誠不動產研究所執行所長吳祥華認爲,樓市回暖,資金相對寬裕,開發商土地儲備下降,都是造成土拍激烈的主要原因,同時參與的開發商較多,未來土地市場也有回溫的趨勢:“但部分地塊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開發商不敢貿然追高,所以沒出現到最高限價的情況。限價可能會鬆動,但短期內不可能取消。”

地產一條獨家報道 謝絕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