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蘋果AirPower無線充電板正式宣佈死亡。蘋果硬件工程高級副總裁 Dan Riccio 通過電子郵件發表聲明稱:經過很多努力後我們確認,AirPower 無法達到我們的高標準,我們取消了該項目。我們對期待此次發佈的用戶深表歉意。我們仍然相信未來是無線的,並致力於推動無線體驗向前發展。蘋果已正式放棄其AirPower產品,理由是它無法滿足自己制定的標準。

AirPower於2017年已經進入大家的視野,是一種特殊的無線充電板,設計用於爲多個設備同時充電而無需有線插入。

本質上,AirPower在功能上與體驗仍然不盡如人意,所以蘋果放棄了AirPower的上市計劃。

AirPower可以算是無線充電板的一個理想成熟形態,它可以在充電板的任何位置同時爲3部不同設備無線充電。也就是一體多用。一塊無線充電板上可以給iPhone,AirPods耳機(無線充電版),以及Apple Watch三種設備充電,還自動切換兩種無線充電標準,可以說是充電模式的理想形態,也是無線充電板的理想願景,它瞄準的是無線充電的無感化的方向。

蘋果其實在iPhone X發佈的時候便演示過這款產品,它可以支持iPhone,Apple Watch和AirPods同時放在上面充電,並且不需要調整位置使線圈對準。

該公司沒有詳細說明爲什麼蘋果AirPower不符合他們的標準,但其實這項技術一直以來就面臨諸多難題。無線充電不僅僅是蘋果的難題,也是整個科技行業的難題。無線充電的原理有三種,第一種是電磁感應,第二種是磁場共振,第三種是無線電波。但目前業內主攻的技術是第一種。因爲相對來說,它的難度會更小一些——它的原理是,充電底座和用電終端分別內置線圈,當兩者靠近,發射線圈基於一定頻率的交流電通過電磁感應在用電終端接收線圈中產生一定的電流,從而將點能量從發射端轉移到接收端,但由於物理定律等相關因素無法保持適度的溫度,容易產生過熱反應。

而過熱問題則是一個不容輕視的隱患,也是蘋果放棄的重要理由。因爲一方面,設備在充電過程中變得過熱,其充電的能力會受到影響,對蘋果的定製充電芯片的功能產生影響與幹擾,此外過熱的問題如果無法解決,就意味着它無法在狹窄空間內處理好散熱問題,如果散熱問題不解決,一個可能性是造成電池爆炸等危險。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故,對蘋果來說纔是巨大的品牌傷害,在當前來看,蘋果依然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在於發射圈的問題,多設備同時充電意味着 AirPower 內部必須放置多個發射圈。蘋果前員工Sonny Dickson 透露,AirPower 內部的線圈數量在 21 或 24 之間。它們產生了大量的幹擾,降低了充電墊的效率,線圈的幹擾會使得AirPower並不好判斷無線充電設備處在哪個位置,並且開啓對應的線圈。手機和無線充電器的線圈如果沒有對準,會出現充不上電、斷斷續續充電甚至嚴重發熱等問題。

此外,也包括複雜的多設備充電電路,以及該配件的車載固件存在軟件缺陷等問題使得該項技術無法突破。甚至AirPower與放在上面充電的設備之間存在硬件和軟件的通信問題,而通信技術又是蘋果的技術短板。

而無線充電盒的AirPods耳機從技術上講並沒有什麼非常難的技術問題,但是其對硬件的要求極爲苛刻,如何兼容達到平衡是這項技術的最大難題。

有分析師對此表示遺憾,這項技術的失敗不僅僅是階段性成果的流失,更是對蘋果品牌的巨大打擊。

當然,蘋果宣佈了一件產品,但因爲技術原因流產了,對蘋果公司來說是一種打臉,但其實對於蘋果的品牌的傷害微乎其微,反而某種程度上,蘋果對產品的嚴苛標準提升了用戶對蘋果的信任度。

比如說,蘋果在過去因爲產品標準問題,會更換掉一些不合格的供應商,同時也推動了iPhone 硬件供應商在產品標準與技術上的進步,甚至會因爲iPhone產品問題退貨,早在多年前,就有業內人士指出,蘋果的嚴格對於部件供應商來說是噩夢,一旦這些廠商生產出來的零部件達不到蘋果的標準,之前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可能會化爲烏有。

一些蘋果配件廠商曾憤怒的表示,蘋果就是“Poison Apple”。在2017年,臺灣代工廠緯創在代工iPhone 8 Plus部件時曾經未經蘋果同意擅自更改防水膠圈原料生產廠商,而且該材料防水防塵係數不符合蘋果所提出的IP67級別,導致產品有瑕疵。而緯創也遭到蘋果的嚴厲處罰,被責令停工兩週。

而在去年,蘋果公司也對第三方軟件開發商要求越來越多了,蘋果在去年發佈了隱私新規,要求第三方提交他們是如何處理用戶數據的方法,並再次強調禁止獲取不相干的權限與數據信息。

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蘋果對於產品要求一向是高標準,這在業內是均知的,如果達不到標準,我寧可不用,寧可取消,寧可不賺錢,這從側面反映了蘋果對於產品質量與標準依然不妥協。儘管 AirPower產品流產,但從側面體現出蘋果對於產品的高要求與高標準是流入蘋果骨子裏的東西,它並未改變。它敢於明智地承認他們無法交付符合標準的產品,換個角度來看,其實是對消費者負責任的一種體現,對蘋果的產品口碑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的。

這或許也能解釋蘋果爲何難以被超越,因爲對質量的堅守推動用戶對其產品的信任值,這也是它的硬件產品的品牌溢價來源。

不過,AirPower項目的流產,從另一個角度也證實了蘋果的產品理念頗爲先進,但是在設計與製造上卻跟不上。蘋果現在放棄了它,並不意味它永遠都無法實現,或許有一天蘋果重拾該項技術也不一定。

但其實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AirPower取消雖然讓人惋惜,但它無關核心,因爲它只是一項充電技術,對於手機產品的核心體驗來說,它的重要性微乎其微。畢竟,有線充電的體驗也並不差。

而在筆者來看,蘋果的這種不妥協,事實上也是一種對產品品質堅守的工匠精神,值得衆多國產手機學習。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衆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