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存5萬塊錢,銀行就會「盯上」你?

說說我的經歷吧,我去年底在招行存了10萬塊錢,第三天就自己買了理財,以前也沒買過銀行理財,一直買P2P的,當時這個錢就考慮存個短期,年底一月期的理財產品收益率破4%,三月期的要再高一些,比貨幣基金好多了,就把這10萬塊錢放進去了,5萬一月期,5萬三月期,畢竟是招商銀行嘛,理財還是靠譜的,即便去剛兌一時半會也不會有問題。

1月底的時候有5萬塊錢到期了,在到期前兩三天就收到銀行電話了,一個女性乾脆利落的給我介紹接下來的新發的理財產品怎麼怎麼好,讓我去買,當時就敷衍答應她了。沒想到第二天又來一個女的打電話給我,基本上跟前一天相同的說辭,不明白銀行為啥要多次打電話呢?難道是推銷慣有的車輪戰套路,不停的打電話,直到把想法灌輸到用戶腦中,當然我還是續期了,續了半年的。

銀行理財部門有任務,拉理財跟拉存款應該差不多性質吧,員工的績效工資就靠這一塊了,怎麼能不三天兩頭打電話呢?

買銀行理財我有個原則,買低風險的貨幣型理財,比貨幣基金收益率高一些,靈活性也強,過7天就可以轉讓了。其他理財一概不買,連客戶經理都說不明白的理財產品,不買...不買...


一名悲催的銀行人告訴你到底咋回事!

一般有一定存款規模的客戶都被銀行劃分為重要客戶,每個銀行有每個銀行的叫法,貴賓客戶、VIP、金卡客戶、鑽石用戶等等。不要以為5萬元是小數,在某些銀行達到這個標準的一般可能就會被銀行「盯上」。

這類貴賓客戶一般都會配備一名你所說的專屬客戶經理,說實話就是想法設法讓你買銀行的產品為主要目的。要麼就經常給你發簡訊,以產品營銷類居多,要麼就是直接給你打電話,好點的可能問候問候,脾氣急的直接就推薦你買這個理財買那個保險。有服務好點的遇到生日或重要的節日可能會來個溫馨的祝福,但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增加銀行收入。

至於他們推薦你的產品是好是壞,我認為多數的產品營銷是比較可靠的,有一定需求的可以在詳細的瞭解一下。但有時候也需要注意,銀行工作人員有時為了提高收益會推薦你一些性價比低的產品,雖然也比較靠譜,但是比起其他的產品可能收益上要差一些。

最後,關鍵的問題,這屬於隱私和信息泄露嗎?我認為的信息泄露,應該是指本人的信息從一家機構泄露至另一家機構。比如你家裡裝修房子買了家電,過幾天就可能天天有人給你打電話推銷冰箱、洗衣機,這就是信息泄露的後果。你在銀行辦理業務,必然會留下個人信息,而且非常全面的個人信息。在透露點內幕,你在某家銀行有多少存款,哪天購買了理財何時到期,你在哪裡辦理了業務,等等這些銀行是都知道的。再深的不能說了,大家只需知道就行。但是,我可以負責任的跟大家說,對於這些客戶信息,銀行是絕對的會為大家保守的,並不會利用這些信息做一些非法的行為。這點朋友們可以完全放心,我在銀行工作了多年,這是銀行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而且也是有各個部門監管的。但是不排除有個別的銀行工作者受利益誘惑,私自將客戶信息販賣給他人,這種情況比較少,但也不是沒有,但最終都會得到應有的處罰。

您說三天兩頭的給你打電話買理財,也確實是有點煩。但是本身銀行只是為了營銷產品,所以您也不必焦慮。可與銀行協商拒絕電話或簡訊營銷,減少打擾。


這個客戶經理不錯呀!一季度銀行都存款任務重,這個客戶經理卻引導你做理財,真不知道你是什麼心態!


把錢取出來不就好了


理財收益更高,沒毛病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