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波折的金鱼脑北横三日游终于成行,这次去的景点大都去过了,因此只挑没去过的写成网志。为了可以大家同乐,所以我们租了一台九人座车,车上载了满满的零食跟行李准备出发。中午在大溪茶厂用餐后就走北横公路往明池前进,首先在罗浮桥、复兴桥停留空拍。

太平山18.JPG

这次金鱼脑成员

太平山29.JPG 

太平山34.JPG 

巴陵大桥为中路式系索钢拱桥,桥身为桃红色,代表复兴区拉拉山名产「水蜜桃原乡」之寓意,全长220公尺,主跨185公尺,拱高约37公尺

太平山31.JPG

第一晚下塌明池山庄,这一晚用餐经验不是很愉快,从5点多等到快8点才有饭吃,上来的菜还是冷的,跟之前来的经眼简直是天壤之别!

太平山36.JPG

感觉是一对父母带四个小孩出游的概念

太平山41.JPG

之前两次来都像是仙境般的朦胧美,这天却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各有各的美

太平山42.JPG

阳光大到睁不开眼睛

太平山38.JPG

太平山39.JPG

太平山40.JPG

太平山43.JPG

太平山79.JPG

太平山20.JPG

原来从高空看明池长这样

太平山27.JPG

太平山19.JPG

太平山21.JPG

充满芬多精的森林浴

太平山44.JPG

这次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台7线77K的777路牌

太平山85.JPG

太平山49.JPG

这个777特殊数字在我们职场是有特殊涵义的

太平山50.JPG

太平山48.JPG

鸠之泽因群山环绕,多望溪穿越,而形成泽地,加以栖息鸟类繁多,鸟鸣声萦绕于翠谷幽兰,不绝于耳,而得其名。鸠之泽,旧名烧水,即地热温泉之意。日治时代,日本伐木工人在此兴建温泉浴室,泡汤成为伐木生活难得的乐趣;日人称之为「鸠泽温泉」,1969年更其名为「仁泽温泉」,至2006年回复「鸠之泽」原名。

太平山86.JPG

结果全部只剩下蛋可以买,其他的食材都被买光了

太平山51.JPG

散发著独特温泉香的温泉蛋口感香Q软嫩

太平山53.JPG

路过鸠之泽很多次却是第一次吃温泉蛋

太平山60.JPG

太平山见晴怀古步道曾被票选为全球最美28条小路之一

太平山56.JPG

在雨后乍晴之际可远眺兰阳平原,及奇峰峥嵘的圣棱线;午后常有瑰丽如诗的云海,有时久陷白茫茫的雾中,反而涌起渴望见晴的心情,此乃「见晴」地名之由来。

太平山57.JPG

在上太平山前会经过见晴怀古步道,然而它并不起眼,加上中午后太平山就会起雾,视线不佳很容易就错过此地

见晴怀古步道03.JPG

见晴怀古步道系由太平山「见晴线运材轨道」部分路段整建而成,入口处位于太平山宜专一线23公里处,原长2.35公里,目前因步道部份路段崩塌仅开放至0.9公里。

见晴怀古步道04.JPG

见晴线运材轨道原长约5.5公里,有宽广的视野、平缓的路径、苍翠的地貌、笔直的林相,以及迂回曲折的铁道路径,自然与人文资产皆丰。因此步道整建之时,保留山地运材铁道特色,傍著迂回曲折的铁道路径,沿途保有铁道、木马、台车轮轴等历史痕迹,成就一条可观山观云、探索自然、缅怀往昔的怀古步道。

见晴怀古步道05.JPG

步道是循著昔日太平山运材轨道整建而成,不会有太大的高低差,自是平缓好走,一路上都是风景区刻意保留的废弃铁轨,随著岁月与大自然演进,妆点著长满青苔、蕨类的植物,成了最吸引人的美景。

见晴怀古步道06.JPG  

见晴怀古步道08.JPG

见晴怀古步道11.JPG

见晴怀古步道12.JPG

见晴怀古步道13.JPG

见晴怀古步道15.JPG

见晴怀古步道16.JPG

见晴怀古步道17.JPG

 见晴古道被评选为全球最美28条小路,与世界各大美景并列其趋,真是台湾之光

见晴怀古步道20.JPG

见晴怀古步道21.JPG

虽然飘了毛毛细雨,但却增添诗意

见晴怀古步道22.JPG

见晴怀古步道24.JPG

见晴怀古步道25.JPG

见晴怀古步道51.JPG

见晴怀古步道46.JPG

见晴怀古步道48.JPG

 见晴怀古步道52.JPG

见晴怀古步道53.JPG

见晴怀古步道54.JPG

见晴怀古步道55.JPG

见晴怀古步道27.JPG

见晴怀古步道30.JPG

见晴怀古步道33.JPG 

见晴怀古步道37.JPG

 见晴怀古步道40.JPG

步道部份路段土石容易松动之处,特别打造绳索吊桥避开

见晴怀古步道41.JPG

步道中所设置的吊桥,除了用来增添游客的乐趣之外,更是在不稳定的山壁状况下提供更加安全的一种移动方式。

见晴怀古步道43.JPG

中间就是以很窄的麻绳,正好是脚的宽度而已。

太平山54.JPG

后面这座吊桥无替代道路可以走,所以要走完900m最后一段路的人必须鼓起勇气走过去,若遇上起雾,还有漫步云端的感受。

见晴怀古步道44.JPG

旧路沿途少有人工修缮,步道另辟步径、吊索桥或木栈桥绕道而行,让原有运材轨道桧木桥、或跨越溪石、或越山沟等维持原有风貌。

见晴怀古步道45.JPG

太平山55.JPG

见晴怀古步道56.JPG

见晴怀古步道57.JPG

虽然只有短短的九百公尺,但却让人惊艳

见晴怀古步道58.JPG

见晴怀古步道59.JPG

见晴怀古步道60.JPG 

第二晚下塌太平山庄,原本一大早秒杀的房间,到了晚上却奇迹似有空房,每次要入住太平山庄都要抢破头才有房间

太平山01.JPG 

很久没有进行改建的「太平山庄」,今年在有限经费下,终于有新的「扁柏小屋」加入营运,简约自然的建筑外观与设计让人耳目一新,木栅栏的外墙多了几分质感

太平山02.JPG

趁天气好的时候先来翠峰湖环山步道

太平山62.JPG

若有常常来访太平山的人一定知道宜兰是雨都,一年大约有200多天都是下雨的状态,今天隐约还有蓝天算是很幸运

太平山63.JPG

翠峰湖是台湾最大的高山湖泊,位于太平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内,海拔1850公尺,呈葫芦状,旧名「晴峰埤仔」、「晴峰湖」,有「薄雾中的少女」之称,形成原因至今不明,据说曾遭美军轰炸。翠峰湖是其生态体系有别于一般湖泊,水源为附近山区雨水汇集而成,满水期9~11月时,面积可达25公顷,湖深近7公尺;枯水期1~4月,此时湖面呈现一大一小葫芦状两湖区,因湖的东侧有页岩渗水层,湖水不易蓄满,干季水位降低,水位差4公尺左右,露出大片水草地,每年如此循环。

太平山64.JPG 

以日出美景有名的「翠峰湖观景台」

太平山65.JPG 

太平山26.JPG 

来太平山好几次,这次终于牺牲睡眠时间来看日出,4点多起床大家都在半梦半醒间,不过半路遇到龟速车,以及我错估上山时间,导致我们一行人沿路快走上山,大家气喘吁吁半条命都快没了,当时真的有要往生的感觉,虽然错过太阳探出头那一刻,但至少看到美丽的日出

太平山04.JPG

望洋山步道分别由土石路、碎石路与木造阶梯构成,全程逐阶上坡,沿途除有红桧与扁柏外,终点还可登高远眺,欣赏群山环抱的兰阳平原,与撼动宁静兰阳平原的日出

太平山05.JPG

「望洋」顾名思意是可以眺望海洋之意。望洋山是南澳北溪的发源地,海拔 2,050 公尺,步道的入口就在翠峰山屋旁,全长约 1.2 公里,是翠峰湖景观区中观赏日出的最佳地点。循著步道登上望洋山,可以看到兰阳平原,天气晴朗时就连座落太平洋的龟山岛都清晰可辨。

太平山08.JPG 

太平山09.JPG

太平山12.JPG

太平山14.JPG

登上观日平台,除了可观看望洋山的晨曦,更可以在翻腾的云海后,俯看沉静的南澳北溪、群山环抱的兰阳平原,远眺圣棱线。

太平山74.JPG

太平山22.JPG

太平山16.JPG

陪了我们三天的座车,大家一直说下次还要再租车出游,因为实在太舒服了

太平山69.JPG 

太平山73.JPG

太平山71.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