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悟空邀請!

作為我國唯一的女皇帝,雷厲風行、轟轟烈烈地執政了十多年之久的武則天,為什麼死後卻沒有另外修建陵墓而是選擇和她的丈夫李治合葬呢?我認為武則天之所以要和她的丈夫合葬有下面幾個原因:

1、乾陵是一個風水寶地。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面大約6公里的梁山上,距離歷史古城西安大約76公里。是我國唯一的一座夫妻兩代帝王合葬的皇家陵墓。乾陵至今己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在唐朝18座陵墓之中,乾陵沒有被盜,是保存最完好的。

唐高宗李治在世之時下旨給他的舅舅長孫無忌和前朝遺老李淳風,要求他們兩人尋找一處屬於李治本人的風水寶地。於是長孫無忌和李淳風看上了離長安76公里的乾縣梁山。因為這裡的山勢長相相當的特別,此處的三座山峰之中,北峰居高,很像一個髮髻高聳的美女面首,離北峰不遠處平行並排著一對酷似美女雙乳的橢圓形山峰。遠遠望去,整個地勢就像一個仰卧的美女。

更有山腳下烏水和漆水,順著東西兩麵糰團圍繞著梁山,據說有水這樣環繞是可以圍住龍氣的。那河中煙霧瀰漫,山中雲蒸霞蔚,一派氣象萬千、人間仙境的景象。更為難得的是,整個地勢遠看呈現「方平」之貌,這種地勢形狀五行上屬「土」,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土」,這可是帝王最為看重的一點。

當年李淳風向唐高宗李治上奏之後,把個李治興奮得徹夜難眠,他在想,沒想到我死後還能葬入美女腹中,我得到的真是曠古未有的大風水呀。卻不料此事遭到袁天罡的的堅決反對,袁天罡認為,五行土生金,將來必然會被金格之人所控制,三年之後,必有女人取代唐朝。無奈李治貪戀風水寶地難得,再不聽袁天罡的勸告。袁天罡只好長嘆一聲暗暗在心裡說道:「代唐者,必武昭儀也。」過後沒幾天,袁天罡辭官隱居山林了。

所以武則天也心儀著這裡的好風水。

2、武則天到晚年即使再想獨斷專行也並不能如願以償了。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已是桑榆暮景的晚年,身體已是大不如前了。在一次卧病在床之時,宰相張柬之等五人率領禁軍包圍了她的寢宮集仙殿,斬殺了武則天的兩個寵男張易之和張昌宗,並且要求武則天傳位於她的兒子李顯。

在武則天退位後,此後將近9年的時間,她被遷往上陽宮居住,除了中宗李顯幾天一次的探望之外,很難再見到外人。失去皇權的武則天,就算武則天想大張旗鼓地為自己建造陵園也是不可能了。

3、晚年孤獨的武則天想留個好名聲傳於後世。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留下什麼樣的名聲在世上傳播才是武則天晚年所考慮的心事。年青時候的武則天為了能夠獨斷專行,能夠使她的統治長治久安,沒有少殺人。毛主席曾經就這樣評論過武則天:

「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

晚年的武則天開始學著行善積德,比如她還在主政之時就赦免了王皇后、蕭淑妃兩大皇族的所謂罪行;還開牢放了原先反對她的褚遂良、韓璦、柳權三人的家屬。還把她的兒子李顯從房陵接到了神都,這一點可以看出,即使張柬之等人沒有行動,也應該是李顯即位。

4、武則天生前作惡多端,害怕死後有人報復她,也害怕死後進不了唐家宗廟。

但凡壞事做盡之人,失勢之時常常會惶惶不可終日,害怕遭到報應。武則天殺人無數,害怕自己死後有人像伍子胥那樣對她來個開棺鞭屍。所以她選擇與高宗李治合葬,為的就是避免那種事情發生。當然她和高宗合葬,只要唐室江山不倒,就不會有鞭屍之事發生。

武則天生前殺了那麼多的李唐後代,害怕死後進不了李家宗廟,不能像其他李氏祖宗那樣享受子孫後代的祭祀。這也是她所擔心的。所以她只要和李治合葬,這一切都不是問題了。事實證明,武則天死後,果然有許許多多的王公貴族、高官名士跳出來反對把武則天和李治合葬,要不是她的兒子李顯硬撐著,還真是有問題的。

另外武則天和李治的感情還是相當不錯的,也許武則天恣情縱慾之後,忽然間覺得良心發現,對喪夫李治又來個柔腸百結也未可知。當她宣布和李治合葬,她就可以說,「你們看,你們不是都在罵我驕縱淫逸、氣焰喧天、身為人婦,不守婦道嗎?看!我還不是和我老公葬在一起嗎?」

總之,武則天之所以選擇和李治合葬,那是她的聰明之舉,也是她為了自己而做出的自私自利表現。問題回答完畢,敬請賜評!謝謝!


武則天是中國人歷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非常複雜,既充滿無數傳奇,又經歷了許多波折,既有風光無限的輝煌,也有默默無聞的過往。

武則天的父親是唐朝的開國功臣,12歲時父親去世,14歲被唐太宗召幸入宮。如果說父親的死去是一種不幸,那麼來到皇帝身邊就是另一個幸運的開始。然而往往事與願違,武則天雖然賜封為五品才人,有了侍寢太宗的資格,但是二人之間的情緣只是短暫的曇花一現。

唐太宗去世後,武則天由於沒有生育子女,按照唐朝的宮廷制度,被送入感業寺為尼。現在看來,唐朝的制度算是很人道了,不允許改嫁是對已故帝王的尊重,如果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妃子,那還得陪著殉葬。

後來武則天的人生之所以出現轉機,是因為抓住了一顆救命稻草,原來在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就把芳心許給了當時的太子李治。所以李治舊情難忘,三年守孝期滿將武則天接回宮中。

重獲新生的武則天,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掌控權力,才能掌握命運,至高無上權力成了她的追逐的夢想。

公元690年,武則天問鼎了權力巔峰,成為了一位讓當世及後世無數人膜拜的風雲人物,她的成功人生更讓無數人感慨奮進,儘管她是踏著別人的血肉之軀一路走來。

公元705年二月,宰相張諫之等人趁武則天病重發動「神龍政變」,逼武則天退位,江山重歸李唐。同年十一月,武則天薨世,後與高宗李治合葬乾陵。

那麼,武則天為什麼和李治合葬呢?

一、武則天已經放下了身段

武則天彌留之際還在糾結江山的歸屬問題,甚至還想讓侄子武三思繼承皇位。後來狄仁傑講了一個「兒子與侄子孰親」的簡單道理,讓武則天徹底醒悟。於是武則天決定去帝王封號,做了一個純粹的女人。如果武則天把皇位傳給了武家,她只能以皇帝名號自居,如果再與李治合葬就是一個不倫不類的身份,不但李家人不答應,連她自己都覺得尷尬。

二、一種對李治的眷戀

武則天曾經是萬人敬仰的皇帝,但她終歸是一個女人,李治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如果沒有與李治的相遇、相愛,武則天的一生不光是平淡無奇,而且很凄涼,註定前半生在宮中沉寂,後半生在寺廟煎熬。如果去天堂陪了李治,既是一種對丈夫的眷戀,也是一絲心靈的慰藉,另一個世界兩個人也不會過的孤單。

三、彰顯身份與殊榮

自古能與帝王合葬是一種殊榮,何況李治早於武則天去世好幾十年,再次開啟陵寢是對已故帝王的不尊重。如果皇帝生前沒有遺命,再加上皇后的威望不高,那麼皇后死後最多也就是陪葬。所以說,並不是每一位皇后都有與帝王合葬的資格。而武則天能獲得這份殊榮,就是源於她的強勢。李治身體不好,在位的後期基本上就是武則天操控朝政,李治去世後,武則天代唐建周,從某種程度上講她的地位已經高於李治。所以,武則天連最後的一點尊嚴都不會捨棄,這就是一個女人完美的一生。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我覺得武則天選擇和李治合葬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感恩與愛情並存,還有老了之後對年輕時光的追憶。


一、知遇之恩

本來武則天是李世民的一個才人,就是屬於並不被寵幸的後宮佳麗,按照傳統,李世民死後作為才人就要去寺廟出家,並且不能再嫁。

可是武則天命比較好,在李世民最後的時光里,武則天在身邊照顧李世民,恰好遇到也來照顧父親的太子李治。

李治初見武則天就有好感,只是因為倫理道德,沒有跨越紅線。後來李世民去世後,武則天被帶去感業寺,李治似乎忘記武則天。

直到後來李治把皇位坐穩後,再次去感業寺見到武則天,兩人相見,良多感慨。這一切,剛好被王皇后知曉。

當時王皇后正在和蕭淑妃爭寵,兩人勢均力敵,王皇后想藉此機會把武則天弄到身邊幫忙一起收拾蕭淑妃。

就這樣,武則天再次回到李治身邊,並且幫助王皇后剷除蕭淑妃。只是王皇后低估了武則天實力以及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最終王皇后也被武則天陷害致死,武則天平步青雲成為皇后。

李治晚年身體不佳,朝廷大事交由武則天代理。聰明的武則天利用此千載難逢的機會,把權利拿捏得當,最終李治死後控制實權,並且讓李旦禪位於她,從此當上皇帝,走上人生巔峰,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二、因為愛情

毫無疑問,武則天與李治之間除了政治利益之外,我覺得還是有愛情的,至少李治對武則天是有愛情的,要不然也不至於冒著危險將武則天留在身邊。李世民生前已經告誡李治不要留著武則天,此人權利心重,可是李治因為愛情沖昏頭腦不聽李世民遺言。

再加上晚年李治將朝中政務交由武則天處理,也從側面說明李治對武則天的信任與愛得深切。


三、晚年追憶

其實人都很有意思,不管是王侯將相,還是普通百姓,隨著年齡的增長,越喜歡回憶從前時光。

當武則天墓年經歷神龍政變失去皇位之後,自己一個人在深宮獨居,男寵張宗昌與張易之都死去,只剩下自己孤獨寂寞冷。

人在孤獨的時候,最清醒也最容易追憶往昔崢嶸歲月。也就在那個時候,武則天拿出當年在感業寺遇見李治那天穿的那條「石榴裙」,想起自己的一生,突然感慨萬千。

這個時候,人腦袋才是清醒的,才容易做出明智的選擇,我想武則天選擇與李治合葬大概就是那個時候的決定。


結語

不管一生擁有多少權利財富,最終人還是一個凡夫俗子,逃不過七情六慾!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


李治863年十二月初四病逝於洛陽,次年八月葬於乾陵。705.2.22武則天被政變推翻,中宗李顯即位,李唐復辟,武周皇朝壽終正寢。706.7.2武則天與高宗合葬於乾陵。

「袝廟歸陵,去帝號,稱則天皇后」是在被幽禁中病逝前對中宗近乎哀求式,遺願。這是最好選擇。否則把她埋哪裡?以什麼身份埋?離開高宗庇護,她難免被掘墳毀屍!


武則天的一生都充滿著戲劇性,尤其死後留下一座無字碑,有功有過,留給後人評說!

神龍元年,武則天病危,張柬之策劃政變,逼迫女皇傳位太子李顯,李顯登基以後,立即把皇族中以前被開除皇籍流放的人員全部恢復屬籍並加官晉爵。隨後,女皇被軟禁在洛陽上陽宮,加以「則天大聖皇帝」的尊號,只是在名義上保持尊榮。更重要的是,李顯恢復「唐」的國號,把武則天所有改革過的東西全部廢除,沿襲永淳年以前的舊制,甚至把周廟的七祖都遷出,重新設立唐太廟,這一系列的舉動就是把武則天的周朝全部否定。這一年,武則天已經八十二歲了,本就年老體弱,已經再折騰不起,在彌留之際留下遺制:去掉帝號重新改稱皇后,她把皇位重新傳給李氏繼承人,這就表示武則天又成了李家的媳婦兒,神龍二年武則天的靈柩與唐高宗李治合葬乾陵,陵前立的是一座高高的無字碑!

謝謝邀請。

武則天死後選擇和李治合葬,個人感覺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因為愛情。從尼姑到昭儀再到的皇后天后,從輔政到參政再到二聖臨朝,如果說純屬武媚娘的政治手腕所致誰也不信,因為李治本身就是一代名君。所以我認為這恰恰見證了一段宮廷少有的愛情。為了她,李治頂著悖倫的壓力從感業寺接回來;為了她,李治休了王皇后;為了她,李治不惜和整個朝堂作對……對此,武后心知肚明,從公元683年李治駕崩到705年去世,武后在沒有李治的世界裡又獨自生活了22年。這22年,武則天從來不缺男人,但卻再未有過愛情,她只能通過弄權、殺戮甚至面首來排解心裡的苦。所以,705年十二月,在仙居殿合上眼的那一瞬間,她應該在心裡默默地喊著:李治,我來了。

二、落葉歸根。天下還是李唐的天下,武媚娘還是李家的媳婦。十五年所謂「大周」,只是這個女人向男權世界抗爭的一塊招牌,是她為了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一個平台。百年之後,她仍然遵隨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古訓,進入李家的祖墳。所以,在臨終時頒詔「遺制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雖然她曾經因為立儲活動過心眼,雖然侄子武三思也一直在眼巴巴地等著。但是,她實際上一直知道「天命在李」——她可以逆天改自己的命,卻改不了李唐的國運。在這裡多講一個小故事:聖曆元年(698年)八月,突厥默吸可汗內侵,武則天下令募兵征討。然而,一個多月過去,應徵入伍的還不到千人。但是當武則天任命太子李顯為河北道行軍大元帥的時候,瞬間就有五萬人前來(「先是,募人月余不滿千人,及聞太子為元帥,應募者雲集,未幾,數盈五萬」)。這件事對武則天的震動很大,因為此時的大周已經建立8年,加上她當「天后」的歲月,整個帝國早已印上了屬於她的印記,結果僅僅是招幾個兵,就讓她發現天命仍然在李——相信伴隨她的,還有一聲嘆息!


謝謝悟空邀請。

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活了82歲,死後和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在現陝西省咸陽市的乾陵,作為皇帝,只要自己願意,可以生前就自己下令給自己修建單獨的陵墓,為什麼武則天選擇和李治合葬在乾陵呢?其實這都是武則天生前就考慮好了的計謀,原因是這樣的:

第一:武則天死前的身份發生了變化

武則天到底也是李唐家的兒媳婦,是李治的媳婦,即使自己可以自由選擇單獨陵墓,可還是願意死後和李治合葬,因為如果單獨自己設立陵墓,名不正言不順,享受不到後人的香火,況且她當時死的時候,已經被奪權,已經恢復了皇后的身份,已經不是以皇帝的身份死的,作為大唐皇后,肯定要和李治合葬,這樣可以繼續得到李唐子孫的香火。

第二:武則天為自己身後打算

武則天留下遺言和李治合葬也是為了自己死後更有保障點,武則天為了奪取皇位,用盡了權謀手段,殺害了很多皇親國戚和文武大臣,古人比較迷信,李治的墓風水好,如果和李治合葬,就算再恨武則天,任何人都不會去動這個墓,因為皇帝陵墓不能開挖,會斷了龍氣,這樣不擔心有痛恨她的人去挖她的墓,避免死後被羞辱,這點全是為了自己的私心。

綜上所述,武則天之所以選擇死後和李治合葬,還是因為自己長久的打算,也許武則天作為一代女皇,選擇和李治合葬還有其他原因,我們按照常理來推斷基本是這樣的,你們看後是怎麼樣認為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我是小聰歷史客棧,本文章首發於悟空問答,堅持原創,每日更新,喜歡請關注我哦!


人家是夫妻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