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如戰場。/ 全景

  很多時候,輿論喜歡把責任推給股民的非理性,但卻常常忽視一個又一個的股民恰是這場博弈裏最弱勢的一方。他們所面對的,不僅是資金不對稱,還是信息不對稱、制度不對稱。

  前天,坐在隔壁的王小編髮出了銅鈴一般的笑聲,通常都是有好事跟你分享的先兆。果然,一分鐘後,他一臉得意地開始炫耀: “股票漲了!”

  這時我們必須陪着他一起高興:

  “恭喜!”

  “股神!”

  “什麼股啊!”帶有羨慕嫉妒恨的恭維此起彼伏。

  “002820,桂發祥!”老王憋着一股氣噴薄而出,“來,明天哥請客。”

  “王老師,你好膩害啊?”

  “股神,這是什麼股啊,教教我買吧!”實習生也是要幫幫場子的。

  王老師的目光飄出窗外,悠悠說道:“因爲他們家是做大麻花的。”

  “大麻、花?”

  王股神接下來告訴我們,在剛剛過去的一週,只要跟“麻”沾邊的股票,就能瘋漲,不管是麻繩、麻花還是天麻,管他那麼多,漲就對了。

  原來今年以來,A股市場掀起了一波工業大麻概念股的炒作熱潮,國內做工業大麻的上市企業,集體大漲。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像“麻花概念股”桂發祥在27日一度衝到漲停板。

  不管怎麼說,大麻花裏也有三分之二是“大麻”吧。/ 微博用戶@天津股俠

  以至於有天津的小夥伴在網上解釋:我們從小吃到大的桂發祥大麻花,和大麻真的沒有半點關係。

  儘管大多數小投資人、散戶還沒完全搞清楚工業大麻和法制新聞裏常見的大麻有啥區別,對於中國工業大麻的現狀更缺乏瞭解,但飄紅就是命令,他們早就跑步入場,參與到這場“麻“”煩之中。

  都說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反過來講,只要有了利益,觸及靈魂也不是什麼難事。在通紅一片的漲停板面前,連靈魂都受到了震動,至於智商和理智,就暫時顧不上了。

  不信你看看前幾天爲了大麻概念上躥下跳的同事,這幾天已經大概率垂頭喪氣了。

  別總以爲自己是華爾街之狼

  老師,名字裏有“麻”的股票是不是穩賺不賠?

  說回工業大麻,它和普通人印象中的毒品大麻大不相同。只有那些毒性成分低於0.3%、不具備毒品利用價值的大麻,才稱爲工業大麻。

  在我國,工業大麻也叫做漢麻,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經濟作物。而隨着去年下半年,加拿大通過娛樂大麻合法化,美國爲工業大麻開綠燈,這股熱氣就漂洋過海吹來,薰得中國股民的投資雄心蓬勃生長。

  漢麻:怪我咯?

  先是從3月20日前後開始,一些在工業大麻領域有所佈局的股票均迎來大幅上漲。

  很快,股民太多,這幾家工業大麻企業不夠用了,那怎麼辦呢?沾麻就算!

  短短几天的行情,無數股民在心中構建起一條簡單的邏輯鏈:工業大麻=上漲,上漲=財富翻倍,麻=工業大麻,買麻=財富翻倍。

  大麻花:??!

  比如開頭提到的桂發祥,3月27日開盤價還是每股15.02元,當天最高漲到16.5元,讓手握大麻花的天津人民一臉懵逼。不知道做喜劇的開心麻花有沒有後悔當初沒有叫“開心大麻花”?

  做天麻的昆藥集團漲,連賣芝麻油的西王食品都穩穩封了個漲停板;因爲有傳言,化肥產業也和工業大麻的種植有關,於是一些化肥股也出乎意料地上揚。

  相關股票一致看漲。/ 同花順

  最離譜的要數金鷹股份,這支股票背後,是一家來自浙江的工業企業,主要業務爲紡織設備製造銷售,以及亞麻紡、製衣等等,雖然與麻有關,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此麻非彼麻,這麻非工業大麻。

  但急着賺錢的投資者哪裏管得了這些,說你有關就有關,要你漲你就漲,金鷹股份連續幾個交易日漲停。

  “被上漲”的企業還遠不止這一家。/ 星空財富

  這反倒讓這家上市公司坐不住了,連忙發佈公告表示,公司市盈率高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提醒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

  不過“入市需謹慎”一類的告誡,歷來都和遊戲加載頁面的防沉迷宣傳一樣,沒多少人聽得進去。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真金白銀面前,多少人置若罔聞。

  炒作到最後,已經有了無厘頭的意味。/ 東方財富網

  就在昨天,3月30日,金鷹股份又發佈了一份關於股票異常交易波動的公告,這次乾脆直接在公告中寫道:

  公司目前所從事的主要業務爲麻、毛、絲、絹紡織機械成套設備製造銷售,以及亞麻紡、絹紡、織造、染整、製衣等,與工業大麻概念並無關聯。

  翻譯成人話就是,我們只做麻布、麻繩、麻袋,就算前面加上一個大字,也和大麻不沾邊。

  有人編了段子,還做了表情包:指鹿爲麻。

  企業這麼負責,股民卻不幹了,在金鷹股份的第一份公告下面,有股民唯恐天下不亂:“看來工業大麻是真的了。”

  而在30日的公告發布時,金鷹股份已經經歷了下挫跌停,評論區又換了一種畫風:“怎麼不早早撇清關係?蹭熱點坑股民啊……”

  3月21日的公告下面,有股民認爲這紙公告不過是公司此地無銀。/ 東方財富網

  2月29日,股票下跌後,評論區又換了一種畫風。/ 東方財富網

  根據《證券時報》報道,在一片漲聲裏,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下發“關於加強工業大麻管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工業用大麻限於纖維和種子,其他用途的種植排除在外。

  蒼天饒過誰。/ 澎湃新聞

  一盆冷水澆下來,原本和“麻”有關的幾支漲停股票,馬上又陷入了跌停。一漲一跌之間,王股神也沒有再提請客那事了。

  倒是社交軟件上的狂歡停不下來。

  股海浮沉,笑中帶淚

  麻苗還未種下幾棵,股價已經翻番,類似的例子在中國股市從不鮮見。

  兵馬未動,概念先行。炒作概念歷來是不少中國股民投資的不二法則,上市企業的主營業務沾點邊就行,反正東方不亮西方亮,總有一種適合股市。

  這種玩法屢屢見效,以至於很多遊資還沒徹底弄清楚概念,就念叨着“再不買,黃花菜都涼了”,匆匆買入。

  流感流行的時候,一些藥企的股票直線上揚,霧霾嚴重,那買防護用品的股票大致沒錯。最有意思的是,每逢油價下跌,航空股就看漲,油價上漲,兩桶油的股票就看漲。

  抗洪救災概念股瞭解一下?

  甚至還有抗洪救災概念股,顧名思義,就是那些與洪水有關的產業,大到排水管道,救生器械,小到食品帳篷,醫療衛生,統統看漲。

  想發財想到洪災上了,你這良心是不是大大地壞了?

  聽上去有點像互聯網企業中流行的“講故事”——不管生產線鋪開沒有,先眼含淚花把情懷、價值、前景說一遍,投資就會滾滾而來,賈躍亭、羅永浩都是箇中高手。

  老羅:我是不是該去炒股?

  蹭熱點的從來都不止股民,很多上市公司也不放棄“講故事”的機會。比如在28日,湖南爾康製藥就宣稱要進軍火爆的工業大麻領域,當天即遭到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

  是不是蹭熱點,每個人都有判斷。/ 澎湃新聞

  短短兩天火速佈局,引來一批亢奮中的股民,至於潮水退去,誰還穿着褲子,怕是股民也搞不清楚。至於那批被套牢的股民,就只能自求多福。

  從1989開始,中國股市走過了悠悠三十年歲月,無數中國家庭都有與股市相關的故事。

  中國最著名的股民之一,楊懷定。

  上海工人楊懷定,從1988年的一筆國庫券起家,殺入股海,終成大戶,人稱“楊百萬”,楊百萬們的事蹟激勵着許多人,有學生拿出獎學金,有白領拿出買房的本錢,甚至還有人拿出全部身家,投入股市。

  買房還是炒股?這在今天幾乎已經不成爲問題。/ upsplash

  2007年,許多城市的房價還未起飛,上證綜指就已經攀上五千點的高位。站在衝上三千點的當下,回看當初,真是夢一般的日子,很多人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多了一個“中國股民”的身份。

  有網友在在微博上回憶,那時候人人都在談論股票,自己因爲結婚買房,不情不願地把股市中的資金抽出來,誰知因禍得福,逃過了之後的大跌,又趕上了樓市的大漲。

  “討飯的人都去炒股,一炒就發了。”

  事後諸葛亮總是容易做,今天回望,股市漲的快還是樓市漲的快,根本不成爲一個問題,但在遙遠的十多年前,它就是擺在許多中國人面前的抉擇。

  身邊曾有人在2007年的頂點前夕賣房入市,最終變成一場套牢十年的傷心往事。家父也在那一年跟風入市,把兩個月的工資投入股市,當即小賺一筆,全家用這筆錢出遊。可是遊山玩水歸來,股票開始了漫長的下跌,時至今日家父也不再看股市了,據說他買了中國石化。

  在股市低迷的日子,炒股成了某種生活方式。大學生把它作爲財務獨立之前的投資訓練,坐在交易所裏看盤的大爺大媽把它作爲社交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有了更方便的電腦和手機,還是風雨無阻地坐到大屏幕前去。被工業大麻擺了一道的股民,看着網友編的段子,自己也被逗樂了——不然還能怎麼辦呢?

  打開手機看盤,有時候成爲一種生活方式。/ upsplash

  股海浮沉,培養出不少隱形佛系股民。拿出一部分無關痛癢的錢買幾支股票,只要別賠太多就行,至於發財嘛,沒聽過“七虧兩平一賺”的說法嗎?還真以爲自己是楊百萬?

  電視劇《父母愛情》裏,年老的女主也迷上了炒股,並且篤信所謂“內幕消息”,結果可想而知。/ 電視劇《父母愛情》

  “我能算準天體的運行,卻算不準人類的瘋狂”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中國股市真有那麼危險嗎?提問時間是2014年。

  幾年過去了,有人在下面留言:提問者還好嗎?最後是賺還是賠?

  無人回答。

  中國股民:永遠在追逐,從未完成超越。

  暢銷書《烏合之衆》裏寫道:人一到羣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這種集體不理性,很多時候讓股市變得更像一個羣體行爲試驗場,不信,去看看短命的熔斷機制。

  當然,平心而論,中國股民不理性的說法有失偏頗——因爲上市公司有時候也糊里糊塗。

  獐子島:中國股市的傳說之地。

  比如著名的獐子島事件。上市公司獐子島集團2014稱,因爲遭遇冷水團,公司海洋牧場受災,業績鉅虧,由上半年的盈利數千萬轉而變爲虧損八個億。2018年初,扇貝們故技重施,又造成公司2017年突發性虧損。

  這就是江湖傳言的“扇貝出走”事件。

  英語學習軟件扇貝在股民的提問下賣萌,但總有蒙受損失的投資者笑不出來。

  面對這樣近乎笑話的事情,股民們忍受了真金白銀的損失,除了跟着苦笑,還能怎麼辦呢?

  大作家馬克吐溫就是一位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的資深股民,他曾經留下那句名言: “十月,這是炒股最危險的月份;其他危險的月份有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

  牛頓也炒過股,可惜憑他老人家的智慧,依舊看不清雲詭波譎的股市,大賠了一筆後,留下一句無奈的:“我能算準天體的運行,卻算不準人類的瘋狂。”

  經典港劇《大時代》裏面對瞬息萬變的股市指數目瞪口呆的鄭少秋,至今還作爲表情包躺在許多人的手機裏。由此還誕生了著名的“丁蟹效應”,只要演過丁蟹的鄭少秋的電視劇一播出,港股立馬下挫。

  很多時候,輿論喜歡把責任推給股民的非理性,但卻常常忽視一個又一個的股民恰是這場博弈裏最弱勢的一方。他們所面對的,不僅是資金不對稱,還是信息不對稱、制度不對稱

  民國時期,有過一場橡膠股票風潮,很多中國股民還不知道橡膠爲何物,就一窩蜂地買進,這和今天的工業大麻何其相似?你可以嘲笑他們的盲目,但也不得不佩服他們重整旗鼓的毅力和苦中作樂的胸懷。

  未雨綢繆,早做打算,這次火的是工業大麻,下次被炒起來的概念,說不定就是韭菜了。

  作者 | 烏頭白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週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