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是明朝的開國功臣,被封魏國公,並和朱元璋結成了兒女親家,大女兒嫁給朱元璋的四兒子朱棣。

洪武十八年,五十四歲的徐達病死,被追封為中山王,配享太廟,朱元璋親筆為他撰寫神道碑文,徐達的大兒子徐輝祖繼承了魏國公的爵位。

朱元璋死後,原本只是一位平常藩王的朱棣搶來了皇位,徐達的女兒因此成為皇后。徐達的兒子徐增壽也因為是朱棣的同盟者,被追封為定國公。如此一來,徐達家族一門兩公,而且一直延續到明末。從這個意義上說,徐達家族是非常成功的。

當然,這期間徐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魏國公徐輝祖堅定支持建文帝,在靖難之役中率軍對抗朱棣。朱棣登基之後,奪去他的公爵,將他幽禁起來,徐輝祖很快就在永樂五年死去。好在朱棣又把魏國公的爵位還給了徐家的後人。

而徐增壽暗中為朱棣傳遞情報,當朱棣率軍逼近南京時,徐增壽想裡應外合,被建文帝親手處死。

總體來說,明初政局兇險,大批開國元勛自身難保。在開國六公當中,魏國公徐達一家要比李善長、常遇春、李文忠、馮勝、鄧愈幾家的結局要好得太多太多。

那麼,徐達家族算不算明朝最成功家族呢?

當年,徐達和朱元璋幾乎同時出道,年紀和出身都差不多,都是白手起家,大家的起點一樣,但朱元璋很快就做了老闆,自己創業,獨自控股。徐達卻成了朱元璋手下第一號打工仔,為他馳騁四方,打遍天下。所以,徐家根本無法和朱家相比。

此外,還有雲南的沐家,起點比徐家低,但比徐家更成功。

當年,沐英是一個可憐的孤兒,被朱元璋、馬皇后收為養子,洪武九年被封為西平侯。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進軍雲南。以後傅友德和藍玉撤回,沐英就留下來鎮守雲南。這一守一直守到了明末,歷時二百多年。

洪武二十五年,沐英得知皇太子的死訊,悲傷過度,嘔血而死,死後追封為黔寧王。他的大兒子沐春繼承了侯爵。父子二人在雲南恩威並施,逐步樹立起沐氏家族的絕對權威,雲南各地的土司對沐氏畢恭畢敬,沐家有什麼指令發下來,他們都會擺出正式的儀仗前來迎接,如同迎接皇帝的聖旨。

沐春死在洪武三十一年,沒有兒子,他的二弟沐晟繼承了侯爵。永樂年間,沐晟配合張輔分路進軍安南國,平定叛亂,設置交阯布政司。沐晟因功進封為黔國公,歲祿三千石。

沐晟最後死在明英宗時代,前後掌控雲南將近三十年,為沐家掙來一個公爵,並積累了巨量的財富和田產,但他的能力和威信卻比父兄差了很遠。

最後一代黔國公是沐天波,在北京、南京淪陷之後,雲南成為南明小朝廷的最後落腳點。沐天波追隨永曆皇帝朱由榔,一路退入緬甸,並最終戰死在那裡。

有明一朝,沐家一直為明朝鎮守雲南,如同經營一個獨立王國,沐國公的威望和影響,比徐家的魏國公、定國公要大得多。


生前盡忠,死後還被朱元璋葬在孝陵旁邊,盡孝,為朱元璋當陰間守門大將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