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懸疑、驚悚類型片,堪稱“業內的風向標”

效果逼真,腦洞大,神反轉。

讓人打從心底的恐懼。

從《黑暗面》到《看不見的客人》,有不少能配得上“經典”二字。

可是,這是好事,也有“壞”處。

因爲很多人就忽略了它同樣製作精良的劇集。

影哥鮮少看,但每次看都不可自拔。

下面,奉上這部史詩鉅製——

《黑死病》第一季

這是今年影哥繼《紙鈔屋》後,看的又一部。

厚重的歷史感,大氣的世界觀,縝密的劇情,細膩的演繹。

講真,它擔得起任何讚美之詞。

用網友的話說,它“宛若藝術品”。

不過遺憾的是,豆瓣目前只有約400人標記。

其中,50%都給出了五星。

除了場面宏大,該劇的尺度也真夠大的。

一言不合就寬衣,程度一點兒也不亞於《權遊》。

未成年的童鞋請自動繞行。

但聲明一點:裸露在這裏不是噱頭

它是那個時代的悲劇,當時社會冷酷無情的一角。

至於爲什麼?

要從故事中,十六世紀的港口城市——塞維利亞說起。

這座城市是當時傳說中的“天堂”。

它是美洲的大門,世上最美的城市,號稱新羅馬。

這裏富得流油,遍地是黃金,處處是機遇,成功似乎很容易。

商人、難民蜂擁至這裏,包括男主馬特奧。

不過,他來這兒不是爲了淘金,是爲履行承諾,找回故友的私生子。

馬特奧幾費周章,好不容易找到男孩,可還沒來得及離開,就被捕入獄。

因爲他曾是名囚犯。

五年前,他因私自印製大量新版聖經,並散播,被宗教法庭判爲異教徒,由此開始亡命天涯。

這裏很多人都是馬特奧的老熟人。

比如抓住機遇,暴富的商人蘇尼加。

提前透露一句,他對男主是真愛啊,基情滿滿。

還有升了官的塞爾索。

他之所以把馬特奧抓住,留在身邊,目的就是讓他幫忙破案,戴罪立功。

死者是全城舉足輕重的商人之一,屍體被扔在貧民窟,死狀慘烈。

通過屍檢推測,死者生前遭受過非人待遇。

兇手不僅用木棍刺穿他的肩部,把血放幹;還釘住他的手腳,將其立在地上。

外加他手邊的十字木架,宗教意味濃厚。

上面刻着“E V V”,似乎有什麼深刻的寓意。

對於命案,馬特奧別無選擇,找到兇手,重獲自由;一旦失敗,還按照原判,執行火刑。

作爲一部歷史鉅製,破案自然不是全部。

劇集從兇殺案調查入手,抽絲剝繭,如一面多棱鏡般,折射出宗教、政治、經濟、人性等命題。

冷峻、肅殺,於無聲處聽驚雷,妙!

先來說城市,在繁華生機的背後,是人吃人,階級的層層剝削。

富有:

像蘇尼加這樣的商人,住着豪華的宮殿,吃着巧克力,就連牙籤都考慮到口味,用紅酒染色。

錢是怎麼來的呢?

得益於城市港口的開放,經濟貿易。

雖然蘇尼加總是爲馬特奧解圍,但也掩蓋不了他的黑心腸。

貧民窟爆發黑死病疫情,他害怕政府閉城,影響生意,於是拿錢收買醫生,封鎖消息。

此外,蘇尼加還串通貴族。

在討論是否關閉港口的會議上,把利益放在第一位。

爲保住塞維利亞經濟城市的地位,保住自己的財路,不顧成千上萬名百姓的死活。

貧窮:

富有:

蘇尼加代表的商人和貴族有多富有,底層人就有多貧窮。

從死人身上扒下衣服,換錢。

有組織專收孤兒,去做騙錢的勾當。

孤兒沒有自由和權利,是一件物品,他們經常被要求脫掉衣服檢查,看是否有黑死病。

沒有的話,交易成功。

爲了有一口飯吃,能生存下去,窮人是想盡一切方法。

這其中,女性仍遭受歧視,站在被壓迫的最底層。

馬特奧的摯友,赫爾曼的遺孀拉雷亞,雖然她繼承了丈夫的工廠,但從不被工人認同。

熱愛繪畫,功力深厚的她,甚至都沒有勇氣在自己的畫作上寫上自己的名字。

替代的,拉雷亞屬上父親的大名。

因爲男人就算死去,也比女人容易取得成就。

可以說,在當時的社會,女人的社會地位完全靠男人。

但拉雷亞就偏不信命。

她不顧工人反對,將一名女支女安排在工廠工作。

不幸的是,她很快就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拉雷亞遭人算計,被人扼住咽喉,被粗暴的扒開衣衫。

後面還有更慘無人道的,讓人不忍往下說。

富有的夫人都會經歷這些,更別說其她人了。

比如拉雷亞一直想保全的那名女支女,尼婭。

對於這個羣體,當時有一套嚴格且荒唐的制度:

看起來有模有樣,實際上沒有人道可言。

可笑的是,只有這裏是合法的,出了這個門,一旦你從事這個行業,就會違規被抓。

尼婭爲了生存,淪落此地。

但她倔強地眼神,從未表示屈服。

可以說,整部劇把那段歷史殘酷的一面毫無保留的展現出來,讓人震撼。

繁榮與貧窮並存,光鮮與骯髒同在。

有利益的撕扯,也有人性的覺醒。

主導並推動這一切的人,就是馬特奧。

而延續西班牙縝密的風格,劇情在後續也迎來了反轉。

一個接一個的死者出現,體徵相同。

這些人,有船長女兒,有商人,有馬特奧的舊友。

他們都和同一個組織有關。

一個隱藏在背後的巨大陰謀即將被揭開——

這座城市裏的部分錢幣銀含量有問題!

可以說,像這樣整集沒有一句廢臺詞的劇,真不多見了。

驚險刺激,又過癮。

哪怕回過頭重刷,你還能有新的體會。

其實,片名中“黑死病”,既是病理的,也是精神上的。

黑暗就像“黑死病”一樣,從未真正的消失過。

只不過,人們總是將它遺忘。

不吸取教訓,一旦放鬆警惕,它或許會捲土重來。

畢竟,太陽之下沒有新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