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p30系列的感測器由傳統的 紅綠藍 改為 紅黃藍,這樣做好處都有什麼,相比傳統的紅綠藍有和優勢劣勢,以後在相機行業會有很多應用ryyb CMOS的嗎?


p8不也用的rgbw麼, 那個w通道還是全通的了, 進光提升量應該和ryyb相當

各種濾鏡排布的專利有一些的, 不只是rggb一種, 隨手一搜就挺多, 之前在某個回答扔了個連接, 這次再多扔個佳能的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20140125838?

patents.google.com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20160309130A1?

patents.google.com

當然我也不知道哪個好, 但是都在用rgb就能說明一定問題了

前段時間正好看到個消息, 有人研究rgb是不是最優排列, 下面的連接, 用的編程什麼的自主學習, youtube上也有視頻. 當然也有人質疑, 學慣用的照片都是用rgb拍的, 自然學習出來的最佳排列是rgb, 各位自行判斷吧

Fully-Arbitrary Learned Color Filter Mosaics?

evanfletcher42.com圖標https://youtu.be/M2238NYSasg?

youtu.be


RYYB在相機行業推廣的可能性非常小。

手機拍照和相機拍照的目標是不一樣的。手機拍照的目標是小尺寸成品好看能夠立即分享(在互聯網上),同時支持小尺寸的列印。相機拍照的目標是大尺寸半成品,或者稱為素材可能更合適,真實,要給後期留下足夠多的信息。所以說,手機拍照追求的是視覺好看,而相機拍照追求的是內容真實且包含足夠的信息。

說回到RYYB相對於RGGB的優勢和缺點,這在網上討論的比較清楚了,優勢是通光量,即暗光拍攝;劣勢是色準。

對色準缺陷的容忍度,手機用戶比相機要高出很多,事實已經反覆證明瞭很多遍了:手機用戶追求的是照片「好看」,而不是「真實」

以我用mate9pro和mate10pro的經驗來看,手機上提供的Leica色彩空間,是在合理的程度內增加色彩對比度,讓色彩變得更鮮艷、明亮,並不是讓色彩更真實。很多時候拍出的照片肉眼可見的比真實場景色彩對比度更高,拍出的藍天比真實更藍、拍出的草地比真實更綠。

上面回答中有答主說「鮮艷模式下色準翻車了,關掉鮮艷模式會稍微好一些」這個說法本身就有問題。所有手機(包括相機),標準模式的色準纔是最準的,鮮艷模式的色彩會更鮮艷,色準自然就不準了。

所以我認為,華為敢推RYYB CMOS是建立他們認為「RYYB+Leica色彩是能夠滿足普通用戶對照片色彩需求」的基礎上,而不是認為「RYYB與RGGB在色準上差異很小」的基礎上。

色準的代價換來的是在暗光拍攝能力的大幅提升,大幅擴展了手機用戶的拍攝應用場景,很多過去用手機無法拍攝的場景,現在變得能拍了,而且效果還不錯。優勢和劣勢綜合起來的結果,大概率是用戶可以在更多場景拍攝視覺上好看的照片,這是改善了用戶體驗。

但對相機來說,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暗光拍攝是專業攝影師幾十上百年來一直以來面臨的問題,並圍繞該場景發展了大量的附件和拍攝方法。隨著CMOS電子技術的進步,可用ISO從膠片時代的100,200大幅提高到現在6400,12800。由於邊際效應,ISO進一步提升對專業攝影師來說,過去不能拍現在變得能拍的場景非常有限了,更多的是讓過去就能做的工作變得更容易而已。

典型的例子就是Sony A7S系列,具有最強的暗光拍攝能力,但並沒有讓它銷量變成最強,市場上A7S競爭力反倒是它的視頻能力。

另一方面,專業相機用戶追求的是「真實」,讓照片更好看的任務是可以交給後期的,有一大批以此為生的專業人士。因此RYYB帶來的色準偏差問題,在相機領域會顯得更嚴重。過去數十年來色彩還原的工作主要都是基於RGGB,RYYB依靠演算法在色彩還原上的目標頂多也就是趕上或接近RGGB,很難看到有超過的可能性。

所以在相機領域,RYYB帶來的優勢是有限的,而劣勢是比較敏感的。綜合起來,帶來的用戶體驗有可能是帶來負面的。


在手機攝影下,有幾個現實:

1、cmos底很難做更大了,電氣特性短時間也很難有大提升,再搞只能學諾基亞5攝

2、厚度限定最厚不能超過8mm,一般只能4-6mm,體積也要盡量小

3、現代人的生活節奏下一般工作日只有晚上有休閑時間,同時假期稀少

在這種「白天黑夜」幾乎各佔使用場景一半的情況下,華為選擇了「犧牲色準,提升夜拍」,算是「截長補短」。如果再加上陰天、室內燈光線不好的情況,那麼這種權衡對於普通人是相對划算的,尤其是拍照基本上只發個朋友圈。但是對於專業用戶來說,或者少部分對顏色敏感的人來說,就是非常不友好的了。

另外,華為確實可以通過改進演算法來獲得更好的照相素質,這個就是個細活了。超級夜景模式聽說就是後來追加的,gpu turbo也是後來追加的。雖然硬體固定,但演算法稍微還是有一些提升空間的。買p30還介意色偏,那就是賭華為之後能有強大的演算法來修正色彩,雖然這個很容易翻車。

我的結論是:在單反、單電等專業領域短期內RYYB不會有什麼趨勢,除非出現革命性演算法能解決偏色,但在手機領域尤其是千元機百元機,RYYB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提升拍照質量的方法。也許我們不久之後就能見到紅米RYYB,小米RGGB的操作,或者ov也會用這種操作,來降低消費者對RYYB檔次的心理認知,正如p30系列通過pro版用boe屏幕這種方式降低「三星屏幕檔次」的消費者認知。

等我p30pro到了我也上一下樣張仔細看看。


色準可以說基本翻車了,連色弱都能看出來。如果關掉鮮艷模式會稍微好一些,等ota更新吧,看看演算法能不能救。

屏幕20cm以內是不怎麼能看的,差不多恢復到iphone 5s那個像素密度了。但是打一下小米9這種應該問題不大,boe這塊屏除了解析度,別的素質還都可以。20cm以外基本上看不到像素了。

基本上其他顏色沒問題但是黃的更黃了。


夜拍無敵。

十五秒手持,這要是單反能糊成狗。這個技術水平估計國內廠商三年追不上,國際大廠也得一年。


我覺得吧,應該弄一個p30pro+,主攝兩個imx650(RYYB)和imx600(RGGB)加廣角鏡頭搭配TOF鏡頭,潛望式長焦可以砍掉,這個版本專門給攝影愛好者購買,價格定高點7000,我看誰在這說相機不行


ryyb可以說是靠手機soc計算能力和軟體,犧牲色準(特別是低亮度時)換亮度。

人眼感光對亮度比顏色敏感,所以在亮度無法保證的時候犧牲顏色是可以(勉強)接受的。

個人認為對單反相機影響不大,畢竟相機soc算力不太夠用,但鏡頭和CMOS都很充足(尤其是全畫幅),對長焦相機影響比較大,個人覺得長焦可以靠相同的技術用更小的CMOS,換取更大的變焦範圍。

更新一點,

個人覺得在RGBY對於一些apsc底或者更小的底的相機可以考慮。

四分之一的Y就能有效提高低亮度下的感光問題,而RGB三種像素都有,Y像素帶來的顯色不準問題也比較容易糾正,對soc的壓力也可以接受。

ryyb的問題主要就是沒有b像素帶來的綠色信息丟失。

之前的RGBW也有顏色問題,主要原因是W像素的相對於其他像素太亮了,在RGB合適的感光狀態W就過曝了。

RGBY算是RGBW與RYYB的折中,個人覺得用在小底上可能比現有的rggb更好。

四像素合一技術用在一些小底上應該也不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