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爲大家介紹的是長吻海蛇

來源:google

這種蛇不僅佛系,還很藝術,它們一輩子都生活在海水中,不僅很少上岸,而且討厭上岸,那它們到底是如何喝水呢?

長吻海蛇(學名:Hydrophis platurus),別名黃腹海蛇、黑背海蛇,是世界上分佈範圍最廣的海蛇,也是一種能一輩子生活在海里,並於海水中進行繁殖的蛇類。

長吻海蛇的分佈/來源:google

而且,由於身體構造的緣故,長吻海蛇很少會上岸,因爲槳狀的尾巴與突起的腹部會讓它們在陸地上寸步難行。

一條“擱淺”在哥斯達黎加海岸上的長吻海蛇/來源:google

這種海蛇的體長可達72——88釐米,最長可達1米。它們的身材扁長,背部顏色種類甚多,多爲黑色白色黃色棕色。而腹部主要爲黃色,同時分佈有一些黑色的斑點。

來源:google

來源:google

藝術蛇

因爲其靚麗的配色風格與奇特的外貌,不少現代設計者都創作了以長吻海蛇爲主題的作品。

來源:google

非洲西部的塞拉利昂政府,曾經公開發行過蛇類主題的郵票,共一套四張。其中,長吻海蛇即作爲蛇類的代表之一入選。

一副名爲“長吻海蛇”的現代風格油畫/來源:etsy

來源:google、facebook、tumblr

來源:google、facebook、tumblr

來源:google、facebook、tumblr

來源:google、facebook、tumblr

來源:google、facebook、tumblr

在一款風靡全球的射擊遊戲《反恐精英:全球攻勢》(《CSGO》)中,有玩家設計了一支以長吻海蛇爲主題的狙擊槍。/來源:google

劇毒蛇

長吻海蛇爲劇毒蛇,其分泌的毒液,毒性約爲埃及眼鏡蛇(Naja haje)的十倍左右,但它們的輸毒量遠低於大部分的毒蛇。

浮潛者在海中拍攝長吻海蛇。/來源:google

一條漂浮在港口休息的長吻海蛇。/來源:google

同時,長吻海蛇其實是一種非常佛系的蛇,攻擊性很弱。不少浮潛者都有在海上近距離接觸並拍攝這種海蛇的經歷(但海蛇仍然是具有危險性的劇毒蛇,請勿模仿此類行爲)。它們最愛做的事,是慢悠悠的漂浮在海面上,乘着洋流前進,或者去水底下捕獵肉質鮮美的鰻魚。

海蛇捕食鰻魚/來源:youtube

在野外,長吻海蛇通常生活在溫暖的海域中,它們是卵胎生蛇類,會在大約18°C的海水中進行交配。但即使同樣有足夠溫度的海水,長吻海蛇也只活躍於亞洲、澳洲、美洲及印度洋海域,從不出現在大西洋或地中海一帶。

來源:google

卵胎生,是指長吻海蛇的卵會在母體內發育成新的個體後,才離開母體獨自發育的繁殖方式。在地球上,除了長吻海蛇以外,還有星鯊、角鯊、護士鯊,海蛇和部分胎生蜥蜴亦爲卵胎生動物。另外,長吻海蛇並不會像麥哲倫那樣,從南非的好望角或者美洲的南端繞過陸地跑去另一片海域。這是因爲上述兩處均處於大陸的最南端,海水溫度較低,因此喜歡溫暖的長吻海蛇並不會接近那裏。

蛇飲水

整日被海水包圍的長吻海蛇,究竟是如何解渴的?

來源:google

人們原本以爲,海蛇能飲用海水解渴。不少科普類節目與書籍也寫有“海蛇喝下海水,並用體內的鹽腺排出多餘鹽分。”的說法,但近期的一項研究證實,這個理論是錯的。一個來自美國的研究團隊,分別在雨季和旱季對存活於哥斯達黎加海岸的長吻海蛇進行了10次探索與測量,並且爲它們提供淡水,來觀察海蛇的飢渴程度。最終,研究人員發現,在乾旱季節捕獲的海蛇,其體內水分遠遠少於雨季捕獲的海蛇。同時,前者會第一時間飲下研究人員提供的大量淡水,而後者幾乎沒怎麼飲用淡水。

來源:google

從陸地蛇進化而來的長吻海蛇,雖然已經適應了海洋,但它們仍必須像企鵝和海鬣蜥一樣,及時排出體內多餘的鹽份。然而海蛇自身的鹽腺,並不足以支持它們排出體內的大量鹽分。

這項研究發表在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內容顯示,長吻海蛇無法直接飲用海水,它們會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飲水。越是虛弱的海蛇,越是急着喝水,而且喝的量也更多。由於長吻海蛇通常終生都生活在遠離陸地的海洋中,因此,降雨就成爲它們補充淡水的唯一來源。當降雨時,一層淡水膜會在海面形成,長吻海蛇會抓住這轉瞬即逝的機會補充水分。

來源:google

但是在無雨的旱季,生活在海水中的長吻海蛇可能會在很一長時間裏無水可飲。此時,長吻海蛇能夠堅持6—7個月時間不飲用任何水,忍受長時間的“乾旱”,直到下一次雨季來臨爲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