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狐獴,讀作狐“萌”,如果你不太熟悉這個名字,那麼下面這些中的某位,你肯定見過。

來源:IUCN

《獅子王》與《彭彭丁滿歷險記》中的丁滿

來源:IUCN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它們

來源:IUCN

BBC《狐獴家庭》中的狐獴一家

來源:IUCN

以及《瘋狂動物城》中的它

來源:IUCN

什麼叫國際影星啊

來源:IUCN

它,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細尾獴。

來源:IUCN

細尾獴(學名:Suricata suricatta)是一種小型日行哺乳動物,居住在非洲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周圍,共三個亞種。

Suricata suricatta suricatta

南非細尾獴

Suricata suricatta iona

安哥拉細尾獴

Suricata suricatta majoriae

沙漠細尾獴

來源:google

細尾獴的社會性很強,在野外,它們通常會二、三十隻一起組成一個大家庭。

來源:bing

個體的體型並不大,體長約30—50cm,爪子纖細但靈活有力,擅長挖掘砂土。細尾獴的皮毛一般是棕灰色的,背上分佈有若干深色條紋

來源:google

Part1細尾獴的升旗儀式

當沙漠寒冷的夜晚過去後,細尾獴就會成羣結隊的鑽出所居住的洞穴,像學校升旗儀式一般排列整齊,面向朝陽,讓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射到身上。在集體曬上30—60分鐘的太陽後,細尾獴纔會一鬨而散,以小組爲單位,開始一天的狩獵活動。

正在曬太陽的細尾獴。/來源:google

正在曬太陽的細尾獴。/來源:google

細尾獴的身材通常都很瘦,幾乎沒有肥胖的個體,這是因爲其特殊的生理構造而決定的。因爲無法在體內儲存多餘脂肪的緣故,細尾獴很容易餓,因此它們每天都要出外覓食。

來源:google

在野外,細尾獴的主食爲蟑螂、蜘蛛、蠍子、蜈蚣昆蟲節肢類,也會採摘進食各種植物和蘑菇,偶爾也會獵食小型哺乳動物蛇類

Part2細尾獴的墨鏡

來源:google

成年細尾獴的眼眶周圍會有一層由毛髮組成的“黑眼圈”。這層黑眼圈的作用與墨鏡類似,依靠它,細尾獴甚至能在短時間內裸眼直視日光。

而細尾獴進化出這層“黑眼圈”的本意,並非是爲了賣萌,而是當它們在非洲的野外活動時,必須時刻注意周圍是否有等天敵出沒。

來源:google

Part3細尾獴偵察兵

早期文獻裏稱細尾獴爲Mierkat,在南非荷蘭語中,這個詞是mier(白蟻)kat(獴)的組合。因爲人們觀察到,在野外,細尾獴羣活動的地方,經常會有幾隻細尾獴站在高高的白蟻丘頂端,像“哨兵”一樣瞭望四周。

來源:google

而這位哨兵的職責,就是在細尾獴羣覓食或集體活動的時候,選擇一處高地站立着。在直立時,細尾獴會用尾巴支撐來保持平衡,並不時向四周瞭望一番,以提防警戒捕食者的靠近。

當天敵(通常是狼或者猛禽)出現在它的視野中時,這位哨兵便會發出尖叫聲警報,讓其他羣體成員躲避。

兩種不同的偵察姿勢。/來源:youtube

而當某條細尾獴在它認爲安全或者熟悉的地方獨處時,它也會習慣性的對四周的環境進行“偵察”,只不過它的姿勢會從爲羣體放哨時的“站姿”,切換爲比較慵懶的“坐姿”

來源:google

與“平頭哥”蜜獾類似(詳情可點擊閱讀:《非洲亂不亂?平頭哥表示,自己真沒法說了算》),細尾獴以擅長獵殺毒蛇,以及極高的蛇毒抗性而聞名。很多動物學家認爲,它們體內的乙酰膽鹼受體分子結構跟其他哺乳動物不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免疫神經型蛇毒。

在動物界,細尾獴還是少數會主動教育後代的物種之一,它們沒有明顯的發情期,全年都可以繁殖,孕期爲在3個月左右,每窩可生1——4個

來源:google

大部分的動物通常靠觀察來自學生存技能,而細尾獴則會主動花時間向後代傳授生存技能。年長的細尾獴會負責教導後代去哪裏覓食,如何確認周圍是否安全,以及如何在喫蠍子的時候不被扎到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