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蕙璇/臺北報導

一家人壽公司調查亞太地區16國,發現國人偏愛儲蓄險,未正視保本儲蓄險的低保障成分。換言之,若發生意外或疾病能獲得的理賠保障有限,無法真正提供經濟協助功能。

AIA友邦人壽與集團展開2018年健康生活指數調查,是第四年持續瞭解臺灣民眾對健康的相關願望、生活習慣和關注的看法,希望藉此和民眾一起擁有健康長久好生活。

►影/他們肯買240萬壽險保障 高於國人4倍以上 是因為這樣想

►影/儲蓄險提前解約退0元 想保障又存錢 人壽老總都說大打折扣

調查結果發現,「保險規劃」與「個人儲蓄」是臺灣民眾用來支應重大疾病醫療費用的兩大選擇,顯示出國人對保險持有正面觀念。

對治療重大疾病所需負擔花費的擔憂程度,臺灣僅有17%的人不擔心金錢的負擔。

▼國人偏愛儲蓄,卻也高達8成多的人擔憂醫療費不足。(圖/翻攝自pixabay)

▲▼小資族,買房,收租,房間,臥室,存錢,儲蓄。(圖/翻攝自pixabay)

國人擔憂罹患重疾(例如癌症、心臟病、糖尿病或其他重大疾病)所引發的財務負擔,認為若治療費用超過31萬元,便會產生嚴重經濟壓力。

以癌症治療為例,43%受訪者估計費用將對它們構成沉重的財務負擔,且估計他們所能負擔的醫療費用,平均較實際支出不足21%。

臺灣全部受訪者中,心臟病治療費用的財務差距是14%,而糖尿病則為11%。

當被問及如何支應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接近80%的民眾(78%)期待他們的保險規劃能為其提供解決方案,此比例亦是亞太區最高;另外,超過七成(72%)國人表示將使用個人存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