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理 | 調是什麼?

來自專欄 Guitar Art4 人贊了文章

— Intro —

電視上的評委們為什麼不直接說「調」而是說「key」?

正文共 1554 字 / 8 圖,預計閱讀時間 4 分鐘


大家可能經常在音樂選秀類節目中看到一些評委講話時總是說「你的key如何如何」……「key」的意思是說這首歌曲的選調。

為什麼不直接說「調」而是說「key」?

你以為這是裝X?

對於某些專業概念,英文專業名詞的表達的確要更準確一些,畢竟整個現代音樂理論系統都是由西方引進的。

OK言歸正傳,今天我要講的就是有關「調」的知識。

在音樂中,靠孤立的音或者和絃是無法很好的表現或者構成好聽的音樂,我們需要通過一定的關係將這些音組織在一起,才能構建出好聽的音樂。

籠統的來說:「調」指的就是這些音之間的關係。

中文裡「調」的含義覆蓋的很廣,比如「曲調」:我們把歌曲的旋律叫做調;「音調」:指發音的抑揚頓挫;「這歌調太高」:說的是某首歌的定調。

「調」可能涉及到的含義在英文中對應的辭彙有這些:

melodymodekeytonality.

melody:準確的說,是指歌曲的旋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曲調、主旋律,通常在音樂中最突出、容易被聽出來被記憶的那一部分。

而剩下的三個詞mode、Key、tonality分別翻譯做調式、調高、調性。他們三個的含義是完全不同的。

調式(mode)的含義我總結為:某幾個音構成樂句的體系模式

具體來說有兩個要點:

一是根據音程關係確定某幾個音,通常這幾個音就是一組音階,比如自然大調式的音階就是由全全半全全全半的音程關係確定的七個音。

二是這幾個音構成樂句的體系模式。在一組音階構成樂句的時候,每一個音在樂句中的地位和功能是不一樣的,或者說有的音很關鍵,起著主導作用,確定了整個音樂段落的基調;有些音則是次要的,只起到銜接和輔助疏導的作用,有時候即使省略掉,聽上去並不會有太大問題。我們把最重要的那個音叫作主音

主音通常在聽覺上是最穩定最和諧的,一首歌曲或者音樂段落中其他音通常是圍繞著主音出現,並且在結束時通常要回到主音,才會有一種回歸感或者結束感。

(主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這種通過一個處於核心地位的音而建立起來的一種體系叫做調式。

大調音階將1(do)作為主音,如果你將其他任意一個音當做主音,都可以形成一種新的調式。包括自然大調,一共可以有7種調式。

除了自然大調之外最常見的是自然小調。是將大調的第六個音6(la)當做主音,將主音放在第一個,重新排列這七個音,他們的音程關係就成了全半全全半全全

此時認為小調音階是以「6」作為主音,唱作:la si do re mi fa sol

很多人對小調都是這麼認為,固然沒有錯,而且很容易唱,但是當涉及到轉調以及複雜的調性變化時,我建議用另種方式來理解小調音階:

依然將「1」當做主音,將小調調式認為是大調的3、6、7降低半音,成為小調音階,音程關係與前者相同。

其他調式的音階也是用此方法得出。

調高(key):主音的音高位置叫做調高,一般直接用主音的音名表示,比如C調記作1=C,意思是主音為C。

(C自然大調音階)

(A自然小調音階)

調性(tonality):調式和調高的結合,叫做調性, 也就是說調性這一術語包含兩個內容,調式和調高。調式確定了這些音之間的關係,調高是以主音的音高確定了他們整體所在的音高。

同主音大小調:主音相同但是調式不同的兩組音階,比如C大調C小調,我們將其稱為同主音大小調,也叫同名大小調。

關係大小調:主音相差小三度的大調和小調,構成音相同,在五線譜上使用相同調號,比如C大調與A小調,叫做關係大小調。

調式、調高、調性是非常重要的概念,音樂旋律的走向以及和聲的進行都是建立在這個體繫上。很多現代音樂,尤其是爵士音樂涉及大量的調式轉換,一定要搞清楚這些基礎概念,然後逐步的練習,來感受不同的調式色彩。


— Outro —

撰寫 / 蘇餅

製圖 / 蘇餅

排版 / 小鋼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