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fety

田靜媽媽也沒想到,最初只想幫女兒提高高考成績,怎麼會把她推向吸毒的深淵。

新型毒品盯上8.4萬中國小孩,嚇得萬千家長出了一身冷汗。

中考高考衝刺在即,孩子在緊張的備考中,家長也不願袖手旁觀,躍躍欲試想要幫孩子一把,然而,在焦慮和愛子心切的交織下,有些家長不免病急亂投醫了。

前段時間,《新京報》上一個新聞嚇到很多人。

媽媽看女兒田靜備戰高考辛苦,給她準備了小藥片:“這是聰明藥,有人吃了成績就會變好,你試試。”

田靜想也沒想就吃了,媽媽給的嘛,能有什麼問題。

果然,田靜吃完聰明藥,上課專注度提高了,還進了班級前十名。

但同時,田靜不停地掉髮,掉到媽媽都後怕了,讓她別吃聰明藥了。

想停也得停得了。斷藥後,田靜開始頭疼、噁心,再做題也不行了。

她只得偷偷上網找藥、買藥。新買到的藥跟媽媽買的不一樣,但田靜想:也許是出廠商家不同吧?

她實在忍不住要吃這個聰明藥。吃完以後,一如既往頭疼、噁心。

有一度,田靜常常出現幻象:背後有同學,在不停晃影子。還有一陣,田靜常常覺得有人要謀殺她。

但她還是離不開聰明藥,而且越吃越多。

漸漸的,爲了續上聰明藥,田靜不得不編各種各樣的謊言向父母要錢。

高考當天,田靜一口氣吞了5顆聰明藥。高考後,父母都覺得不對勁,到醫院一查,田靜長期服用的不是聰明藥,而是搖頭丸,是毒品!

田靜媽媽也沒想到:最初只想幫女兒提高高考成績,怎麼會把她推向吸毒的深淵。

1月22日,北京高新醫院。田靜等人曾在這裏接受治療。實習生 齊鑫攝(圖片來源 | 新京報)

其實,即使田靜中間沒有經過自己網上買藥,沒有誤吃搖頭丸,而是吃了真的所謂“聰明藥”,結果也非常致命。

中考前,男生秦舞陽(化名)接過爸爸遞過來的一片白色藥片。

爸爸是名外科醫生,他說:“這種藥自己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吃過,可以讓人集中注意力學習考試”。

藥片的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常見商品名包括利他林、專注達等,俗稱“聰明藥”。

秦舞陽相信了。接下來的事也證明了這種藥片的神奇。

用過之後,秦舞陽感覺思路變得更清晰,注意力也能夠更加集中,中考成績比平時高了一些。

高三下學期,秦舞陽覺得學習起來越來越吃力,主動要求父親再去買藥。

爲了孩子高考順利過關,父親網購了不少利他林,定時定量給兒子服用。可是越臨近高考,小秦越是覺得容易煩躁,有時候還有噁心嘔吐感。

高考還算順利,進入高校後,小秦覺得學習任務重,周邊學霸如雲,爲了跟上進度,他開始通過網絡渠道,或者海外購,或者網購,買了不少“聰明藥”自行使用。

大一下學期,他的情緒變得越來越低落煩躁,多次在家中爲小事暴跳如雷,有時候整晚不睡,外出遊逛。

父親察覺到這種變化,追問下得知他的用藥情況,要求他的母親陪伴求治。

2018年7月,因爲情緒和睡眠障礙,秦舞陽來到武漢市優撫醫院。市優撫醫院心理科霍雲翔主任診斷,小秦的狀況是一種利他林成癮,並且伴隨情緒和睡眠障礙。

處理方式包括心理干預,建議他在本校找到心理諮詢老師提供中短程的心理干預,同時輔助了行爲放鬆訓練包括生物反饋等,又在父母的配合下,給他用了一些複合維生素類藥物當作安慰劑提供一種平穩過渡的藥物使用。

隨着考試的臨近,有的家長聽風就是雨,到處蒐集所謂的考試祕籍;有的家長生怕孩子會太累影響複習,大包大攬了所有的除學習以外的事情;有的家長到處去找提高智力,或者提高記憶力的藥物,各種小藥片、口服液……

於是,這種在臨牀上用於治療兒童多動症的精神類藥物,被不少家長髮現它的“聰明”功效,曾經紛紛通過網絡海外購,給自己準備考試衝刺的孩子加油。

網絡上可見的隱形廣告

沒想到它們存在潛在的長期副作用。這些藥並不是提高考試成績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而且藥物的負面作用遠遠高於其益處。

“是藥三分毒。”

河南省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秦玉花說,利他林是治療兒童多動症的老藥,能提高孩子注意力。但它畢竟是處方藥,建議家長不要隨便使用。

其實早在2012年,國家食藥監局就曾發佈消費提示,稱中考、高考即將來臨,個別不法企業發佈虛假誇大宣傳,宣稱產品具有補腦、提高智商等功能,誤導消費者。(爸媽營微信號:bamaying)

該提示明確表示,國家從來未批准過補腦、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國家批准的改善記憶、緩解體力疲勞、增強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不適用於補腦、提高智商、緩解腦力疲勞。

此時此刻,由“聰明藥”席捲而來的最新一代“潛在毒品”正在荼毒着我們的孩子,摧毀着他們的未來。

中國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在2月26號發佈報告,2018年中國共有學校51.89萬所,在校生2.76億人。

而根據中國保健品協會統計,2011年中國保健品市場容量應該在3000億元以上。而今,只會更多。

這其中有多少商家昧着良心,高價銷售對孩子有害的“益智保健品”,我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2億孩子中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爲“聰明藥”和“類聰明藥”的受害者。

商人的眼裏只有錢,沒有你孩子的命。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趁這些“聰明藥”殘害更多孩子之前,奔走相告,及時止損。

希望各位家長知道靠服藥來提升效率的事情,只是在短時間內,將身體技激發到最佳狀態,說到底,是對身體的一種變相透支。

畢竟,要真想變聰明,靠吃幾百粒藥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真正助力人生到達頂峯的,從來不是藥物,而是孩子長期的堅持和付出,家長正確科學的而引導和幫助。

面臨孩子健康成長,家長要做哪些事才不至於幫倒忙呢?

1)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家長晚上要儘量早回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應酬,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並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可以提醒孩子養成限時練習的習慣,監督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練習。如果孩子平時就把練習當作考試,會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有利於中考時正常發揮。

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一段時間的實踐和鞏固,家長要不斷督促、檢查。

家長要監督孩子不要邊玩邊做作業或邊吃東西邊做作業,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習效率,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平時還要多關心孩子的作業是否能按時完成,老師講過的試卷是否能及時訂正並整理錯題。

家長要教孩子一些具體的學習方法,比如在閱讀的時候,教給他們讀、想、查、摘、記的方法。

此外,每過一個階段,家長最好抽時間和孩子一起總結、梳理所學知識,在複習的基礎上形成知識網絡。

2)及時關注孩子心理

面對緊張的學習生活,家長的緊張有時不亞於孩子。相關心理專家提醒,家長不必過於焦慮緊張,要當好孩子的心理老師。

孩子的學習任務重、壓力大,情緒也常常有所波動。作爲家長,一定要學會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家長過來人韓女士說,初三這一年是孩子和家長最容易產生矛盾的時期,處理不當,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學習。

韓女士的女兒剛上初三時,總和她“頂着幹”,讓做什麼偏不做什麼。韓女士想讓女兒上重點高中,可女兒的目標是去一所中職校。

後來,韓女士慢慢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轉變了態度,開始徵求女兒的意見,自己只是提建議。沒想到,這樣一來,女兒反而同意她的建議,甚至主動徵求起她的意見來。

家長要學會當好孩子的心理老師。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家長和孩子都容易急躁,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並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

3)給孩子合理搭配飲食

相關專家表示,家長一定要當好孩子的後勤部長。

早餐不可缺主食

孩子學習比較緊張,有的家長早上來不及就給點兒錢讓孩子自己買早點湊合,有的甚至就允許孩子不吃了。營養專家劉春光說,不吃早餐對孩子成長非常不利。家長不管早上有多忙,一定要爲孩子準備早餐。營養豐富,才能保證孩子一上午學習所需的能量。

有的家長習慣早上給孩子吃一個雞蛋加牛奶,方便、好做。對此,劉春光說,雞蛋和牛奶只能提供蛋白質,卻沒有碳水化合物。大腦活動的能量來源於碳水化合物,孩子早餐一定要吃些主食,如饅頭、麪包等。

營養均衡要加餐

孩子正處在青春發育期,營養素的需要量比成年人要高,加上這一時期考生學習壓力較大,所以給孩子適當補充營養是必要的,但不可過量,平衡膳食很重要。家長給孩子準備食物要做到食物多樣,除了穀類、肉類、蛋和奶,還要吃蔬菜和水果,不一樣的食物所包含的營養素是不同的。

家長在原料選擇上,要注意營養均衡,魚、肉、蛋、青菜合理搭配。在烹飪時,儘量不要用煎、炸的方式,做一些口味清淡的菜餚。家長還要保證孩子每天按時吃飯,有的家長下班早,做飯就早;下班晚了,開飯就晚,這樣對孩子的健康不利。

孩子上學階段孩子比較辛苦,能量的消耗會比平時大,家長可適當給孩子加餐。上午10點或晚上可以爲孩子準備一些食物。白天的加餐一杯牛奶就行,晚上的加餐要看情況,如果臨睡前加餐,要儘量少吃澱粉類的食物,以防肥胖。

4)慎買保健營養品

有的家長聽說某些保健品能提高孩子的智力,就大量買給孩子吃,這完全沒必要。有的家長給孩子購買蛋白粉,其實只要孩子正常就餐,完全不用補充蛋白質,過量的蛋白質還會損傷腎臟。目前市場上不少保健營養品誇大宣傳,且價格不菲,家長不要跟風購買,只要給孩子挑選好食物,注意粗細、葷素等搭配就行。

即使對考生有益的食物,家長也不能天天做,那樣易致孩子厭食。孩子的各種食物換着花樣吃,有利於增加食慾,營養也豐富。

寫在最後

我只是一位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不能和他們抗衡,也沒辦法改變某一行業的黑暗,我只是想讓弟弟妹妹在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平安快樂地長大。

一篇文章,或許掀不起多大波瀾。一次發聲,或許很快就被淹沒。

但我永遠記得語文課本里,那個在沙灘上,堅持把滯留在水窪裏的小魚送回大海的男孩。

“這水窪裏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

“那你爲什麼還在救,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男孩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條魚扔進大海。“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作者:國館,最中國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煉心靈,以智慧對話世界,在這裏,重新發現文化的魅力,已出版《快樂的人,都有溫潤的趣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