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物

  高揚,一位有點愛“折騰”的年輕人。

  大學期間,開過淘寶店,做過互聯網29馬尚到,在學校有間自己的工作室,也曾畫過牆繪並小有名氣。畢業後,他選擇從事自己所愛,開了間生活美學館。

  在他眼裏:創業是一條不歸路,一直從未停留,化整爲零,從新開始。

  今天的故事關於高揚,在他的故事裏有倔強、執着、感動,亦有很多當下藝術生創業的影子。

  / 高 揚 /

  01

  高揚是一位新疆小夥兒,2013年考入南藝設計學院學習工藝美術。和身邊人一樣,他會利用閒暇時間去做兼職。大一時,和室友一起開了一家淘寶店,賺了人生第一桶金。

  如果說第一次創業開淘寶店算是順風順水,那麼第二次創業則是轟轟烈烈又殘酷刺激。

  2015年,在舍友鄭振經的“牽頭”下,高揚同其他幾位同學開展了校園網絡便利店的創業項目——29馬尚到。他把第一次創業的所得全部投入到第二次創業中去。

  爲此,高揚還瞞着父母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休學創業。

  坦白說,在做這個項目時高揚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

  最困難的時候,幾個人擠在一張大通鋪上,睡不下就打地鋪;喫不起飯時,就下一鍋白水面條,倒上些許醬油,十幾個人一起分;唯一一次拿到了300塊錢的工資,還要留出200塊錢買菸,打點人情世故。

  那時候,沒有人知道最後會不會成功,他們背水一戰,從摸着石頭過河,到搞定APP,再到尋找模式,常識宣傳......他們用不服輸的勁兒拼出一條血路。

  2015年,29馬尚到的團隊獲得了聯想大學生創業大賽蘇皖區冠軍,全國總決賽季軍的成績。

  同時,被揚子晚報、江蘇公共頻道等多家紙媒和電視臺翻牌子報道。

  令人遺憾的是,一年之後,因爲各種原因,29馬尚到宣佈失敗。但這次所經歷的種種,都爲高揚以後的創業路打下了基礎。

  02

  “29馬尚到”失敗之後,高揚儼然是一個無業遊民。距離開學還有一段時間,身上無錢喫飯的他就想打份工解決溫飽問題。

  無意間,接觸到了牆繪這份工作。這在別人眼裏多少有點農民工的活兒,卻給了高揚很大的幫助。可以說,高揚畢業後所接觸的合作伙伴都是在這個時候積累下的。

  高揚的牆繪作品

  高揚在老門東的牆繪作品

  許是之前被創業歷練太久,高揚回到學校後,對於學業的輕鬆感到稍許不適。

  課餘時間,他向學校遞交一份策劃書並申請到了一間校內工作室,取名505(原高揚宿舍名)。工作室主打玻璃手藝設計,這也是高揚的專業方向。

  高揚在校內的工作室

  但由於工作室在校內,宣傳渠道也僅僅依靠個人朋友圈,收益更是捉襟見肘。這次嘗試,最終以失敗告終。

  03

  就這樣,在一次次創業中,高揚喜提畢業。和當下很多畢業生一樣,高揚面臨着是創業還是就業的抉擇。

  一方面,身邊的朋友陸續向高揚拋出就業橄欖枝,另一方面,創業所帶來的快感又時刻刺激着他。最終,他還是選擇創業:開一間生活美學體驗館。因爲朝九晚五,一眼到頭的生活並不是他想要的。

  高揚說:“前面幾次創業更多的是爲了生存,而這次卻有着我的情懷在裏面。”

  實際上,開一間體驗館的想法在18年年初就有了,期間只要有任何一個想法高揚都會把它寫在備忘錄裏。八月份,高揚同另一位合夥人說了自己的想法,兩人一拍即合。

  因爲不想讓自己的工作室充滿濃鬱的商業氣息,高揚放棄了商場,而是選擇了環境更好的寫字樓。

  工作室沒裝修之前

  爲了租到滿意的房子,高揚前後花費一個多月的時間,在江寧、仙林、新街口、夫子廟等地區轉悠,最後將地址定在了龍江附近。

  房子租下來後,高揚自己裝修。跑到宜家買來桌椅板凳,大到牆面燈泡,小到螺絲釘帽,無不自己動手佈置。

  前兩天,我去到了他的工作室。

  工作室不大,卻很溫馨,牆面上掛滿了高揚和學員的畫作。

  一樓是一個可以容納六到八個人左右的藝術創作空間。沿着拐角樓梯上去,是一個密閉式空間,可以集中學習和創作。

  新的工作室取名“璺心”,有問心的意思在裏面。現在的工作室集合了成人零基礎油畫、水彩等課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璺心體驗館裏,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外來的專業老師過來分享課程。而高揚也會給一些藝術生提供兼職的機會。

  談到未來,高揚希望:以後如果可以做大的話,想多開幾家分店,再把陶瓷、玻璃等藝術加進來,想把它一步步變成自己最初暢想的那般模樣。

  最後,高揚告訴我:“如果當時我沒有選擇創業,而是去上班,也能拿到高薪,但卻失去了現在這樣一份快樂。”

  在高揚身上,你總能感覺到一種不服輸的勁兒。

  從淘寶店到29馬尚到,從牆繪再到玻璃工藝,最後在回到璺心生活美學館,這期間並不順利,但每一步都是在慢慢變好。

  最後,如果你對這個繪畫課程有興趣,別忘了看這裏

  花藝水彩/油畫私享課

  HY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