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成語有三萬多個,囊括了中國幾千年來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不僅如此,每個成語的背後都含有深刻的哲理,耐人尋味。歷史悠悠,走過了無數形形色色的人,按比率算幾百人中間才有一人出現一個成語,然而歷史上卻有這麼一個人,上百個成語都和他有關,你知道他是誰嗎?並且發生在他身上的上百個成語,你又知道幾個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讀小學時,就聽過他的鼎鼎大名。他就是《將相和》中那個想用15座城池騙取趙國和氏璧的秦昭襄王,這個成語也叫完璧歸趙。那個時候,單純的我們在學過成語後,一致認為秦昭襄王是一隻狡猾的狐狸。他確實狡猾,但他其實也是雄才大略的一代秦王。

他的一生都充滿著傳奇色彩,在他的統治下,發生了非常多的歷史事件,每件事都被人們編繪成了一個成語。這些成語不僅僅表達了秦昭襄王的狡猾,也表現出了他獨霸一個時代的驚人能力。

首先,和他有關的第一個成語便是舉鼎絕臏。說的是他的哥哥秦武王舉兵示威周朝國都洛陽,而後周赧王說武王若能舉起九鼎,就將洛陽贈給他,秦武王最後舉起了鼎但也絕臏而死。因為秦武王死了,秦昭襄王才有幸立為秦王,這個成語和他也是有關聯的。

秦昭襄王成為秦王后,採用的外交策略,也成為了一個很有名的成語:遠交近攻,專門聯絡遠的國家,進攻近的國家,最後演變了成了待人處世的一種高級智慧。

和完璧歸趙事件,同時產生的成語還有價值連城,藺相如持璧倚柱,怒髮衝冠。隨後,秦昭襄王又騙趙惠文王澠池會盟,借故軟禁趙王,這件事也變成了一個成語澠池之會,相繼而出的還有秦王擊缶。接著藺相如陪同趙王赴秦毫髮無損,廉頗羞愧而負荊請罪,後與藺相如達成刎頸之交。

秦昭襄王身邊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叫范睢,在他身上,也有好幾個成語和秦王息息相關。范睢見秦王,自稱是杜口裹足來諷刺自己的才華得不到認同,只能遠而避之。李賀評價范睢在秦王的青睞之下如直上青雲,司馬遷評價范睢長袖善舞,多錢善賈,這幾個詞繼而都變成了成語。後來范睢與名將白起將相不和之後,兩人無可奈何,范睢又隔岸觀火。

談到白起,他作為秦昭襄王的大將,在秦王的號令下,攻打各國,這一期間,非常多膾炙人口的成語相繼誕生。尤其是秦趙長平之戰。先是廉頗老矣,再是紙上談兵,秦王使用反間計離間趙王換掉廉頗,繼而趙王信以為真,促使長平大敗,流血千里,趙國從此一闋不振。當然白起的結局也成了一個成語杜郵之戮。

秦昭襄王大敗趙軍後,進而圍攻邯鄲,這一期間,數個成語在秦王的武力下接連出生,平原君趙勝為解邯鄲之困,散盡家財,讓邯鄲百姓萬眾一心來抵抗秦軍,不僅如此,他還派人遊說列國發兵救援,這時候就出來了毛遂自薦,從諫如流,辭金蹈海、義不帝秦,三寸之舌、一言九鼎、脫穎而出、利令智昏,邯鄲解圍。雖然這些成語都發生在平原君身上,但這都是在秦昭襄王攻打趙國的背景下產生的,因此和秦王也有很大的關係。最後信陵君竊符救趙。

說到戰國公子,還有一位孟嘗君和秦昭襄王也產出了兩個膾炙人口的成語,孟嘗君為秦國宰相時,每次都會想到自己的母國齊國,這讓秦王很反感。秦王知道孟嘗君特別出眾,擔心他有一天回到齊國後必定會威脅到秦國,於是想殺了他。聰明的孟嘗君連夜就逃走了,還上演了一出雞鳴狗盜的故事。孟嘗君回到齊國後,齊國人笑話他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

秦昭襄王不僅會攻城拔地,他還弄死了一個楚懷王。在孟嘗君為秦國宰相之間,他促使秦齊兩個大國結盟,差點滅掉楚國,使得楚懷王客死他鄉。在秦楚交戰期間,還發生了朝秦暮楚。屈原痛恨楚懷王瞻前顧後,斑駁陸離,屈原也因此九死一生,最後面對亡國投汨羅江而死。可以說,沒有秦昭襄王對楚國動武,這些成語都出不來。

還有一個著名的八字成語也是用來形容秦昭襄王的,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趙國打燕國,就像鷸和蚌,而秦昭襄王就是那個得利的漁翁。縱觀秦昭襄王風雲激蕩的一生,他是戰國時期在位最長的一位君王,在他所統治的56年中,中國歷史上湧現了無數個燦爛的人才巨星,因而誕生了上百個與他有關的成語,甚至還有很多。這些成語幾乎囊括了戰國一半的重大歷史事件,你對它們都熟悉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