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悟空邀請。

李斯堪當秦始皇文官中的「第一功臣」,但也因其位高權重,一念之差而釀成秦朝滅亡「第一罪人」。

先講下他的貢獻:

第一,劃策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秦自孝公變法霸強,六世睥睨天下長達一個多世紀,但沒有消滅一個大國。李斯從理論上說服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志向,並且是尉繚 「重賄豪臣以亂國政」大計的實際操辦者,為秦軍攻破六國提供強大助力。

第二,諫秦王廢「逐客令」以納群英。韓國派鄭國為秦修渠以耗秦國力的陰謀被發覺後,秦國王室藉此逼迫秦始皇下令驅逐一切在秦任職的外國人。李斯上書力挽狂瀾,讓秦始皇廢除「逐客令」。否則失去天下群英的助力,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夢想很有可能就此破滅。

第三,輔佐秦始皇建立秦朝制度。統一天下之初,秦國的根本制度存在嚴重分歧,百官之首的丞相綰堅持推行周朝的分封制,而時任廷尉的李斯堅持實行重大改革,推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獲得秦始皇首肯。千年以後再來看,中央集權的郡縣製成為各代王朝的基本制度,是當時最有效的政治制度,歷經兩千多年而未有根本變化。隨後,李斯掌權,「明法度」、「定律令」、「同文書」、「毀內城」等,均對後世產生重大積極影響。

以上三點,李斯堪當秦始皇文官中的「第一功臣」。如果沒有後來犯下的巨大錯誤,司馬遷也認為「斯之功且與周、召同列矣」,即功績可與先聖周公、召公匹配。

但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當擁有殺牛刀的李斯,卻被一隻雞惑亂心智,一時受雞驅使墜入深淵而不可自拔,直至被雞害的身敗名裂,成為秦國滅亡「第一罪臣」,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架上。

秦始皇剛死,第一權臣李斯竟然貪圖榮華富貴,一時迷了心智,受宦官趙高驅使操縱皇帝繼位大事,後續慘劇一發不可收拾。胡亥繼位後,趙高常伴皇帝左右,玩弄愚蠢的秦二世,掌控大權,「事皆決於趙高」。此時的丞相李斯成為了趙高奪權的障礙,趙高在秦二世前捏造李斯的罪名,將其治罪下獄後將其處以「腰斬」極刑,夷滅三族。李斯本可輕而易舉地撲滅趙高陰謀,鼎定秦國安定大局。但位極人臣還貪圖富貴,並且這位秦國第一權臣在生死權力鬥爭中幾如幼兒,在短短兩年內落得如此慘淡下場,惜哉!

積微陋見,歡迎留言。


貢獻

1、利用錢財、美人籠絡六國大臣,離間六國君臣,為秦朝征服六國減輕了許多障礙。

2、《諫逐客令》一文,規勸秦始皇收回了驅逐六國人士的禁令,為秦國的發展提供了許多的人才。

3、制定法令、任命人才、管理政務,秦國在李斯的管理下,社會穩定,經濟、政治都處於上升階段。

4、修建道路、宗廟,這些東西對於秦國管理地方,治理中央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5、郡縣制的提出,為秦朝管理國家提供了很好的方案,對於推動秦朝由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型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也為後世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地方的方式。

6、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這些都是功在千秋的事情,對於秦朝和整個歷史文明的發展都是有重要意義的。

趙高為何殺他?

原因有三:

1、李斯權力太大,李斯身為秦朝丞相,任命管理、提拔人才,有著很高的聲望,他的權力越大對趙高威脅越大。

2、李斯是忠於秦朝的,他雖然協助秦二世謀奪了帝位,但他對於秦朝卻是忠心的,所以他會憂慮匪患橫行,憂慮趙高專權,威脅皇權。

《史記》上李斯這樣告訴秦二世對趙高的評價:李斯曰:「不然。夫高,故賤人也,無識於理,貪慾無厭,求利不止,列勢次主,求欲無窮,臣故曰殆。」

3、趙高野心極大,他先是殺李斯,然後是利用指鹿為馬的方法測試誰是對他臣服的,再殺了秦二世想要自立為王。

第一步,殺李斯,是他實現野心所必須的,他知道李斯在,誰都瞧不起他,更不用說臣服。

有此三點,所以,趙高是容不下李斯的。

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分享。

每日一篇歷史故事,故事有溫度,歷史有詩意,百般滋味,全在心間。

期待您的關注。


李斯,秦始皇的相國,幫助秦國統一文字、統一貨幣。

統一文字,意味著文化的統一,在幾百年的諸侯分封和混戰的幾百年,各國有各國的文字與文化,各國的人民也有了各自的習慣,想要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李斯卻幫助秦始皇做到了;統一貨幣,不允許私自鑄造貨幣,也更意味著商業的統一。這樣做的好處是,更有利於商業的流通,促進經濟繁榮的發展,壞處就是到處的戰火,到處的矛盾。李斯的鐵腕,卻讓硝煙成為了幫助秦國發展的一道助力。

在種種的輔佐之下,功成名就的李斯,在秦始皇死後,過度迷戀權欲犯了糊塗,幫助趙高和胡亥奪得帝位,害死扶蘇和蒙恬。他以為,這件事情過後,你得到了你想要的,我也得到了我想要的,再無牽扯,雖同朝為官,你個閹人能拿我如何?殊不知,與虎謀皮之後就是滅亡。雖繼續我行我素的做秦朝丞相,卻在有意無意之間得罪了趙高的利益,讓趙高本就忌憚他的心更是高高懸起,此時趙高起了殺心。此種心情胡亥亦然,於是一拍即合,以謀反罪處以極刑。


謝謝邀請!

秦國經過幾代人的勵精圖治,到了嬴政時期,依靠其強大的國力,統一了東方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朝。秦朝的強大和滅亡和兩個人息息相關——李斯和趙高。

李斯,戰國時期楚國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曾在郡里做過小吏。李斯不甘寂寞,認為做小吏沒有前途,便辭去小吏,到齊國拜荀卿為師,攻讀帝王之術。學成之後來到秦國,做起了丞相呂不韋的門客並受到呂不韋的器重。這樣,他就有了接觸秦王的機會,正式開始了他的仕途之旅。

李斯在歷史上是個很有爭議的人物。為什麼要說他很有「爭議」呢?他為秦國立過很多功勞,做過很多貢獻。但是,秦朝的滅亡也離不開他的幫助。

第一,他遊說並輔助秦王橫掃六合,讓國家從分裂走向一統。

第二,韓國為了實施「疲秦」政策,派鄭國到秦國當姦細,被秦王發現後,由於他的才能,秦王赦免了他。這讓其他國家仿效,紛紛派間諜到秦國。因此,秦王下了「逐客令」。李斯是楚國人,也在被驅逐的行列。於是,他上《諫逐客書》給秦王,讓秦王收回成命,秦王欣然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並對李斯加以重用。

第三,郡縣制的推行是李斯的功勞。

第四,由於諸侯國之間的長期分裂,導致在語言和文字方面的差異很大,這嚴重地阻礙了國家的發展。李斯向秦始皇建議並親自主持文字的統一工作。李斯還在統一法律、貨幣、度量衡和車軌方面也有很大的功績。

第四,建議焚書和助趙高亂政說明他的政治立場不夠堅定,最後被趙高腰斬於市。

趙高在秦始皇死後說服李斯助其亂政,事成之後又殺李斯,趙高為何又要過河拆橋呢?

沙丘之謀後,趙高和李斯首先賜死了公子扶蘇,之後立胡亥為帝,就是秦二世。秦二世接班之後,貪圖享樂,殘暴不仁,苛稅很重。趙高也很害怕自己的沙丘之謀泄露。於是,慫恿秦二世大開殺戒。先除掉蒙恬蒙毅兄弟,又對皇室公子公主展開誅殺。本來就和自己政見不一的李斯當然就難逃噩運了。

李斯死後,趙高毫無疑義的成了丞相。他羽翼已豐,完全不把秦二世放在眼裡了。大將章邯倒戈,讓秦二世對趙高大為惱火,趙高害怕出現狀況,便和和弟弟趙成、女婿閻樂準備好了弒君政變的計劃。秦二世胡亥死後,趙高登基不成。又把扶蘇的長子子嬰推上寶座。子嬰是個很有主意的人,設計誅殺了趙高並且夷其三族。三個月後,劉邦率軍進入咸陽,統治天下十五年的秦朝滅亡。


李斯(?-前208年)。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方)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曾任秦朝左丞相,司馬遷著《史記》,將李斯和趙高並寫於《李斯列傳》。

主要成就:

統一文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書同文字」的建議,命令這個禁用各諸侯國留下的古文、蝌蚪文,一律以秦國的小篆為統一書體。

統一貨幣

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三十七年,李斯向秦始皇上了最後一道重要的奏摺:廢除原來秦以外通行的六國刀幣、布幣等貨幣,在中國範圍內統一貨幣,使用秦國用的圜錢。

李斯到秦國之後,恰逢秦王政即位,使得李斯有遊說的機會,他對秦王政說:以秦國的強大,足以掃平諸侯,成就帝業,使天下統一」。秦王政於是任命李斯為長史,聽從了他的計謀,暗中派遣謀士帶著金玉珍寶去遊說諸侯。對諸侯名士能收買的,贈送厚禮加以收買;不能收買的,就用利劍殺掉。緊接著,秦王政就派優良將領隨後攻打諸侯。秦王政也任命李斯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原籍東方的呂不韋因嫪毐謀反遭牽連而免相。恰在此時韓國水工鄭國以修築渠道為名,來到秦國做間諜。秦王隨下逐客令,李斯上書陳言,因此,秦王就廢除了逐客令,最終採用了他的計謀,李斯的官位也升到了廷尉。

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國攻滅齊國,統一中原。李斯等建議秦王政,稱為『始皇帝』,發教令稱為『制書』,下命令稱為『詔書』,天子自稱為『朕』,廢除謚法。

還採納李斯的建議,未冊封諸侯,而是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每郡設置郡守、郡尉、監御史,分別掌管郡的行政、軍事、監察職務,互相牽制。不久,李斯取代王綰成為丞相。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聽從了李斯的建議,沒收了《詩》、《書》和諸子百家的著作,使天下人無法用古代之事來批評當前朝廷。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統一文字,在全國各地修建離宮別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秦始皇又四齣巡視,平定了四方少數民族,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遊會稽山。同年八月,到達沙丘宮平台時已經病危。在趙高的威逼利誘下,合謀更改秦始皇的遺詔,改立胡亥為太子,又派使者矯詔以戍邊無功和誹謗不孝的罪名賜死扶蘇;以為臣不忠的罪名賜死蒙恬,將兵權交予副將王離。

秦二世即位後,法令誅罰日益殘酷,賦稅、戍徭繁重,李斯看重爵位俸祿,不斷曲意阿順秦二世的心意。趙高獨攬朝政的行為招致了李斯等大臣的不滿,趙高得知後懷恨在心,趙高不斷向秦二世進讒言說李斯功高震主,有反叛之心,趙高又誣陷李斯的長子李由與楚地的強盜陳勝等人有舊交,隨即將李斯投入大牢,趙高就讓人嚴刑拷打,並阻止李斯申辯,並捏造了一整套李由謀反的罪狀。前208年7月,李斯被判處受五刑,在雲陽街市腰斬。

李斯之所以最終無法善終,主要原因是對權力的眷戀,怕秦始皇死後扶蘇、蒙恬剝奪自己權力,參與趙高的陰謀,後來又不滿二世和趙高的荒淫無道,引起二世和趙高的不滿,最終把自己和秦帝國推向死亡。


李斯其人私心雜念太重,陏有曠世偉才,如能學周公扶立扶蘇即位,他也不至於被趙高殺於亂世,他的最大功績在於清醒的覺查到逐客念必將毀了大秦帝國的百年圖強基業,極時勸止了秦始皇迎回天下才子,才令大秦風捲殘雲一統天下,他奉行法家學說,為人剋薄無義,不能是時審時度勢勸諫秦王與民休息是一大撼事,其與中書令趙高伴駕秦始皇左右,位高權重,據於丞相之位,一言九鼎,可惜其人聽奸惡小人趙高之言,而妄辜天下大勢,怕失相位,乃與趙高陰謀殺扶蘇,誅蒙括兄弟二人,犯下淫天大罪死不足憐,否則大秦帝國也不會二世而亡,令人窒息。


謝邀

李斯很有能力,但是政治立場不夠堅定導致自己一生的努力,郡縣制功虧一簣


二人皆關東鳥貨(利令智昏1把大秦.了結了`


李斯蹩屈呀!百姓都能看到、凡是都得皇帝點頭才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