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作者 / 咯咯

編輯 / KY主創們

“任何瞬間的心動都不容易,不要怠慢了它。”

——毛姆《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

我的好朋友最近又戀愛了。在此之前,我們曾認真地探討過“喜歡”這件事。她是一個很容易動心的人,一不留神就陷入了愛情,她的一次次crush的發生幾乎可以沒有任何間隔。在我的印象中,她似乎總是有喜歡的人。

而我和她恰好相反。對我來說“心動”好像是一個很重的詞,我很少心動,也很少喜歡一個人。從小到大喜歡過的男孩子,我用一隻手就可以數得過來。“喜歡”這種心情對我來說似乎是很難觸發的。

於是我開始好奇,爲什麼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打開“喜歡”這個開關的難度可以這麼不一樣?又是爲什麼,有些人似乎特別難喜歡上別人呢?今天我想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在開始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在選題會上向大家提出了這幾個問題——“對你來說喜歡是什麼?”、”什麼時候你會認爲自己喜歡上了一個人?“、“你覺得什麼叫做很難喜歡上一個人?”,以及“什麼時候你會承認自己喜歡上了一個人?”。我整理了一部分大家的回答:

我整理了一部分大家的回答:

1. 對你來說喜歡是什麼?

“很想去靠近一個人。你會主動想Ta,忍不住想要給Ta發消息,想要聯繫Ta。”

“想到那個人就心跳加速,想要和Ta有肢體接觸,希望瞭解關於Ta的一切,覺得Ta什麼都好,不好的地方也很可愛。”

想和這個人產生聯結,任何意義上的聯結。比如小時候男生欺負女生,不知道怎麼表達,只能通過欺負這種方式,但這其實也是聯結的一種,Ta可能當時只能想到這一種。”

“喜歡是特別渴望和這個人在一起,在一起很開心,會幻想很多未來的事情,想起Ta會忍不住想笑。”

“是感覺的度量。淺一點的是好感,深一些的是愛。好感很容易產生, 好感進階到喜歡的關鍵對我來說是是否能產生和對方發生性關係的慾望。”

“喜歡是想要給Ta所有自己覺得好的東西。”

2. 什麼時候你會認爲自己喜歡上了一個人?

“你的目光開始追隨Ta的時候。”

“我是個非常被動的人。當我想和對方說話、見面的心情戰勝了我性格里根深蒂固的被動性,讓我忍不住主動的時候就是喜歡上對方了。”

“開始想很多的時候。”

“有難過或者開心的時候都非常想跟對方分享,任何特殊、有意義的事情都想跟對方一起經歷。”

“好感長久消散不去,並升階成爲性幻想對象的時候。好感很容易因一個人基本的人格魅力產生。如果一段時間後對這個人最初的認知沒有幻滅甚至更好(很重要)後,對Ta的感覺纔會更強烈。”

“隨時隨地都想見到Ta,喫到好喫的、看到好看的、認識好玩的人都想讓Ta知道。看到Ta不做什麼就想笑。喜歡是想分享、想要知道更多關於Ta的事情。是想變成小貓的時候。”

3.什麼叫做很難喜歡上一個人?

“哪怕見過很多人,在很長的時間內都不會再出現那種感覺。”

“當我回想人生中喜歡過的人時會覺得寥寥無幾,我總是隔上好幾年纔會有一個喜歡的人,而當下一個人出現之前,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想到與‘戀愛’、‘喜歡’有關的事情時還是隻能代入上一個人的臉,即便已經過去可能四五年了。”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和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前者是因爲標準太模糊,後者是因爲標準太高很難達到。”

“一是因爲很難說出特定的喜歡的標準;二是即使是差不多的人做差不多的事感覺也不一樣;三是覺得自己的核心需求是比較虛的東西,而不是很容易描述的定位的外在客觀條件。”

“當好感發生後,首先不會因爲好感而主動接近對方,一個人等待好感消磨殆盡(大部分情況下確實這種好感會消失)。而當一旦察覺到對方身上有自己雷點就速速離開。”

“(1)要花很長時間確認(2)別人不太容易達到你“喜歡”的標準(3)一旦‘不喜歡’一個人沒有什麼可能改變。”

4.什麼時候你會承認自己喜歡上了一個人?

“有和這個人進一步認識和接觸的可能時,或是感受到了來自對方的反饋信號的時候。”

“說實話,是當我覺得對方也可能喜歡我的時候。”

“一般會有一個有特殊意義的瞬間。”

“(1) 在感受到對方對自己也有相同傾向的時候(2) 對方給予了足夠的安全感的時候(3) 覺得有發展可能的時候(以上三點要並存)。”

“(唱)‘時間會給我答案’。當我決定主動出手的時候。通常對方也給了我一些信號。”

“一旦意識到自己的喜歡,就會承認。”

1. “心防高”可能是由於有着剛硬的個人邊界

每個人覺得適宜和舒適的邊界感是不同的,有的人的邊界更柔軟——他們更能允許和接受他人的接近,不論是物理上的接近還是心理上的接近;有的人的邊界更堅硬,他們有着更高的“防線”,因此要靠近他們也是更不容易的。

在社交場閤中,柔軟型邊界和剛硬型邊界的人就像是手機上兩種不同的默認模式。邊界柔軟的人對外界有着更加信任和開放的態度,他們更願意和別人更多的開展互動。對於他們來說,是默認可以和別人開展關係的。而只有很不喜歡一個人時,纔會不互動,或者是停止互動。

相反,邊界堅硬的人則是默認不互動的。只有已經明確有特別感興趣的人時,他們纔會開始互動。這種默認模式的差異,決定了前者本身就會和更多的人發生互動,因此也有更多通過互動和了解喜歡上一個人的機會。

2. 不願意給“第一眼沒感覺”的人機會,可能與戀愛觀有關

我們認爲很難喜歡上別人的人可能有着這種宿命型的戀愛觀,是由於他們很難給沒有在第一眼就吸引他們的人機會。其中既包括允許對方和自己有更多接觸的機會,也包括在心理上將對方納入“有可能的對象”的機會——即便對方身上的一些可能吸引他們閃光點是需要更多相處才能感受到的。

但,一見鍾情對任何人而言都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宿命型的人在數量上可能的確會擁有更少的喜歡的人。

3. 對“喜歡”的認知不同

在我和不同的人去聊這個話題時也會發現,每個人在說“喜歡”的時候,其實都並不完全是在說同一件事,甚至可能是在表達非常不同的概念。

比如,有的人會覺得自己不討厭一個人、願意和Ta出門就代表喜歡;有的人把喜歡簡單定義爲“想睡”,但也有人表示自己也可能會想和情感上一點也不喜歡的人發生性關係。有的人會區分“好感”和“喜歡”,但另一些人則認爲它們是一回事。而即使是都會把“好感”與“喜歡”分開,把多少程度的好感定義爲喜歡也是因人而異的。

因此,那些對“喜歡”的定義更加苛刻的人,自然給進入到這個名單裏的人設置了更高的門檻,也就幾乎註定了他們名單裏的人將寥寥無幾。

4. 更難心動可能也與生理因素有關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提起過“費洛蒙(Pheromones)”這個概念。這種信息素由個體分泌到體外,激發下丘腦,從而產生性吸引及其系列反應,讓我們在不同時段,不同場合下,對不同的人散發出靠近的信號。也就是說,它是一種我們對他人感受到的強烈的吸引力。

費洛蒙是一種與嗅覺相關,但又高於嗅覺的物質,我們經常覺得自己被某個人身上的某種味道所吸引,但又很難描述那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味道,往往就是費洛蒙的作用。有的時候,我們甚至意識不到自己被某人吸引是源於Ta的體味(Grammera, Finka & Neave, 2004)。

另外,人們對不同氣味的偏好度、敏感度是有差異的。有人喜歡的氣味普適性更高,一個寬泛的範圍裏的氣味都能夠喚起他們的慾望。而有些人的普適性則低一些,他們可能喜歡的氣味更少,甚至只能被某種非常具體的氣味喚起。

提到喜歡和心動,很多人也會想到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是一種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是神經傳導物質的一種。它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感覺,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愛情發生的感覺對應到生理層面,和腦裏產生大量多巴胺起的作用有關。

但其實,人們的多巴胺系統也有着不小的個體差異,比如對外界刺激敏感度的差異,以及整體活躍度上的差異。也就是說,對於一些人來說,多巴胺的分泌是更容易和頻繁的,反之亦然。研究還指出,那些多巴胺系統活躍度更低的人,更不願意爲了可能獲得的獎賞付出認知和行爲上的努力,尤其是當獲得獎賞的可能性比較低的時候(Treadway et al., 2012)。

愛情或許也是如此。付出努力的話,你有可能在其中獲得很大的獎賞,比如兩情相悅的歡愉。但對於那些更難被刺激的人來說,這些獎賞在一開始就顯得沒有那麼誘人,即便大腦裏已經有了一些波瀾,這些相較於別人更微小的波瀾也不足以讓他們付出努力將其昇華爲“喜歡”。

在第一部分中可以看到,有好幾個人對於第四題的答案呈現出了某種一致性:他們表示,“只有在對方也喜歡我,或者至少感受到對方有好感的信號的前提下,我才願意承認自己是喜歡Ta的。”在問這個問題時,我特意強調道,此處的“承認”不僅是對他人和對方,而更多是向自己承認“我喜歡Ta”這件事。

當你產生了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的感覺,當你一看到、一想起對方就感到內心欣快且心潮澎湃時,如何去解讀這一系列感受還是由你自己所決定的。而我們過往的經驗和切身的感受,都需要經過解讀的過濾纔會真正產生作用。如果我們不把這些經驗和感受經過認知的解讀,錄入記憶的話,它們的確會很快地隨着時間消逝不見。

由此我想到,或許人們並沒有自己以爲的那麼難喜歡上他人,只是他們不一定總是願意承認自己的心動,畢竟並不是每一次的心動都會強烈到讓人印象深刻到無法忘懷。而那些未說出口的、細碎的、微妙的心動,只要我們選擇了不承認,經過時間的洗刷它們可能會真的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不在我們的心上留下一點痕跡。

不願意承認可能是因爲不安,可能是因爲對方不喜歡自己的事實會讓自己自戀受損,還有可能只是不想要爭取——一旦承認了自己喜歡上了某個人,幾乎是免不了地想要更靠近對方、和對方更進一步。但“爭取”這件事本身,對很多人來說就是很困難的,所以他們寧願切斷這種心動的信號,待在自己絕對安全的舒適區內。

我想到了一種方式重新敘述今天的主題:與其說是有些人更容易喜歡上別人,有另一些人更不容易;不如說是有些人更願意去喜歡上別人,另一些人更不願意。

那些更願意喜歡上別人的人,會給更多的機會讓彼此接觸、產生更多的瞭解,向對方走得更近。因此也更不容易錯過可能性。而更不願意的那些人,則更拒絕、更需要遇到格外強勢的他人、或者某種特定的時機、或湊巧特別匹配的互動節奏。

最後想說,不容易心動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你不需要被別人影響,更不需要以此來評判自己或別人。但我還是希望你不要輕易給自己貼上這樣一個特定的標籤,因爲一旦你認同了它,它就也一定會反過來限制你的可能性。

而如果你希望自己可以更多地發現和看見他人的身上的魅力,那麼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始終保持一種開放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永遠是最重要的事。

今日互動:你是一個容易喜歡上別人的人嘛?或者說,你是一個比較願意喜歡上別人的人嗎?來留言區和大家討論吧~

References:

Grammer, K., Fink, B., & Neave, N. (2005). Human pheromones and sexual attrac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118(2), 135-142.

Knee, C. R. (1998). Implicit theories of relationships: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 initiation, coping, and longev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2), 360.

Treadway, M. T., Buckholtz, J. W., Cowan, R. L., Woodward, N. D., Li, R., Ansari, M. S., ... & Zald, D. H. (2012). Dopaminergic mechanism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human effort-based decision-making.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2(18), 6170-617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