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替战地记者挡子弹的历史,似乎已经很久了。

自从1913年 Ur-Leica 诞生以来,便携、耐用的徕卡就一直受到摄影记者们的青睐。

世界上首台135画幅相机:Ur-Leica

在二战时期,许多战地记者都选择徕卡作为首选装备,而像隆美尔、巴顿等战功赫赫的将军也将徕卡视为掌中宝,经常随身携带。

有传闻徕卡相机为记者们挡过子弹,更有传说相机被战车辗过依然可用... ...

“沙漠之狐”隆美尔与他的 Leica IIIc

巴顿将军与他的 Leica IIIa

过去许多人只是把那些当作故事听听,但前些天,在叙利亚却真的发生了“徕卡为摄影师挡子弹”的事情... ...

今年2月11日,意大利自由摄影记者 Gabriele Micalizzi 在拍摄叙利亚民主力量与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交战现场时,被突如其来的RPG弹片击中。

这种就是RPG。图片截取自 Micalizzi 受采访视频。

幸好Gabriele Micalizzi当时正在举起相机拍摄,他面前的徕卡SL相机,挡住了飞向他脸部的部分弹片,保护了他的右眼和主要面部

但结果仍有部分弹片击中了他,最终造成他失去了一根指骨、手臂受伤、左眼视力受损及一只耳朵失聪。

经过RPG爆炸洗礼的Leica SL与Leica Q,它们为摄影师挡住了部分爆炸残片,使他免受致命伤害

Gabriele Micalizzi 事后说到,当时他戴着头盔、身穿防弹背心及其他装备。 根据现场情况,RPG爆炸主要击中了他面前的战斗机,飞散的弹片和爆炸碎片直接击向了他的身体。

出事前,摄影师做了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图片截取自Micalizzi 受采访视频。

Micalizzi 觉得是他手里的徕卡 SL 相机替他挡住了飞向自己的最为关键的那个RPG弹片,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平常会带着 Leica SL 和Q 穿梭在战地的 Micalizzi

目前 Micalizzi 正在位于意大利米兰的圣拉斐尔医院里接受康复治疗,且身体状况相对良好。

劫后余生的 Micalizzi,他的左眼视力受损,被相机挡住的右边面部没有受伤痕迹。图片截取自 Micalizzi 受采访视频。

运气固然是一方面,但相机本身的坚固性,也是 Micalizzi 免遭致命创伤的重要原因。

虽然我们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到战地这种极端环境,但像严寒地区、沙漠地带、雨雪天气也是对相机本身耐用度的一大考验

铝砖一体铣削出来的 Leica SL,素来以其耐用性和可靠性著称。

机身、镜头都有密封橡胶圈,能保护机身内部精密零件免受尘埃、湿气和水滴侵扰,一句话总结,就是“经得起折腾”

你可以这么折腾:

去年下雪时,我们拿着SL去拍雪,最后雪都化成了水。大家在拍雪时,要注意及时擦掉机身上的雪花哦!

这么折腾:

在户外进行航拍

甚至这么折腾:

极地的严寒,夏天的沙滩,都是对相机耐用度的考验

去寒冷地区旅行,甚至是南极、北极,都可以带上它(我们一些用户已经亲身使用过SL还有Q去南极拍摄)。

虽然官方给出的 SL 适宜工作环境是 0℃-40℃,但实际表现中,SL 却让人惊艳。

比如,摄影师 Kristen Meister 拿着 SL 走过了酷热的约旦沙漠,也走过了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瑞典。 在瑞典之北,你可以用冰箱来让相机升温——毕竟白天的温度基本在-30℃左右,这是真真正正的严寒

在这里,有的相机可能已经冻得开不了机,但 SL 没那么娇气,身为一名战士,可不会被寒冷打败!

用 SL 在严寒中拍摄的妹子,也是战士

Kristen 在用 SL 拍摄过程中,不少让 SL 从雪橇、雪地摩托上摔落,相机埋进了雪里,不过挖出来依然完好无损。

密封性良好的 SL 虽然不是三防机,但抵御冬天的雪花还是小意思。

Leica 24-90 拍摄的瑞典风光

如果你富有冒险精神,爱好探访世界各地的风光,喜欢穿越各种不同的气候,那么这位坚如磐石的可靠朋友,一定会是你路上的好伴侣。

带着它,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吧!

------------------------

我们在这里

君峰影像北京奥森公园店

北京市朝阳区黑泉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西门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8:00

喜欢就点“好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