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彭海燕2019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高度重視就業問題。作爲就業的重鎮之地,民企未來發展環境如何?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在3月進行了實地調研,這也是光大證券第四次製造業調研。此前分別於 2016 年 7 月、2018 年 2 月和 2018 年 10 月做過類似的製造業調研,其中前兩次和本次的調研區域有重合。

  本次調研共走訪18家民營製造業企業,包括東部某省兩市一縣,其中上市公司7家,小微企業3家,最大的企業2018年產值逾100億元,最小的企業產值不足500萬元。調研行業包括光伏製造、汽車零配件製造、水泵製造、精密儀器製造、電子元器件製造、文具製造、閥門製造業、電動滑 板車整裝、化工行業、電器製造業、藥物中間品製造、防盜門、木門、皮革 製造等。除此之外,還與區內地方政府招商局、金融辦和兩家銀行進行了座談。

  這一年來發生了什麼變化?民企,別來無恙?

  調查結果顯示,製造業的總體需求仍然偏弱,但行業和個體差異較大;融資邊際改善,但不是“寬信用”;不是“裁員潮”而是“招工難”,製造業企業投資的意願似乎弱於一年前。

  張文朗表示,總體需求仍比較弱,但不同企業差異較大,有的逆勢上升。

  具體來看,傳統製造業和與地產相關的企業需求仍然承壓。比如,某汽車配件企業今年頭 2 個月訂單同比下滑較明顯,某機械設備企業節前提早放假、節後推遲 開工,防盜鎖、木門、空調換熱器企業訂單放緩。但必需品和新興產 業需求較好。比如,政企直銷利好文具龍頭企業,電子、彎管、滑板車等新興和高新技術企業訂單快速增長。前期“貿易搶跑”拖累年初 訂單,但隨着貿易談判順利進展,影響漸趨平穩,而剛需類、產業鏈 在中國的產品受到的影響一直就比較溫和。

  今年1月份金融數據強勢反彈,一時間“寬信用”到來之聲漸起,但2月份金融數據超預期回落,一時間市場情緒隨之陡降。那麼,到底今年是“緊信用”還是“寬信用”?

  張文朗認爲,在經濟增速下行的背景下,企業融資條件總體上還未有太大變化,普惠金融今年力度加大,惠及相關企業,但銀行偏謹慎的態度意味着短期內“緊信用”或難變成“寬信用”。

  “一般而言,抵押品、政府擔保或者股東連帶責任仍是獲取信貸的前提。普惠金融並不是‘大水漫灌’,而是在滿足貸款的前提下,實行‘精準滴灌’。兩會工作報告要求國有大行今年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達到30%,鑑於這類貸款基數較低,對整體信貸的影響不會很大。”張文朗說。

  張文朗表示調研還發現一個現象,製造業不是面臨“裁員潮”,而是“招工難”。

  製造業“招工難”跟勞動力年齡人口下降、快速崛起的生活型服務業吸引大量勞動力、製造業內遷、年輕人喫苦精神不足都有關。企業的應對方式短期包括提工資、加福利,中期引進自動化設備,長期考慮產業轉移。

  “2019年總體上就業壓力不大,政府的穩就業政策主要是從供應端減輕結構性就業壓力(比如高職院校擴招,提供轉崗培訓),而不是重走需求大刺激的老路。”張文朗說。

  值得注意的是,各級政府對民企支持的力度進一步加大,企業信心倍增。

  增值稅超預期下調利好製造業,議價能力強的企業受益最多;環保政策未見鬆懈,在環保設備已經投放的情況下,對企業影響趨於穩定;地方政府更加積極地支持民企,比如設立企業融資擔保基金,辦事效率也進一步提高,企業反映感受頗深。雖然經濟增速下行總體上削弱企業的投資意願,但行業集中度提升、產能升級、加速創新等因素提升一些企業的擴張動力,比如自動化和物流方面的投資增加。

  張文朗表示,政府的支持,對於企業改善信心起到了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