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你說個簡單比方一聽就懂 ,有個叫mmm的建築公司幾十年前很牛 制定了一套建築標準,標準其實也沒啥難度,就是規定了一些建築細節如:修房子要預留空調孔 這孔必須10公分,放室外機的檯子必須40*80公分。這樣以來所有生產空調的廠商管子都設計成10公分,室外機都設計成40*80,看上去的確好都按照這個標準搞省事,突然有一天mmm公司對某些空調廠家說對不起你不能用這個標準了,沒有授權,你生產15cm的管子可以,我管不著,但10公分的不行。你讓空調廠家怎麼辦?全球的房子都是留的10厘米的孔 你弄個15厘米的穿不過去呀,這個跟技術沒關係10厘米可以造15厘米也可以,但15厘米就是用不成,10厘米孔的標準已經全球化了!對應到目前局勢就是就是遇到耍流氓的,沒有太好辦法。


    目前,ARM架構的處理器幾乎佔據了所有的手機處理器,高通、蘋果、華為的處理器均是基於ARM架構。今天,ARM暫停了與華為的一切業務往來,因為ARM的設計包含了「美國原產技術」。下文具體說一說。

    什麼是ARM?

    ARM成立於1990年,ARM是全球最大的移動IP提供商,ARM本身是不製造計算機晶元的,主要是對外授權其半導體技術,把相關技術和工具打包售賣,而這個技術就是大名鼎鼎的ARM架構。高通驍龍處理器、蘋果A系列處理器、華為麒麟處理器均基於ARM架構。在2016年時,ARM被日本的孫正義軟銀收購。

    目前,ARM授權模式主要是三種:內核級授權(IP核授權)、架構/指令集授權、使用級授權。其中內核授權保包括了軟核、固核和硬核。華為的海思麒麟處理器、Mali GPU屬於ARM的IP核授權。ARM終止了與華為的合作,那麼華為無法獲取ARM最高端的IP核授權許可。

    ARM限制對華為的影響?

    為了遵循美國禁令,ARM中斷了與華為的相關業務,短期內華為不受受到影響,因為華為有ARMv8架構的永久授權,而目前主流處理器的CPU核心基本上基於ARMv8指令集。華為可以直接根據ARMv8的指令集進行大幅度的改造,甚至擴展ARM指令集,實現某些特殊的功能。

    華為完全可以自己與ARMv8指令集自行設計處理器而不受授許可權制,並且具有完整的知識產權,不受美國禁令的影響。高通驍龍處理器、蘋果A系列處理器都是基於ARM指令集授權進行的自主設計。

    華為發布的鯤鵬920伺服器處理器,是基於ARMv8指令集自主研發的,支持64核心,8通道DDR4,目前屬於最強的ARM架構伺服器晶元。

    生產環節的影響?

    眾所周知,華為海思屬於fabless企業,沒有自己的晶圓製造廠,需要台積電或者三星代工,而台積電和三星在生產基於ARM架構的晶元中,可能會涉及到授權的問題,如果台積電不能向華為提供ARM晶元代工服務,那麼華為就遇到大麻煩了。不過,根據台積電的官方回復,目前不會影響到與華為的相關業務。


    總之,ARM中斷與華為的業務往來,暫時不會給華為帶來任何問題,只是華為無法得到最新的ARM架構授權,比如ARMv9等。目前,比較麻煩的是台積電、三星的晶元代工廠是否會受到「美國禁令」的影響。


感謝您的閱讀!

俞敏洪說:如果美國不給我們專利技術,華為是製造不出晶元的!我們有一半專利在美國手裡。

他的話現在來看,已經一語成讖!ARM最近聲明:因為ARM設計中有部分源於美國技術,為了遵守美國法律,所以停止和華為合作!這個二五仔,我們只能憤慨。

好在:華為擁有ARM V8架構的永久授權,而這是最新的商用架構。所以,在目前來看,華為並不受太大的影響,至少目前這個階段,華為晶元的影響不大。

到底為什麼我們離不開ARM?包括高通,蘋果等等呢?

而ARM的架構其實就是指令集,而什麼是指令集?它就是最基礎的翻譯語言,它們包含了操作系統對硬體的指令語句,是所有系統和軟體的最底層的基礎。

而高通在內的晶元製造商,它們離不開ARM的指令集,離不開ARM的標準。我們知道在建築中,有一個國標GB,而我認為的ARM指令集就是這個建築設計規範,所以華為設計了圖紙就是按照這個規範設計,而台積電就是按照設計進行生產!

如果沒有了這個標準,華為確實不能進行生產,好在華為並沒有放棄,我們看到一篇帖子中這樣說:

為了不再使用ARM,我們一直在確定新項目,開發海思自研核,就是為了擺脫這個標準!

所以,雖然ARM背信棄義,不過我們不必氣憤,科技當自立!我們一定能夠擺脫這種困窘!


ARM實際上是一個晶元設計方案(構架),是一個公開的技術方案,任何人都可以按這個方案做出晶元,但如果你做晶元的目的是要把它變成商品出售,就必須要經過ARM的授權才行。

目前,全世界所有的晶元生產廠都按這個方案設計製造,所有的軟體商也按這個標準來進行軟體設計,所以產品的兼容性不成問題,經過好多年的迭代,目前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鏈。

如果你要繞過這個構架,另外自行設計的話,你的晶元,和你的軟體就會自成一個系統。也就是說與現有的全世界正在用的存在兼容問題。且不說自行開發的費用巨大,時間長,最關鍵的是與世界不兼容,那麼產品就很難國際化,作為商品,不能國際化,你就不能賺到美元。

這就如同,你自己生產的東西,只能自己吃,自己用,那麼,你生產的東西就不叫商品,因為他不能流通,不能進行交換,這於閉關鎖國有什麼兩樣呢?

華為的麒麟980,用的是ARM永久授權的v8構架,蘋果也曾用過V8,現在蘋果用v13了,也就是說華為用v8沒問題,但升級後的構架不能用,麒麟980不能升級,這才是最頭疼的,麒麟980不可能總用下去。


其實就是知識產權的問題,現在主流的晶元框架基本上都是採用arm架構,arm公司本身不是生產晶元只是出售版權,arm架構主要是從armv4,armv5,armv6,armv7,armv8演化,現在的高通,蘋果,以及華為的麒麟都是arm架構,arm的授權方式主要有三種架構指令集層級授權,內核層級的授權,使用層級授權。arm在移動端佔據舉足輕重的作用,像高通,華為,三星等公司都同arm公司拿到了硬體技術使用協議,可以自主的研發並且加入自己的設計並且形成自己的一套獨立的微處理器內核,所以前陣子大家擔憂的華為公司被arm公司取消了合作會有多大的影響。

可以講短期內影響不大,停止的是當前合作研發以及技術支持服務,畢竟華為拿到了arm8的永久授權,但時間長了必定受到很大的影響,一家公司再厲害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功能都給搞定了,顯然不現實也不科學,未來發展的趨勢還是全球一體化,各個公司只是做自己擅長的東西,現在華為公司為了度過自己的難過已經將一些非核心的業務開始出售,同時加強國內手機的推廣力度,畢竟谷歌安卓取消授權對於海外手機的銷量肯定有影響。

回到正題arm公司典型的知識產權問題,現在全球對於知識產權問題已經越來越重視了,放在之前一個不生產晶元但是需要大家都給交錢,這需要一個非常好的知識產權的保護時代,這也是一個國際的規則,arm和高通是不是強大沒有什麼關係,各個公司只是把自己擅長的部分給做好就可以了,對於已經拿到永久授權的公司arm只能做到停止後續的合作和技術支持,但也不能阻止這些公司繼續的生產,而且無緣無故的單方面停止合同也屬於不遵守國際規則,所以政府也增加了不遵守信用的企業名單,也算是對於超級大國禁令的以一種強有力的回應。

未來科技的發展,肯定還是優勝劣汰,不是一家公司把所有的供應鏈都給準備齊全了,這種公司不能沒有只是比較少,畢竟需要花費的財力還是非常巨大,像美國的intel,韓國的三星基本上從設計到生產都有自己的一條龍生態鏈,未來的華為的也會具備這種能力,在平時即使具備這種能力也不一定非要這麼去做,三星的晶元設計能力也很強,但不是所有的晶元都走自己的,絕大部分還是要外購,這也是符合市場發展的規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這是全球發展的一種趨勢。

如果一個國際規則總是在走極端的狀態,對於產業是一種極大的傷害,如果一個國家總是以國家機器對待企業對於本國的企業也是一種極大的傷害,現在就拿這次超級大國的禁令,個人覺得對於谷歌公司影響將是非常巨大,本身華為公司在智能終端領域話語權越來越重要,對於進一步夯實安卓的生態鏈有極大的好處,但如果被迫取消授權那麼勢必強迫華為公司製作自己的操作系統,這點是谷歌不願意看到的,也給了華為公司製作自己操作系統一個極好的機會,在正常的合作關係下如果直接推出自己的移動操作系統業務一定會受到影響,雖然是困難重重也的確是一個難得機會。

總想著靠霸權方式取得市場,註定不會長久對於商業規則也是一種極大的破壞,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企業的信用,希望能夠幫到你。


一、前言

英國ARM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知識產權(IP)提供商。ARM公司是蘋果、諾基亞、Acorn、VLSI、Technology等公司的合資企業。2016年7月18日,日本軟銀集團斥資3.3萬億日元(約合311億美元)將設計ARM的公司ARM Holdings收購。ARM公司通過出售晶元技術授權,建立起新型的微處理器設計、生產和銷售商業模式。

二、儲備知識

1.指令系統

控制計算機完成指定操作並能夠被計算機所識別的命令稱為指令。一台計算機能夠識別的所有的指令的集合稱為該機的指令系統。指令系統定義了計算機硬體所能完成的基本操作,其功能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硬體系統性能的高低。目前,指令系統的設計有兩個完全不同的設計方向。一個稱之為複雜指令系統計算機(CISC),另一個是以簡化指令功能為目的的精簡指令系統計算機(RISC)。

2.CISC指令

CISC指令的設計目標是增強指令的功能,將一些原來用軟體實現的、常用的功能變成用硬體的指令系統來實現。比如,在科學計算的應用程序中,經常要計算各種各樣的函數,有些計算系統設置了一些常用的函數運算指令,用一條指令代替軟體的一個子程序來完成函數的運算。

為了使使新的微機與其前代機在軟體上兼容,指令系統只能擴充,不能減少從而使得微機的指令系統越來越複雜。

複雜指令難以使用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為編譯程序必須使用每一條由高級語言編寫的語句經編譯後,滿足所生成的指令代碼的長度最小、指令執行的次數最少、適合流水線操作等諸多優化所生成指令的條件。所以使用複雜指令系統是一件並不輕鬆的事,尤其是對非計算機專業的人士。

3.RSIC指令

針對CISC指令系統研究發現一個「8020」規律,即在CISC指令系統的計算機中,20%的指令在各種應用程序中的出現頻率占整個指令系統的80%(就像漢語有將近十萬個字,但經常用的只有幾千個字而已)。基於還有一些其它的研究,人們提出了精簡指令系統(RSIC),RISC是一種計算機體系結構的設計思想,不是一種產品,它是近代計算機體系結構發展史的一個歷程碑。通過簡化指令使計算機的結構更加簡單、合理,從而提高CPU的運算速度。

三、ARM架構

ARM架構,過去稱作進階精簡指令集機器(英語:Advanced RISC Machine,更早稱作Acorn精簡指令集機器,Acorn RISC Machine),是一個精簡指令集(RISC)處理器架構家族,其廣泛地使用在許多嵌入式系統設計。由於節能的特點,其在其他領域上也有很多作為。ARM處理器非常適用於行動通訊領域(手機),符合其主要設計目標為低成本、高效能、低耗電的特性。另一方面,超級計算機消耗大量電能,ARM同樣被視作更高效的選擇。

ARM處理器可以在很多消費性電子產品上看到,從可攜式裝置(PDA、手機、多媒體播放器、掌上型電玩和計算機)到電腦周邊設備(硬碟、路由器),甚至在導彈的彈載計算機等軍用設施中都有它的存在。

四、ARM的應用

自2005年,每年超過一億的手機銷售約98%至少使用了一個ARM處理器,更別說到現在的2019年。2011年,ARM的客戶報告79億ARM處理器出貨量,佔有95%的智能手機、90%的硬碟驅動器、40%的數字電視和機上盒、15%的微控制器、和20%的移動電腦。

在2012年,微軟與ARM科技生產新的Surface平板電腦,AMD宣布它將於2014年開始生產基於ARM核心的64位元伺服器晶元,華為獲得的ARMv8永久使用權,包括32位和64位。前段時間說ARM終止與華為的合作,就不能用ARM的構架,只是不能用最新的v10而已,對於已經授權的v8沒有任何影響。

五、一個新型架構的出現

最近幾年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構架RISC-V處理器。RISC-V是一種簡單、開放、免費的全新指令集架構。RISC-V最大的特點是「開放」,它的開放性允許它可以自由地被用於任何目的、允許任何人設計、製造和銷售基於RISC-V的晶元或軟體。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多個國家和企業明確支持這種新的指令構架的發展。

總結

假如說ARM現在對停止對其他廠家的授權,不止是高通,華為,蘋果,三星等大型科技公司都要停止生產晶元,會遭受到無法估計的損失,對全世界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對於新型起的RISC-V處理器,各個國家和企業都大力發展和支持,一方面是因為該技術的優越性,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不願意看到ARM一家獨大的現象。

知識儲備有限,若有錯誤歡迎指正。

歡迎各位留言討論啊。


如果說製造晶元離不開光刻機的話,那麼設計晶元就更加離不開ARM公司了。ARM是什麼?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公司,為世界上95%的智能手機晶元提供ARM架構和指令集,說他是悶聲發大財一點也不為過。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人對這家隱藏在幕後的公司還很陌生,但這樣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

ARM本是英國頂尖的科技公司,後來被孫正義以3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但是關於這家公司的傳奇卻從未停止。如今的ARM已經不再生產晶元了,它專註於為其他廠商提供知識產權,所以說移動設備所搭載的晶元和ARM息息相關。如果沒有ARM的授權,世界上恐怕沒有哪家企業能夠完成晶元設計,更別說生產出來了。我們經常提到的晶元廠商,無論是高通聯發科,還是蘋果三星,亦或者是華為海思,他們的晶元都是基於ARM架構設計出來的,使用的也是ARM提供的指令集。哪怕是高通、三星所謂的自研CPU,根本上也是在ARM的基礎上魔改而成的,我們甚至可以將ARM理解為晶元行業的生命線。與計算機平台使用的X86架構不同(比如英特爾、AMD),ARM將設計好的核心架構授權給其他半導體廠商,從而賺錢利潤。由於全球95%的手機和平板都和ARM公司有關,所以一旦ARM公司停止授權了,理論上其他半導體廠商是無法再繼續生產晶元的。不過幾乎不存在這種可能性,其中牽扯到的問題和層面可不是我們想像得那麼簡單,晶元可是現代科技的核心。

而且ARM也要賺錢吃飯不是?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總而言之,ARM是移動晶元最關鍵的部分,如果沒有ARM的指令集授權,任你蘋果高通再牛逼也弄不出晶元,這就是ARM的強大之處。


隨著美國一紙禁令,美國、日本、歐洲的一些公司(Google、Intel、Qorvo、松下)先後都被曝出於華為終止了合作,而22號,全球最大的移動處理器IP提供商----ARM公司也宣布遵守美國禁令中止跟華為的業務,這無疑是讓華為本來就處於非常被動的情況下,又被補上一刀。

如上圖所示,ARM公司決定暫停了所有跟華為的一切來往,移動雜談決定ARM這樣神補刀,肯定是有其他力量迫使它做了這樣的決定,畢竟以華為的體量,按照正常的商務模式,華為每年將都會給ARM公司繳納大量的專利服務費和架構授權費用,這不是正式ARM公司主營業務嗎?

2004年,華為基於自己的ASIC設計中心(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專用集成電路),成立了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華為海思,經過十多年的卧薪嘗膽,華為海思終有所小成,按照海思官網透露的消息,華為海思已經可以涵蓋多個解決方案領域。

現如今,華為還是的晶元包含監控、移動攝像頭、機頂盒、顯示、家庭網路、麒麟晶元、巴龍晶元和物聯網晶元。

而我們熟知的麒麟晶元和巴龍晶元主要是用於移動終端產品,如下圖所示,從華為海思第一代手機晶元K3V1開始,CPU就是基於ARM硬體架構和指令集來研發的,到去年華為的最強晶元麒麟980位置,除了CPU是基於ARM架構和指令集外,GPU和基帶晶元巴龍均採用同樣的ARM方案。

ARM是何方神聖,如此厲害?

最近一段時間的新聞,早就把ARM的家底給掀個底朝上。ARM是在英國成立的一家公司,後來被軟銀集團買下,所以可以說現在的ARM公司是一家起源英國的日本公司,技術的25%以上還來自美國,否則它也不會去遵守美國的禁令。

世界早就是一個分工合作的世界,晶元就是一個很電信的例子。晶元是一個高度垂直分工的產業,難度非常大,從IC設計到晶元製造,再到晶元封裝,最後到成本測試一般都是分散到不同的公司去完成。按照在晶元產業鏈中的角色不同,把跟晶元相關的廠商分成了三類:

A、IDM(集成設計和生產),這個只有英特爾一棵獨苗有這個能力,從晶元的設計到生產,到最後的封裝測試都自己搞定;

B、Fabless(只搞設計不生產),只負責IC設計,不負責後面的環節,包含ARM、高通、華為、蘋果等;

C、Foundry(只搞封裝測試),沒有設計成立,但是能夠製造,封裝和測試的,比如台積電、日月光這類公司。

很明顯,這裡我們在Fabless看到ARM的身影,看來ARM公司也只是搞搞設計,畫畫圖紙,那它與其他類似於華為、高通這些Fabless的公司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ARM設計出來的晶元架構應該只是一個基本框架,加上自己非常精簡的一套質量可以運行,感覺就像一套毛坯房,然後通過出售知識產權給其他Fabless公司,收取一次性技術授權費用和版稅提成,而且Fabless公司,如高通,華為和蘋果這樣的公司就會根據自己的需要該砸牆就砸牆,該裝修就裝修,根據自己的需求可以做著各種不同的優化。

所以ARM架構其實就是大部分移動終端處理器非常初級的狀態,配著一起的還有一套指令集叫RISC,這樣的一套軟硬體配置據說當年就是為了一套普及電腦水平節目而研發,這套設備的特點就是響應快,功耗低,性能也低。

隨時時代變化,移動終端產品的興起,ARM架構處理器搭配精簡指令集以其低功耗的特點受到很多相當於二次開發的晶元設計公司的青睞,直接使用ARM的架構和質量集不但能夠降低研發成本和周期,還能保證品質,所以幾乎所有(超過90%)的移動終端晶元都基於ARM架構。

綜上所述,大部分移動終端晶元廠商的晶元都是基於ARM架構,但是大部分廠商都跟ARM簽署了永久授權協議,ARM的限制,只能對於那些新的ARM架構和指令集系統的晶元有影響,比如ARMv9,而舊的這些影響不大。

感謝閱讀! 如果有不對之處,敬請指出,如果覺得還OK,請留下你的贊和關注。再謝。


980以後990?不會的。我們會看到1000。一個新節點的開始。華為自主架構不會不轉正,那也是早已象操作系統一樣的備胎。從此偏離arm軌道,會象蘋果一樣的自主道路。因為編譯器存在已經鋪好了路,一切就差生態。華為自主架構一定像os一樣考慮整個終端生態。伺服器都幹了,其他都不在話下。如果arm繼續受美國政府制約想不出辦法解決華為問題,華為有編譯器在手全面轉向risc v也不是不可能。對華為來說,重心回到國內,全產業鏈賺錢的機會來了,誰知道華為會成什麼樣一個企業?

高通是專利流氓起家,做晶元不過是黑道轉正而已,才不會搞得那麼專業呢?否則,以高通財力,搞得跟蘋果一樣cpu一騎絕塵不是難事。但高通也沒閑著,risc v俱樂部也有高通身影。

用14nm生產risc v,性能會接近7nm的arm。有華為支持risc v,其技術優勢會充分被發揮出來。arm和intel最不想看到的情況會出現。而且更成熟的14nm無論從可靠性,成品率,抗干擾性都會好於7nm。就呵呵了,risc v與arm指令集存在risc兩代代差,有華為介入risc v對arm純屬吊打。日後中國製成趕上了,arm、intel時代就結束了。看不懂可以看看現在risc v對arm的晶元面積、功耗、性能的對比。一眾it精英公司都是risc v俱樂部成員,華為也是其中之一。arm去年罕見懟開源的risc v指令集,主要就是說產品化問題。現在arm與華為反目,risc v有華為這種狼性公司支持,還說產品化問題嗎?arm當初唯一對抗risc v的武器沒了,剩下的只有恐懼。

華為已經準備好編譯器,arm轉risc v不過類似蘋果從powerpc轉intel的路數。沒什麼好怕的,不過是工作量而已,中國人怕幹活嗎?何況還是華為。

經濟戰、科技戰已經爆發!針對中興、華為、大疆、海康、大華的封堵已經開始,從市場禁入、到元器件斷貨、取消授權、再到dhl斷運。美國政府企圖用這一系列做法扼殺中國經濟未來的嘴臉已經全面暴露,已經對我們全面開戰。

新中國的民族復興之路就是如此坎坷!1950我們用骨氣和熱血把美國組建的「聯合國軍」擋在家門外。今天,美國政府組建的經濟聯軍已經越過北緯38度線,我們需要集全國之力,用技術、資本、管理上的聰明才智和政治外交智慧,再次把侵略者擋在全球市場之外,需要的是全體人民的信心和定力,穩定內部建設的步伐。

從本質上,這是美國資本集團最後的瘋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這著名的論斷給了中國幾十年和平,這個論斷同樣適合目前的戰爭!放棄幻想,加油干吧!走過去就是崛起的寬廣大道。


感謝邀請!

ARM架構,專業的說法叫做指令集,是計算機裡面所有與軟體相關的應用的最底層基礎,通過這個基礎可以對計算機硬體進行直接的操控。

廣義上的說法是:ARM就是一個規範,就比如建築行業的設計圖、設計方案。ARM架構本質上也是一種針對晶元的設計方案。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科技晶元生產公司包含高通、英特爾、華為等超大型公司,都是基於ARM的這套底層設計來進行晶元的研發與生產。

看到這兒很多人都會有個疑問?為什麼不去研發這種底層設計,而去購買ARM的呢?

企業的任務是盈利,而從頭研發這種底層設計,一方面研發的成本太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另一方面是不值得,只需ARM授權一次晶元底層設計圖就可以照著進行開發。有的時候還有永久授權。就比如汽車就是按照四個輪子來進行安裝生產的,有必要非要把汽車改造成4個輪子以上的工具嗎?

ARM的市場很廣闊,具體到什麼程度呢?

目前世界上晶元公司幾乎都是按照ARM的晶元設計進行研發改造的,而ARM也是全球唯一認可的手機晶元架構標準制定商。

假如ARM斷供,其實不會造成晶元生產的大面積癱瘓。畢竟ARM會對外出售永久授權。比如華為的麒麟系列的晶元就擁有ARMv8架構的永久授權,市面上的主流的CPU就是依託這種指令集進行研發改造的。ARM斷供華為,短期內這些大型晶元公司不會受到太多影響,畢竟不會受到授許可權制。但是長遠的角度上看。ARM最高端的IP核授權許可的限制會對晶元的安全性造成大幅影響。

而對於未來來說,面對世界上突變的政治、商業因素。「備胎計劃」顯得尤為重要,自主研發更成為企業立足於商場的標杆。從危機角度上看,像英特爾、三星、華為都會存在晶元研發設計部門,只是技術可能拼不過ARM,平常不顯山漏水罷了。

些許拙見,供您參考。

從事互聯網開發多年,歡迎大家騷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